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群

作品数:43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抑郁
  • 15篇抑郁症
  • 9篇血浆
  • 9篇脑梗
  • 9篇精神分裂症
  • 9篇分裂症
  • 8篇血清
  • 8篇老年
  • 7篇利培酮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血管
  • 6篇老年期
  • 6篇老年期抑郁
  • 6篇老年期抑郁症
  • 5篇抑郁症患者
  • 5篇精神病
  • 5篇精神分裂症患...
  • 5篇抗精神病
  • 5篇抗精神病药

机构

  • 41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三人...

作者

  • 43篇方群
  • 12篇袁勇贵
  • 9篇张颖冬
  • 6篇张宁
  • 6篇李海林
  • 5篇狄晴
  • 5篇石静萍
  • 5篇乔慧芬
  • 5篇谢世平
  • 5篇侯钢
  • 5篇张志珺
  • 5篇关承斌
  • 5篇李箕君
  • 4篇曹栋
  • 4篇葛剑青
  • 4篇傅强
  • 4篇喻东山
  • 4篇李毅
  • 4篇徐曙
  • 4篇曾彦英

传媒

  • 8篇临床精神医学...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四川精神卫生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精...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丙嗪、利培酮及喹硫平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性功能的比较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可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探讨喹硫平、利培酮及氯丙嗪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及性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03-10/2004-10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利培酮组及氯丙嗪组,每组25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经济状况、夫妻关系及基线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等方面基线值均无明显差异。患者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喹硫平组、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分别予以喹硫平(200mg/片)、利培酮(1mg/片)和氯丙嗪(25mg/片)进行干预。应用放免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血清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睾酮水平。治疗前由配偶提供患者基线性功能资料,待患者精神症状缓解后可进一步完善评估。利用自制男性性功能量表评估疗前、治疗后8,12及16周的性功能状况(量表分为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满意度4项因子分,性功能总体因子分为上述4项分值总和)。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及喹硫平组分别为17,19和19例。①血清催乳素水平:氯丙嗪组治疗8周后显著高于基线值(F=3.120,P=0.05);利培酮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均显著高于基线值(F=23.770,P<0.01);喹硫平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与基线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清睾酮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利培酮组在治疗8周后显著低于基线值(F=2.560,8.340,P<0.05~0.01);喹硫平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与基线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性欲减退发生率:喹硫平组在入组8周后显著低于氯丙嗪组及利培酮组犤21.1%,58.8%,63.2%,(F=5.386,6.909,P<0.05)犦。④性唤起困难发生率:喹硫平在入组后的8,12及16周显著低于氯丙嗪组犤(21.1%,21.1%,15.8%),(64.7%,70.6%,70.6%),(F=7.034,8.916,11.085,P<0.05~0.01)
曹栋谢世平陈启豹袁勇贵方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利培酮喹硫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内皮素-1和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内皮素-1(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并以23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和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阿司匹林100mg,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14d。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LPA、ET-1和NO含量,并对两脑梗死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1)脑梗死患者血LPA、ET-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NO含量显著降低(P<0.05);NDS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4345,P<0.05)。(2)厄贝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LPA、ET-1含量和ND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NO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3)治疗后厄贝沙坦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LPA、ET-1、NO含量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LPA、ET-1含量,提高血NO水平,显示其有抗血小板活化及内皮保护作用。
戴文卓石静萍葛剑青方群
关键词:厄贝沙坦溶血磷脂酸内皮素-1一氧化氮脑梗死
