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三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0H指数:6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手术路径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接受右后下人路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开始于十二指肠水平部的起始处,沿Toldt间隙向头侧游离,于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上缘处显露出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自根部至十二指肠上缘完成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和游离。结果17例患者中胰头腺癌5例,腺鳞癌2例,黏液性囊性瘤1例,胆总管下段腺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2例中转开腹,其余15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0±85)min,术中出血量(305±175)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5.4±6.5)枚。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漏2例,胰漏2例,均保守治疗愈合;腹腔内迟发性出血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手术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王小明孙卫东胡明华王冠男蒋亚琦方小三韩猛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入路
- 免T管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0例临床体会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免T管肝左外叶切除加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左外叶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肝左外叶胆管结石20例的临床资料,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胆囊结石14例。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切除左外叶及胆囊,术中使用胆道镜由左肝断面扩张胆管,探查左右肝管及胆总管,并取出胆总管结石,缝合左肝断面的胆管。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15~210 min,平均(162.5±29.7)min;术中出血量50~350 m L,平均(87.5±86.9)m L;术后住院天数为5~10 d,平均(7.3±1.6)d。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肝脏断面的胆漏,经腹腔冲洗,带管回家。两周后入院复查,拔除引流管,无胆漏发生。结论: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结合胆道镜治疗可明显降低胆道结石的残留率。
- 王冠男王小明胡明华孙卫东蒋亚琦韩猛方小三
-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肝左外叶切除术胆道镜
- 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61例行PD患者资料,其中34例行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观察组),27例行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传统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传统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胰肠吻合时间明显减少[(14.9±1.6)min vs.(22.6±2.6)min,P<0.05]、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11.76%vs.37.03%,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6.5±4.9)d vs.(19.5±5.4)d,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能有效降低PD后胰瘘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推荐其临床应用。
- 王小明沈正超胡明华韩猛王冠男方小三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胰腺瘘
- 简易持续负压冲洗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 2015年
-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9.7%-17.7%。切口感染发生后,通畅引流、细菌学培养是治疗的关键。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集Ⅲ类以上手术切口感染、积液40例,其中20例行简易持续负压冲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Ⅲ类以上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应用简易持续负压冲洗分为A、B两组。
- 沈正超王小明胡明华韩猛方小三徐小龙
-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负压术后切口感染细菌学培养外科手术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转开腹的原因,以期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安全性。方法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自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开展74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7例中转。对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中转原因。结果中转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51-66岁;5例为胰头癌,1例为胰头慢性炎症,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病灶最大径为2—6em,平均(3.8±1.4)cm。中转原因:4例为难以控制的出血,其中第一空肠静脉损伤2例,中转后缝扎止血;门静脉主干损伤1例,中转后行侧壁修补;胃结肠干出血导致根部的肠系膜上静脉损伤1例,中转后修补。另3例为病灶与肠系膜上静脉致密粘连,难以分离,中转后发现2例为肿瘤侵犯血管,联合血管切除重建;1例为炎症反应所致,经过仔细游离,将病灶与血管分开,完整切除肿瘤。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胰漏1例,胃瘫1例,胆漏合并胃瘫1例,均保守治疗而愈。所有中转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及病灶侵犯门静脉系统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
- 王小明王冠男方小三孙卫东胡明华韩猛沈正超王徐
-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血开腹手术
-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基线资料,行LH治疗,记录病人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检验LH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子,建立胆漏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胆漏风险预测模型对LH术后并发胆漏的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PHC病人LH术后共有11例发生胆漏,有89例未发生胆漏;初步比较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后,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合并术前胆管炎、术中出血量多是LH术后胆漏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余肝体积高是LH术后胆漏发生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胆漏风险预测模型用于预测LH术后胆漏发生风险的AUC>0.80,有一定预测价值;在原有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Bootstrap法重采样100次,获得内部验证人群,将建立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对内部验证人群病人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提示,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5,拟合无显著差异,拟合满意。结论 PHC病人LH术后并发胆漏受多个风险因子影响,根据多个风险因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术后胆漏发生风险有一定效能。
- 方小三王小明韩婷蒋彬王冠男奚士航
- 关键词:胆漏胆管炎出血量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被引量:5
- 2010年
- 方小三黄强刘臣海
- 关键词: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切除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两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对2009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实施的37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前入路20例,下后入路17例。标本切除时间:前入路为(205±52)min,下后入路为(156±34)min,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前入路为(360±210)m L,下后入路为(305±175)m L,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前入路组与下后入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9%及33.3%,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下后入路不仅能更早地进行重要步骤的探查,而且能优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
- 王小明孙卫东胡明华王冠男蒋亚琦方小三韩猛
-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入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复杂胆管损伤的诊治现状被引量:1
- 2009年
- 胆管损伤是肝胆外科的难题之一。随着微创外科以及腔镜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逐渐成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以及慢性胆囊炎患者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但术中胆道损伤发生率比剖腹胆囊切除术高,且损伤情况更为复杂,有时候很难诊断和治疗。如何正确诊断及处理LC致胆管损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LC致胆管损伤的诊治现状进行总结。
- 方小三黄强
- 关键词:胆道修复外科手术
- 胰腺癌合并腹膜结核1例报告
- 2013年
- 临床上胰腺癌同时合并腹膜结核的非常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63岁,因“眼黄、尿黄1个月”于2013-01—24人院。外院查生化示:总胆红素133.7μmol/L,丙氨酸转氨酶518U/L,草氨酸转氨酶381 U/L。腹部B超未见异常。
- 胡明华王小明王冠男方小三黄正米
- 关键词:胰腺癌腹膜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