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登云

作品数:48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10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社会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文学
  • 13篇解构
  • 10篇解构理论
  • 9篇思想史
  • 8篇德里达
  • 8篇耶鲁学派
  • 6篇学术史
  • 5篇学术
  • 5篇文化
  • 4篇学史
  • 4篇文学观
  • 4篇文学观念
  • 4篇文学史
  • 4篇范式
  • 4篇范式转型
  • 4篇错置
  • 3篇哲学
  • 3篇诗学
  • 3篇中西思想
  • 3篇文本

机构

  • 46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作者

  • 48篇戴登云
  • 1篇曾明
  • 1篇王小盾
  • 1篇龚婷
  • 1篇高思

传媒

  • 14篇西南民族大学...
  • 7篇中文自学指导
  • 5篇文艺理论研究
  • 4篇当代文坛
  • 2篇文化与诗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民族学刊
  • 1篇符号与传媒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文学与形式...
  • 1篇中国文学理论...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哲学话语的解读可能性(下)——以德里达与伽达默尔之争为导引
2009年
如果事情果真如德里达所说,伽达默尔"求理解的善良意志"不过是一种同一性预设和虚构,而人们对之却又无法逃遁,那么,在如今这个多元错置的时代,理解到底何以可能?文章以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巴黎论争为导引,重新勾勒了传统的阐释模式与解构式的阐释模式的多重对立与复杂纠结,以德里达后期的"时代错置"思想为参照,对这个问题重新作了论证。这一论证无论对于中国阐释学的重建,还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都有着相当的针对性。
戴登云
关键词:德里达伽达默尔
现代中国诗学建构的理论基点及其示范性实践——以朱光潜的《诗论》为案例被引量:1
2008年
现代中国诗学体系的理论重构,一直是近年来文论界持续关怀和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丈将这种关怀与焦虑重新置入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的语境中,从现代中国学术典范的理想形态的开创与完善的高度,重新解析了朱光潜的《诗论》一书对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其理论建构所具有的特征,一方面评价了该书所具有的学术思想史价值,另一方面,也因此而敞示了该书所潜藏的重建现代中国诗学体系的无数法门与运思路径。
戴登云
关键词:《诗论》
转换生成:文学言说的动力机制——“耶鲁学派”语言诗学管窥之二被引量:3
2020年
耶鲁学派的语言论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语言三维(所指性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直观;二、揭示了文学言说的转换生成机制;三、对说不可说的原初悖论作出了新的裁决。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个有机的整体,分而论之,难免有所割裂。就语言三维的转换生成而言,概括地说,它主要指这样一种隐秘的机制:从能指所指关系的确立到指称的丧失,从主体间性维度的建立到该维度的瓦解和重建,从自反关涉的语言游戏到能指所指关系的回归。耶鲁学派的“转换生成”论不只深刻地揭示了(文学)言说的内在奥秘,而且具有如下思想史的意义:一、为现代修辞学的“转换生成”论提供了更本源的理论基础;二、为文学史乃至一般历史的差异错置的生成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三、为裁决“普遍永恒的真理世界与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的鸿沟”这一古老的形而上学疑难提供了一种隐蔽的方案和路径。
戴登云
关键词:耶鲁学派思想史意义
论文论研究的范式转型被引量:2
2013年
受某种同质化、单向度的思想视野的制约,当代中国的文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追新求变"的路径依赖。当代中国文论研究如何超越这种"路径依赖"呢?"返本穷源"当是最根本的途径之一。本文遵循"返本穷源"的逻辑程序和方法论要求,重新勾勒文论研究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视野,重新论证文论研究所应遵从的方法路径,力图使文论研究真正介入文明转型的时代潮流,实现"理论"与"思想"的交融。
戴登云
关键词:文论研究范式转型
同质、线性还是双重?——耶鲁学派文论家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批判被引量:2
2021年
耶鲁学派文论家认为,文学书写是双重性的,文学文本是一种使无数意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话语触媒。对于这一“新”文学观,简单地用一种“修辞性的文学观”来概括它,是无法揭示其真正内涵的。耶鲁学派的文学观,发端于对传统的同质性文学观和线性文学观的解构和批判。厘清这一解构和批判的立场与理据、逻辑与策略,是真正领会耶鲁学派文学观念的内涵的首要前提。
戴登云
关键词:耶鲁学派思想史
解构理论的东渐与中西思想交通的时代错置性
2015年
解构理论的东渐似乎已成为学术史。然而,如果仅仅以"学术史现象描述"的方式来处理这一课题,恐将难得其真义。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事实上,解构理论的东渐再一次以极端的方式呈现了百余年来西方思想的东渐与它的中文语境复杂的"时代错置性"关系。认真地反思这一关系,不仅对中国阐释学的重建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对于化解百余年来中国思想界所遭遇的"中西古今之争",更有着直接的启示。
戴登云
关键词:解构理论中国语境
现代中国学术的价值诉求及其内在境:——从王国维到顾颉刚被引量:3
2007年
究竟该如何安顿学术之价值诉求,是现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关键性困难之一。学术界持续地对此问题作出了艰难的理论探讨与现实选择,正本清源地梳理这一问题,必将有助于深化对现代中国学术传统及其内在困境的领会与认识。如何正本清源地梳理这一问题呢?本文以王国维和顾颉刚的相关理论建构和学术实践(及其历史关联)为个案,重构了现代学术范式草创之初和获得成功之后的基本历史语境,探讨了现代中国学术之价值诉求“求生命慰藉-求文化传统之创生”的双重向度及其内在悖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当下学界对学术之价值诉求究竟为何这一难题的思考和裁决。
戴登云
关键词:价值诉求
究竟该如何反思“现代中国学术”?——为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周年而作被引量:4
2019年
西潮东渐以来,中国学术思想遭遇了急剧的范式变迁与转型。学术范式的转型,从表层看,即学术观念、学术方法和学术话语体系的转型;从深层看,则意味着世界观念的转变、历史观念的变迁、文化整合机制的变革和表意范式的新变。通常来讲,这两个层面交互发生,共同演变。然而,由于普遍缺乏对后一个层面的问题的敏感,使得当代学界对现代中国学术的反思,就大都停留在极为浅表的层面。如是,试图通过对现代中国学术史的反省,以找到现代中国学术持续变革的正确之道,并重建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话语体系,就必将沦为泡影。为此,有必要通过究竟什么是“现代中国学术”这一基本问题的反思,重新彰显学术史变迁的表层和深层问题的复杂关联,以促进当代中国学界对现代中国学术史的重估自觉。
戴登云
关键词:范式转型
什么是文学史--从解构的视角看
本文介绍了文学作为一种唤醒话语间性关联的触媒的表现,历史在存在本性上的时空错置性和文学史的生成机制与文学精神的传承。并且总结了“重写文学史”这一说法的内在悖论:首先,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重新书写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历史研究者...
戴登云
关键词:文学史历史性文化价值
消费社会状况下的自我重塑与社会整合何以可能?——评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
2005年
就像经济学家常为市场的那一只“无形的手”烦恼不已一样,人文知识分子也常常不得不为人类智性自身的那一层“无知之幕”保持无可奈何的沉默。然而,这还不是人类思想困境的极端情形。更令人无奈与悲哀的是,当人类试图以那永远镶嵌着一层“无知之幕”之底色的智性去照临并穿透那永远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的市场与社会之云海的时候,其市场与社会秩序之混乱与人类智性之无能为力,就可想而知。
戴登云
关键词:社会整合社会状况文学文本消费社会人文知识分子无知之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