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亭 作品数:18 被引量:9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利拉鲁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以及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例,比较2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糖尿病组使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血清CAT、SOD、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T2DM组血清CAT、SOD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利拉鲁肽治疗后,肥胖T2DM组FPG、2 h PG、Hb A1c、BMI以及血清MD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CAT、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拉鲁肽不仅能有效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控制体质量,还能减轻肥胖T2DM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朱亭 董林 邓月珍关键词:2型糖尿病 肥胖 利拉鲁肽 氧化应激 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GZ)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肥胖T2DM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PGZ组和常规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T2DM组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5);应用PGZ治疗后,患者血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Z能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朱亭 邓月珍 叶飞 王峰 董林 刘洁关键词: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 炎症因子 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RP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GZ)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9例T2D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PN及CRP水平,用随机双盲法比较69例肥胖T2DM患者用常规治疗和PGZ干预治疗12周后的血清APN、CRP水平。结果肥胖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PN水平降低(P<0.01),CRP升高(P<0.01);应用PGZ治疗后,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升高,CRP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GZ能提高肥胖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并降低血清CRP水平。 朱亭 邓月珍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脂联素 CRP 吡格列酮 动态监测评价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联合来得时的降糖疗效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联合长效胰岛素来得时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20例,在给予每晚睡前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来得时将空腹血糖降至6~8 mmol.L-1基础上,维持剂量不变,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3餐前15 min给予那格列奈(120 mg,3次.d-1)或瑞格列奈(1 mg,3次.d-1)治疗3 d,后3 d两药交叉,共计6 d,同时应用CGMS持续进行(154±6)h的血糖监测。结果:(1)那格列奈在控制餐前、餐后平均血糖水平与瑞格列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的24 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极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使用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的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使用那格列奈发生低血糖1次,瑞格列奈发生低血糖3次。结论:(1)三餐前口服那格列奈加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及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加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两种治疗方案在控制血糖波动方面无明显差异;(2)那格列奈发生低血糖风险小,较瑞格列奈安全性好。 刘洁 王尧 邓月珍 叶飞 王峰 朱亭关键词:2型糖尿病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动态血糖监测 BVT.2733对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BVT.2733对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小鼠,并将其分为肥胖组和BVT.2733治疗组。肥胖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组给予BVT.2733灌胃两周,另设正常饲养的小鼠为正常组,检测小鼠体内代谢及炎症相关指标,观察三组小鼠在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小鼠脂肪细胞明显增大,体重增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TNF-α升高,脂肪组织TLR4 mRNA表达增高,经BVT.2733治疗后,肥胖鼠脂肪细胞体积减小,体重减轻,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明显下降,脂肪组织TLR4 mRNA表达减少,而血TNF-α没有显著变化。结论:BVT.2733能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并且降低脂肪组织TLR4 mRNA的表达,而对于血清TNF-α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朱亭 谢宇 刘娟 钟毅 丁国宪关键词:肥胖 胰岛素抵抗 炎症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对称性表现,下肢重于上肢,表现为指端感觉异常,往往伴有感觉过敏、疼痛,后期可出现运动神经受累,肌力减低甚至肌萎缩和瘫痪[1],危害性大。本研究收集了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 叶飞 朱亭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硫辛酸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BVT.2733和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BVT.2733和吡格列酮(PGZ)对肥胖小鼠干预结果的异同,探讨BVT.2733在改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对照组、BVT.2733治疗组、PGZ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组分别给予BVT.2733、PGZ灌胃2周,放免法检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生化法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观察4组小鼠在胰岛素抵抗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小鼠脂肪细胞明显增大,体重增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比较,BVT.2733、PGZ治疗组鼠脂肪细胞体积减小,空腹血清胰岛素明显下降(P〈0.01);PGZ组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脂肪组织脂联素和瘦素表达明显上调(P〈0.05)。BVT.2733治疗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而血清脂联素含量、脂肪组织脂联素和瘦素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VT.2733能够显著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其不能影响脂肪细胞的分泌功能。 谢宇 朱亭 钟毅 刘娟 俞静 查娟明 狄文娟 丁国宪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β-HSD1在正常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用Real-time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变化,阐明11β-HSD1对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在上述三联诱导分化后脂滴堆积随着分化过程逐渐增加;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的3T3-L1诱导分化过程中可见脂滴堆积的减少。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days0,2,4,6,8),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GR在分化模型早期(D4及D6)是上调的,但是在分化后期(D8)很快又下降。在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LPL上调,随着分化后期FAS、PPARγ等明显上升,Pref-1作为脂肪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后的3T3-L1细胞分化模型中上述有关标志基因发生变化。结论:11β-HSD1作为受体前调节剂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刘云 孙岩 朱亭 程鹏 胡刚 丁国宪关键词:RNA干涉 前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肥胖 ^(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共52例明确诊断为甲亢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131)I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IL-6、IL-8、IL-17、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IL-8、IL-17、TNF-α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治疗甲亢作用突出,可改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7、TNF-α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使用. 董林 王峰 朱亭 刘洁 张伟 孟国梁关键词:131I 抗甲状腺药物 甲亢 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朱亭 邓月珍 叶飞 董林 王峰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