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
- 作品数:3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曾慧欧阳建许景艳王益华邵晓雁李萍
- CD56抗原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CD56抗原在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究该抗原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数据,按照CD56抗原表达状况,将其分为CD56阳性和CD56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能状态(ECOG)、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凝血功能、骨髓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例、免疫分型、危险分层、FLT3突变、染色体核型、PML/RARα异聚体类型及融合率、FAB分型(M3a/M3b/M3v)、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积分等参数有无差异。以达分子学缓解(molecular complete remission,mCR)的时间为界,将临床事件分为早期事件(分化综合征、QT间期延长、出血、栓塞、死亡)和晚期事件(继发第二肿瘤、QT间期延长、出血、疾病复发、死亡),比较2组早晚期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探索CD56阳性表达对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无事件生存期(EFS)的影响。结果:169例APL患者中,17例患者CD56阳性,该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10.1%。CD56阳性和阴性患者在D-二聚体水平和共表达CD64抗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7)。CD56阳性组患者达mCR时间更长(P=0.023),2组患者的早期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疾病复发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位随访63.0个月,CD56阳性患者具有更差的OS、PFS和EFS(P=0.023,0.004,<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D56阳性是PFS、EFS的独立不良因素(P=0.018,<0.001)。结论:CD56阳性是APL的预后不良因素,临床医师需根据该抗原的表达与否决定APL患者的全程管理策略。
- 何杰董海波张启国周荣富许景艳杨永公许佩佩张谦陈兰昕周敏袁翠英蒋如如刘锦雯欧阳建陈兵曾慧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分析
-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8名正常健康人,46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其中32例慢性期,14例急变期),1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
- 张启国欧阳建许景艳邵晓雁曾慧李萍徐喜慧徐勇关朝阳李娟周荣富陈兵杨永公
- 关键词:外周血CD34+细胞
- 文献传递
- 成人期发作的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 张启国曾慧谢婷王晶周敏杨永公欧阳建陈兵
- 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弥散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后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09年1月—2015年7月期间该院及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美罗华共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患者1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86.7%,对照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优于单用CHOP方案治疗。
- 汤虎成曾慧
- 关键词:美罗华CHOP方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染色体克隆异常在疾病分型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对39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测,分析染色体核型与疾病分型、免疫表型、国际预后积分(IPSS)的关系。结果①染色体良好组RA/RARS/RCMD 16例、RAEBI/RAEBII 7例,染色体不良组分别为4例及12例;随着异常克隆的出现,疾病亚型出现由低危到高危进展。②染色体良好组部分患者CD34、CD117表达阳性,染色体不良组所有患者CD34、CD117均表达阳性;随着异常克隆的出现,CD34、CD117表达升高。③染色体良好组平均IPSS预后积分0.89,染色体不良组平均IPSS预后积分2.5;随着异常克隆的出现,IPSS预后积分随之增高。结论染色体核型检测有助于MDS的分型、预后判断。
- 高冬梅曾慧
- 关键词:染色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9例正常健康者、2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绝对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均作出诊断,病因分别为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2)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均无差异(P均>0.05)。(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类似(P均>0.05);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Ⅰ/RAEBⅡ患者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均高于正常健康者(P均<0.01)。(4)CD34+细胞百分比>1%、绝对数>10个/μl,往往提示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Ⅰ/RAEBⅡ的诊断。结论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检测有助于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诊断及初步分型。
- 曾慧张启国欧阳建许景艳李萍关朝阳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
- Ph阳性白血病出现T315I突变5例报道
-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治疗的Ph阳性白血病出现T315I突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h阳性的白血病患者应用达沙替尼治疗后出现T315I突变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患者1,男,40岁.2008-06因腹胀发现WBC...
- 周荣富许景艳欧阳建李萍徐喜慧曾慧徐勇周敏
- 达托霉素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亚急性肝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 张启国曾慧王晶陈兵欧阳建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117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1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经流式细胞术测定,对31例MDS患者骨髓的CD117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依据MDS的WHO分型方案、染色体核型以及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将MDS患者划分为RA/RARS/RCMD组、RAEBⅠ/RAEBⅡ组;染色体良好组、染色体不良组;中危Ⅰ组、中危Ⅱ组、高危组。结果(1)RAEBⅠ/RAEBⅡ组CD117表达阳性率及表达荧光强度均较RA/RARS/RCMD组高(P<0.01);(2)染色体不良组CD11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染色体良好组(P<0.05);(3)CD117在高危组、中危Ⅱ组的表达阳性率较中危Ⅰ组高(P<0.05),且CD117在高危组、中危Ⅰ组,中危Ⅱ组与中危Ⅰ组间的表达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CD117检测有助于MDS的分型及预后判断。
- 曾慧欧阳建许景艳周荣富张启国杨永公陈兵周敏关朝阳
- 关键词:CD11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