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庆
- 作品数:21 被引量:201H指数:9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上海市3~4月龄婴儿发育水平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使用年龄与进程问卷中文版(ASQ—C)评估上海地区婴儿发育水平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门诊随机抽取3~4月龄婴儿255例为研究对象,使用ASQ—C评估发育水平。调查其可能影响因素,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样本中婴儿发育水平与美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婴儿目前身高,喂养方式、父亲学历以及家庭结构对婴儿发育水平有影响。结论日常儿童保健门诊及家庭照顾中应注意相关因素对婴儿发育水平的影响,以促进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 茅婕朱庆庆王维洁夏彬曹志娟吴擢春花静
- 关键词:发育水平影响因素
-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被引量:2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意义。方法 把400个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200名和实验组200名,对实验组进行早期教育、营养监测、睡眠指导、疾病预防等,在1岁时进行发育商和营养的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发育商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基层儿童保健中通过早期教育、营养干预,能促进小儿智能的发育及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早期综合发展可以作为适宜技术向社区推广应用。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使家长在儿童睡眠、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掌握科学的育儿技术,间接促进儿童综合发展。
- 王桂荣宋媛黄敏邱克朱庆庆陆艳红
- 关键词:早期教育营养干预
- 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的运动控制缺陷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从运动控制学角度探讨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的发生机制,为其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DSM-IV为诊断标准结合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在两所小学中进行筛查,筛选出41名DCD儿童,研究儿童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缺陷,及运动控制缺陷和实际运动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DCD儿童的闪光临界频率低于对照组(22.7±3.1/27.5±5.9,22.3±4.1/26.0±5.9,21.0±4.8/25.5±4.7,P均<0.01)。在有、无视觉反馈协同下DCD组的右臂位移差值均高于对照组(9.8±4.0/7.9±3.5,15.7±4.3/8.5±5.1,P<0.05或0.01)。直视条件下DCD儿童描画轨迹的完成时间长于对照组(21.6±5.9/12.5±5.2,P<0.01),错误次数多于对照组(25.3±14.2/17.6±12.4,P<0.05)。DCD儿童在连续作业和第一次、第二次间断作业中的直线目标运动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24.2±10.0/12.2±6.1,2.6±1.0/1.7±1.2,2.0±1.2/1.4±1.0,P<0.01或<0.05)。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手灵巧度和动/静态平衡能力障碍与黄、绿色闪光临界频率存在负相关(r=-0.33^-0.39);儿童手灵巧度、球类运动技能、动/静态平衡能力障碍分别与无视觉反馈协同下右臂位移差值、直视下描画轨迹完成时间、直线目标运动连续作业呈正相关(r=0.35~0.61);儿童手灵巧度障碍分与第一次间断作业错误数呈正相关(r=0.46)。结论:DCD儿童存在时间视敏度、运动感觉、感觉-运动内化能力的不足,并导致了闭环控制运动障碍;运动计划能力的缺陷导致了开环控制运动障碍。受试儿童的运动控制能力与实际运动表现存在相关关系。DCD儿童运动控制机制的缺陷提示DCD病因可能存在于小脑。
- 花静蔡赓古桂雄徐永玟朱庆庆
- 关键词: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儿童
-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气质和智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气质和智能的影响,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arey的婴幼儿气质问卷(EITQ、RITQ)和首都儿科研究所设计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分别对200例早教组和200例对照组儿童进行气质评定和智能筛查。对早教组进行早期教育,9个月后与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进行气质和智能的比较。【结果】早教组在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度、持久性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难养型例数减少(P〈0.05);各能区发育商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婴幼儿气质良好的发展,还能促进婴幼儿智能的发育,从而使婴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 朱庆庆宋媛王桂荣黄敏邱克陆艳红
- 关键词:早期教育婴幼儿气质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为ADHD开展有效的干预以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愿的原则,选取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6-10岁儿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的诊断标准为ADHD组,同时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1配对选取健康儿童为正常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以及自制的一般家庭情况调查表分析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结果:ADHD组儿童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控制性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矛盾性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显示经常打骂孩子、家庭关系和睦、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一致、父母亲每天睡觉时间、每天做作业时间、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家庭结构和主要照料人、父母亲每天与孩子相处时间、孩子好朋友数量、父母亲文化程度与ADHD的发生有关。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是ADH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对ADHD进行防治时应充分考虑家庭环境因素的作用。