老年抑郁症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浆肾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调查22例老年单相抑郁症的住院患者(抑郁症组),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药物西酞普兰治疗6周。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末,测定患者血浆肾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的含量;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每2周评定1次症状的严重程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肾素水平与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血浆肾素、血浆醛固酮水平却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降低与HAMD和HAMA的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而治疗前后血浆肾素、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与HAMD和HAMA减分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之间存在紊乱的现象;血管紧张素Ⅱ与老年抑郁的关系尤其密切,血管紧张素Ⅱ可能参与了老年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徐曙张宁李箕君方群关承斌傅强乔慧芬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肾素醛固酮西酞普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浆肾素活性 (PRA)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5例A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PRA、AngⅡ浓度 ,并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 )ACI患者发病 3日内PRA和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P<0 0 1和P <0 0 5)和恢复期 (均P <0 0 5) ,恢复期AngⅡ浓度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2 )ACI的PAR及AngⅡ浓度与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病无关 ,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分别为r=0 .72 ,r =0 .63) ;(3)PRA和AngⅡ浓度在大梗死灶组 (>3 .0cm2 )与中梗死灶组 (1 .5cm2 ~ 3 .0cm2 )之间无差异 ,但两组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 (<1 .5cm2 ) (分别P <0 0 1和P <0 0 5)。结论 ACI早期PRA和AngⅡ水平应激性升高 ,提示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ACI形成的病理过程 。
石静萍张颖冬葛剑青钱敏方群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浆肾素
抑郁症患者地塞米松催乳素抑制试验与DST的对照研究
1994年
对18例抑郁症发病期患者和其中7例恢复期患者同时作了地塞米松催乳素抑制试验(DPT)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发现服地塞米松后血浆可的松浓度≥138nmol/L者在发病期有10例(55.6%),恢复期有1例(14.3%),不同病期间无显著差异(P=0.068);血浆催乳素(PRL)浓度在发病期患者中有11例(61.1%)升高,在恢复期为1例(14.3%),不同病期间有显著差异(P=0.043)。如以服地塞米松后血浆PRL浓度下降≤4ng/ml为切割点,则发病期有17例在此值以下,而恢复期只2例,差异极显著(P=0.0021)。抑郁症患者DST和DPT的异常可能反映了其CNS中NE和DA功能的障碍。
郭沈昌康冰方群纪庆明王建新
关键词:抑郁症DST
抗精神病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研究
张向荣曹栋张志珺成为荣袁勇贵谢世平方群
临床工作中几乎所有现用的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s,APS)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性功能,APS导致的性功能障碍显著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
关键词: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
抑郁症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Ⅱ水平的研究
徐曙张宁李箕君方群关承斌傅强乔慧芬
首发抑郁症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前后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神经肽[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胃动素(MTL)]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情感症状和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β-EP(340.31±94.97)pg/ml、TNF-α(14.64±9.23)ng/ml和IGF-II(0.80±0.30)ng/ml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均P<0.05),血清NPY(96.41±32.98)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后IGF-II降低(P<0.05),NPY增加(P<0.05)。回归分析发现NPY是抑郁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2),MTL治疗前后的差值与药物疗效相关(P=0.016)。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神经肽和细胞因子存在异常,低水平NPY可能是抑郁症的特征性指标,MTL水平上升可能预测疗效。
黄茹燕徐曙方群武欣关承斌乔慧芬李箕君
关键词:抑郁症细胞因子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褪黑激素浓度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血清褪黑激素(MT)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7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和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褪黑激素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期不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组的血清褪黑激素浓度[(0.20±0.08)nmol/L]和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组的血清褪黑激素浓度[(O.25±0.07)n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0.15±0.05)nmol/L](P〈0.05),18例老年期不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褪黑激素浓度[(0.20±0.06)nmol/L和(0.22±0.07)nmol/L]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与血清褪黑激素浓度无显著相关性(t=-0.133,P〉0.05)。结论高褪黑激素分泌很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一个特征性生物学指标。
李毅袁勇贵方群李海林
关键词:老年期抑郁症褪黑激素糖尿病
老年期抑郁症与褪黑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血清褪黑素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7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和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褪黑素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血清褪黑素浓度 [(47.56±17.89)pg/ml]显著高于...
李海林袁勇贵李毅方群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