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习文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诗风
  • 2篇诗风演变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思维
  • 1篇意象
  • 1篇意象群
  • 1篇意象群落
  • 1篇永明体
  • 1篇赠答
  • 1篇赠答诗
  • 1篇张承志作品
  • 1篇诗歌
  • 1篇诗歌传播
  • 1篇诗歌创作
  • 1篇诗性
  • 1篇求女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作品
  • 1篇离骚

机构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徐习文
  • 1篇海阔

传媒

  • 1篇菏泽师专学报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朝诗歌的传播对当时诗歌创作的影响
借助传播学的理论对南朝诗歌的创作进行观照,我们发现南朝诗歌的传播对当时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传播方式的影响,二是传播过程的作用。论文正文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考察了南朝诗歌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徐习文
关键词:诗歌传播诗风演变永明体赠答诗
劳苦倦极思美人——试论《离骚》中“求女”的意义
2002年
屈原《离骚》中“求女”的意义,历来争论不休。本文结合《离骚》文本中“求女”的实际意义以及历代失意文人运用“思美人”这一范式来抒情写意的例证,认为“求女”这一活动,是屈原极度苦闷的情况下宣泄郁闷、寻求安慰的一种心理反映;而且这一范式。对以后的文人士大夫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还探索了失意文人倾向于采用这一范式来表达情感的原因。
徐习文
关键词:离骚求女苦闷安慰
传播方式的演变对南朝诗风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南朝不同时期诗歌传播方式的变化影响其诗风的演变。从元嘉时期到永明年间,文人诗坛主要由书写传播方式向口头传播方式转变,而不同的传播方式对诗歌的要求也各异。因而两个时期诗歌风貌迥然不同。宫体诗作为永明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大体上与传播媒介有关。
徐习文
关键词:诗风演变
张承志作品的意象群落
2002年
“意象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通过意象,作者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物质中;通过意象,我们也可以解读作者的意旨。对于回族作家张承志来说,意象是一种特有的话语方式。他的小说和散文均呈现出浓烈的诗性。与其说作为作家的张承志创造了作品意象,毋宁说意象创造了作为张承志的作家。本文把作家现实经历及文本透露出的主体经验作为“意”,把作品中选取、塑造的具体形象作为“象”,把二者的交合物群看作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意象群落,剖析出群落的形成因素、群落的特性和群落的指涉意义。
徐习文海阔
关键词:文学作品意象群落艺术思维诗性艺术风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