- 朱庆庆古桂雄花静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
- 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中文版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进行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中文版(DCDQ-C)的信效度评价,为进一步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发育性协调障碍早期筛查提供有效的筛查工具。方法苏州市区的10所幼儿园共3 316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Cronbach'α系数来确定内部一致性信度,Person相关系数评价DCDQ-C的重测信度,项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评价内容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来检验DCDQ-C测试的结构效度。采用工作者曲线(ROC)下面积分析DCDQ-C的诊断价值。结果 DCDQC内部一致性(所有项目Cronbach'α值均>0.85)和重测信度(13项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都非常高。所有项目的I-CVI均>0.78,表明DCDQ-C内容的可靠性价高。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子载荷基本均在0.7以上,提示DCDQ-C的结构效度较高。DCDQ-C的ROC曲线下面积与0.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线下面积不高(0.641),去除低年龄组后ROC曲线下面积略有增加。结论中文版本的DCDQ在中国儿童中应用性较好,但在小年龄段的学龄前儿童使用时仍需谨慎。
- 朱庆庆古桂雄花静
- 关键词:信度
- 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索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忽视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忽视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苏州市4所小学2 044名7-10岁儿童纳入本研究,儿童忽视亚型通过"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问卷"进行评估。儿童、父母和家庭特征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忽视的其影响因素。结果安全忽视的发生率最高(20.25%),其次是为情感忽视(15.22%),身体忽视(11.11%)和医疗忽视(7.68%),而教育忽视则是发生率最少的亚型(5.97%)。根据调整OR值结果,儿童性别与身体忽视相关(OR=0.71,P〈0.05);而儿童健康问题(OR=1.43)、认知缺陷(OR=1.96)以及父母文化程度(OR分别为0.70,0.71)与儿童情感忽视存在关联(P均〈0.05);儿童健康问题(OR=1.68)、母亲年龄(OR=7.33)、在职情况(OR=1.94)和受教育情况(OR=0.49)与教育忽视相关(P均〈0.05);母亲自身健康问题与安全忽视相关(OR=1.57);而母亲学历(OR=0.44)和家庭收入(OR=1.55)可能对医疗忽视存在影响(P均〈0.05)。结论儿童忽视在国内东部城市地区独生子女家庭中发生率仍较高,其影响因素与欧美国家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提示在国内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亟待进行儿童忽视的预防和干预。
- 朱庆庆花静古桂雄
- 关键词:儿童忽视影响因素独生子女家庭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共患病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疾病,并且与儿童其他心理行为异常疾病的共患率较高,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故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该文对目前国外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理行为共患症,如双相性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等共患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 朱庆庆古桂雄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理行为共患病儿童
- 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功能性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的功能性行为特征,为DCD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DSM-IV为诊断标准,结合DCDQ问卷在苏州市区2所小学进行筛查,筛选出41名DCD儿童,按1∶1设立对照组,进行功能性行为活动和心理-行为研究。结果DCD儿童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全部参加学校设置的体育课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h、1岁前能熟练爬行、6岁前参加游戏和7岁会用毛笔写字、参加弹琴和6岁前参加画画或涂鸦兴趣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69,13.46,18.25,49.98,59.89,35.90,16.63,46.99,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h、1岁前熟练爬行和6岁前参加游泳对M-ABC的总障碍分产生影响。此外,Conners父母评价量表DCD组儿童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2,2.71,3.68,P值均<0.01),学习问题因子得分也高于对照组(t=2.46,P<0.05)。结论DCD儿童存在功能性活动缺陷和心理-行为问题,DCD的干预模式应采取结合日常性活动训练和心理-行为问题治疗的综合性模式。
- 花静朱庆庆古桂雄
- 关键词:发育障碍儿童
- 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运动技能和家庭环境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评估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的运动技能和家庭环境情况,为DCD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根据DSM-IV诊断标准,采用DCDQ问卷2006年5月在苏州市区两所小学进行筛查,对筛选的41名儿童(DCD)按1:1设立对照对进行运动技能和家庭环境的研究。结果DCD儿童手灵巧度、球类运动技巧、动/静态平衡能力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每月总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对DCD儿童均有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每月总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DCD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DCD儿童应建立医院-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多方位、统合式干预模式。
- 花静古桂雄朱庆庆王丽珍
-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