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鹏云

作品数:109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0篇细胞
  • 44篇白血
  • 42篇树突
  • 42篇白血病
  • 35篇树突状
  • 30篇树突状细胞
  • 19篇免疫
  • 19篇骨髓
  • 18篇淋巴
  • 16篇慢性
  • 16篇急性
  • 14篇粒细胞
  • 12篇淋巴瘤
  • 12篇慢性粒细胞
  • 10篇杀伤
  • 10篇粒细胞白血病
  • 10篇慢性粒细胞白...
  • 9篇增生
  • 8篇调节性
  • 7篇肿瘤

机构

  • 87篇兰州大学第二...
  • 16篇兰州大学
  • 4篇兰州医学院第...
  • 3篇甘肃省人民医...
  • 3篇甘肃省肿瘤医...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甘肃省医学科...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白银市第一人...
  • 1篇三亚市人民医...

作者

  • 109篇曾鹏云
  • 82篇柴晔
  • 80篇张连生
  • 71篇吴重阳
  • 68篇岳玲玲
  • 44篇李莉娟
  • 36篇刘瑛
  • 30篇宋飞雪
  • 25篇易良才
  • 22篇李亮亮
  • 16篇白俊
  • 15篇郝正栋
  • 11篇陈红鹰
  • 11篇张玉芳
  • 8篇陈慧玲
  • 8篇胡婉丽
  • 7篇朱明霞
  • 7篇熊彬
  • 4篇张彦明
  • 4篇张玉芳

传媒

  • 1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1篇中国实验血液...
  • 9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第11次中国...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甘肃医药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9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阻断PD-L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因其强大的抗原递呈功能和激活抗原特异性 CT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反应,成为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重要载体。以 DC 为基础...
王春燕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PD-L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文献传递
DIC 300例诊治经验
<正>目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组以出血为标、凝血为本的出血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微循环障碍、栓塞等症状。是由于各类严重疾病状态诱发的促凝物质进入血流、进而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以过量凝血酶形成为其...
张连生易良才柴晔曾鹏云李莉娟吴重阳岳玲玲
人源性防御素对脂质体膜非特异性靶向作用的研究
本文选用四种不同性质的磷脂和其他细胞膜成分,建立大单室脂质体(LUV)生物膜模型,利用荧光检测分析方法,结合荧光淬灭探针和膜探针,定量考察人源性α-防御素对脂质体膜渗透作用和初步探讨α-防御素对脂质体膜作用所能到达的部位...
曾鹏云
关键词:作用位点肺靶向微球肺组织损伤
文献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取传代培养第7代的hUC-MSC,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PBMC,分为3组:空白组(hUC-MSC),对照组(AA-PBMC),实验组(分别以1∶10、1∶1及10∶1的比例将hUC-MSC与AA-PBMC共培养7天),RT-PCR法测定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Foxp3/β-actin),3色流式细胞仪测定Treg细胞(CD4+CD25+Foxp3+)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hUC-MSC不表达Foxp3mRNA,无Treg细胞存在。实验组Foxp3mRNA相对表达量、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与AA-PBMC比例为10∶1时,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其来源广泛,目前已产业化,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柴晔刘瑛孙媛媛张连生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熊彬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调节性T细胞
浆样树突细胞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免疫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浆样树突细胞(pDC)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SR)中的免疫作用.方法 分离白血病S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选择双次分选法,获得纯化的人pDC和髓样树突细胞(mDC).将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养,观察其活化情况,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能刺激白血病SR患者pDC分泌大量IFN-α,孵育48 h,pDC上清液中IFN-α水平分别为(15.34±2.91)ng/ml和(10.38±1.41)ng/ml,较阴性对照组(脂多糖+pDC)[(1.36±0.13)ng/ml]明显升高(P值均<0.01).活化的pDC能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培养上清IFN-γ水平分别为(2.16±0.37)ng/ml和(2.73±1.11)ng/ml,平行对照组(脂多糖活化mDC+T细胞)为(2.55±0.23)ng/ml,P>0.05],并使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4.36及4.05,高于非活化组的1.23及0.13(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健康人来源pDC具有同样的活化能力.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白俊郝正栋胡婉丽陈慧玲郭晓嘉
关键词:白血病树突细胞
Flt3配体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来源树突细胞及其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高霞张连生柴晔张玉芳易良才宋飞雪刘瑛曾鹏云赵丽唐文茹
关键词:树突细胞FLT3配体白血病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染色体
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孢素A (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24例MDS患者(RCUD 8例,RAS 2例,RCMD 9例,MDS-U 3例,RAEB-1 2例,IPSS积分为0-1.5).口...
曾鹏云岳玲玲张连生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C;用CpG-ODN 2216刺激外周血pDC并与之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α、IL-6、TNF-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C的TLR9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①治疗前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960.83±164.65)pg/ml,(156.15±39.89)pg/ml,(137.31±35.4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67±105.98)pg/ml,(89.13±21.48)pg/ml,(88.53±25.81)pg/ml,P<0.05〕;治疗后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降至(678.46±128.88)pg/ml,(97.77±26.31)pg/ml,(103.08±26.42)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表达的TLR9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TLR9的表达,抑制p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王莉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9
Th17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 研究Th17细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Th17细胞的改变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①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AML初诊组、化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17、TGF-β1的表达水平.②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ML初诊组、化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比例.③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相关转录因子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 AML初诊组和治疗后缓解组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及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502±1.071)ng/L、(0.935±0.140)%、0.262±0.510和(11.345±0.987)ng/L、(1.091±0.159)%和0.307±0.03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852±1.198)ng/L、(2.586±0.235)%、0.501±0.060(P>0.01),AML缓解组Th17细胞比例、IL-17及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AML初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初诊组和缓解组中TGF-β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9.963±1.588)ng/L、(25.163±1.84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366±1.565)ng/L(P>0.01),且AML初诊组TGF-β1的表达水平高于AML缓解组(P>0.05).结论 Th17细胞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提示AML患者体内TGF-β1的过度表达可能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发育.
凡治国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
关键词:TH17细胞
利妥昔单抗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细胞(DC)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的IrrP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于37℃、5%CO,条件下共孵育诱导培养DC;第5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继续培养48h,获得成熟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人白细胞介素12(IL-12p7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噻唑蓝(MTT)法检0n,0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①治疗后DC较治疗前DC细胞膜缺乏典型的树枝状突起、体积较小、核多居中规则;②治疗后DCHLA—DR、CD80、CD83和CD86表达水平[(56.37±3.95)%、(36.41±2.82)%、(30.45±4.61)%和(41.98±4.17)%]明显低于治疗前[(73.71±7.61)%、(55.14±7.30)%、(80.91±7.09)%和(59.03±3.43)%](P值均〈0.05),IL-12p70水平[(50.17±14.52)%]低于治疗前[(66.87±4.29)%],TGF-β1水平[(9.70±0.31)%]高于治疗前[(2.70±0.36)%](P值均〈0.05);③治疗后DC诱导的T细胞增殖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ITP患者DC表型及分泌IL-12p70的能力明显降低、分泌TGF—β1能力增高、对自体T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减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下调DC的免疫活性可能是其治疗ITP的机制之一。
许国发张连生李莉娟易良才曾鹏云吴重阳
关键词:树突细胞利妥昔单抗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