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云云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儿童
  • 1篇性细胞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液
  • 1篇血液肿瘤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免疫性...
  • 1篇诊疗进展
  • 1篇受体
  • 1篇特发性
  • 1篇特发性血小板...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金润铭
  • 4篇徐云云
  • 1篇周芬
  • 1篇朱斌
  • 1篇胡群
  • 1篇刘爱国
  • 1篇邱奕宁
  • 1篇李建新
  • 1篇李晖
  • 1篇夏忆

传媒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血清中出现抗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伴成熟障碍为特征。约70%患者在诊断后的6个月内痊愈,但仍有部分患者转为持续性、慢性甚至难治性ITP。ITP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有遗传易患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及生成不足。因此,新的免疫抑制剂及促血小板生成剂不断被应用于临床中。该文对近年来在难治性ITP的诊断标准、严重度分级和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徐云云金润铭
关键词: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
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B15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侵袭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Ik6阳性表达的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B15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侵袭力,并与国内常用的细胞模型Nalm-6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k6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化疗药物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De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Flt-1、PlGF、Ang1、Ang2和IGF-1的表达.结果 Nalm-6细胞中未检测到Ik6的表达.相比较于Nalm-6细胞,Sup-B15细胞生长速度较慢.4种化疗药物均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两细胞的增殖,Sup-B15细胞对DNR、L-Asp和Dex更敏感,IC50分别是Nalm-6细胞的9.5倍、1.1倍和1.5倍,但是对VCR的敏感性不及Nalm-6细胞.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迁移或侵袭到下室的Sup-B15细胞较少.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在Sup-B15细胞中相对低表达.结论 Sup-B15细胞相比较于Nalm-6细胞,是一种对化疗药物更敏感、侵袭力较弱的前B急性淋巴细胞系.
周芬金润铭邱奕宁徐云云夏忆
关键词:化疗敏感性侵袭力
血液肿瘤治疗中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基于T细胞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cellularimmunotherapy,ACI)在血液肿瘤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治疗特异性差,早期ACI对血液肿瘤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近年发展起来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基因修饰的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CART细胞)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的ACI,其突出特点是高度特异性、非组织相容性抗原(MHC)限制性及强烈而持久的杀瘤效应。多种血液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特异性抗原,这也就为CART细胞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免疫治疗靶点。CDl9和CD20可以作为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靶点,CD33可以作为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靶点,CD30和CD22可以作为淋巴瘤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对恶性血液肿瘤的CART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CAR结构及CART细胞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徐云云金润铭
关键词:血液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颅内出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我国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相关临床因素及预后。方法:对四大儿童血液病中心2001-2011年收治的儿童ITP并发颅内出血者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ITP患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46%。②颅内出血高危因素为急性患儿起病1个月内,慢性患儿病程1年后;并发感染、剧烈运动和外伤;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③并发颅内出血者病死率为11.7%。④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ITP患儿的颅内出血是一种可以通过积极治疗而达到有效治愈的疾病,幸存下来的患儿多数无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胡群刘爱国金润铭徐云云李建新李晖朱斌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颅内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