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洲 作品数:57 被引量:575 H指数:1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全球环境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中国板栗与美洲栗杂种抗性遗传标记——莽草酸脱氢酶(SKD)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和单株家系、杂交家系分析方法对中国板栗(Castaneamollissima)和美洲栗(C.dentata)莽草酸途径的关键性酶——莽草酸脱氢酶(SKD)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对单株家系、种内杂交家系和种间回交BC1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栗属莽草酸脱氢酶共有4个活性区域,活性基因座具有物种特异性,并符合孟德尔式遗传,美洲栗的Skd-1与Skd-2为独立分离基因座,但中国板栗的Skd-3与Skd-4则为紧密连锁基因座。通过对中国板栗和美洲栗杂种F2代群体分离的杂种酶谱表型分析,表明中国板栗Skd-3,-4连锁群可能在基因组中存在重复,并推断美洲栗的Skd-1和Skd-2可能分别由重复连锁群独自变异演替而成。莽草酸脱氢酶重复基因座的存在并表达出酶活性,可能使中国板栗的莽草酸途径更有效率,增强中国板栗在受到栗疫病菌等微生物攻击时的反应应答,从而提高其抗性。研究认为莽草酸脱氢酶有作为抗性辅助选择遗传标记的潜力,在回交育种拯救美洲栗计划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李作洲 黄宏文关键词:栗属 种间杂种 枇杷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及品种基因型指纹 被引量:19 2005年 利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所收集保存的113个枇杷(E riobotrya jap on ica L ind l.)品种(或株系)和4个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E.p rinoid es R ehd.etW ils.)、大渡河枇杷(E.p rinoid es var.d aduheensis H.Z.Zhang)、齿叶枇杷(E.serra ta V ida l.)、大瑶山枇杷(E.d ayaoshanensisChen.)],共117份材料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在12个酶系中共检测到24个清晰位点和59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2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5,体现出枇杷丰富的遗传种质多样性;χ2分析表明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产地品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用于分析的19个多态位点中,有15个位点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不同的种材料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基因,如D ia-1c,D ia-2b,D ia-3b只存在于大瑶山枇杷中,E st-2b,E st-3a只存在于大渡河枇杷中,Idh-1d仅出现于枇杷品种荔枝枇杷中,体现了枇杷物种间的遗传组成差异;利用11个酶系统22个位点的53个等位基因所构建的枇杷品种(株系)等位酶基因型指纹可以将113个枇杷品种中的111个完全区分,各品种均有自己独特的等位酶基因型指纹,虽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目前所研究的酶系统位点和等位基因变异与枇杷品种果实园艺性状变异间缺乏关联,但等位酶标记仍然不失为枇杷品种鉴别的一种有用工具。 蔡礼鸿 李作洲 黄宏文 章文才关键词:枇杷属 同工酶 等位酶 湖北省通山县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与果实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通山县境内野生猕猴桃(Actinidia)分布现状,发掘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对该地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通山县境内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发现了7个种(含变种),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群体居多;共记录152份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海拔跨度为210~1429 m,染色体倍性鉴定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收集中华猕猴桃果实44份,基于15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分析,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66%~75.76%,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介于0.35~2.02;依据11个数量性状对22份中华猕猴桃种质的果实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品质评价,发现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3.42%,‘GY07’、‘GY08’和‘HJ05’等3个种质具有较高的综合品质;基于聚类分析可将资源分为3大类。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强猕猴桃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和遗传保护的建议及策略。 胡光明 夏文娟 郑丽 饶航空 雷鸣 王建 赵婷婷 李作洲 钟彩虹关键词:猕猴桃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聚类 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菌索总DNA的提取 被引量:1 2007年 野外采集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在提取DNA前需要分离获得纯化的菌丝体。常规液体培养获得菌丝团的方法感杂率较高,采集固体培养基表面cellophane膜上形成的菌丝则难以获得足量的DNA提取材料。蜜环菌细胞内含有大量多醣类物质,也使得蜜环菌高质量DNA的提取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通过改进试验,提供一个直接从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菌索中提取高质量DNA的方法。其中样品的预先冻融处理方法可以促使蜜环菌菌索与琼脂分离;而在裂解提取缓冲液裂解材料细胞后加入1.25 mol/L KAc溶液,则有利于除去蜜环菌细胞内的多醣类物质以及残留的少量琼脂。通过琼脂糖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对DNA浓度及OD值的测定、ISSR引物的PCR扩增以及酶切产物的PCR扩增等方法的检测,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质量较好,符合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邓艳芹 李作洲 王传华 黄宏文关键词:蜜环菌 DNA提取 SSR标记在猕猴桃属两个F1群体中的分离研究 究对‘红阳'×中华猕猴桃种内杂交后代的216个单株和‘江山娇'×中华猕猴桃种间杂交后代的200个单株进行了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种内杂交后代群体更适宜于猕猴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张蕾 王彦昌 李作洲 陈庆红 黄宏文关键词:猕猴桃 种内杂交 种间杂交 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 濒危物种——巴东木莲等位酶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巴东木莲目前残留的两个最大居群, 小溪居群的40个个体和桑植居群的28个个体等位酶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两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模式, 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及与巴东木莲致濒原因、过程之间的关系。根据检测出来的8个酶系统的19个酶位点, 选择基因频率大于0 1小于0 9的等位基因, 运用等样本频率和等地理距离间隔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两居群不同距离等级下的Moran’sI空间自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小尺度的小溪居群等位基因的遗传变异缺乏空间结构, 为随机分布模式。巴东木莲生境片断化的桑植居群则是相反的结果, 遗传变异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 遗传变异空间分布为斑块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桑植居群片断化和地理隔离造成的基因流的限制。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巴东木莲的保育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何敬胜 李作洲 黄宏文关键词:保护生物学 中华水韭残存居群的数量性状分化和地方适应性及其对保育遗传复壮策略的提示 被引量:8 2008年 研究残存居群的数量性状分化及其地方适应性有助于了解不同居群对环境的适应性并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本研究采用同园实验,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3个居群的9种优势基因型的数量性状进行巢式方差分析,并采用Bayesian方法计算等位酶(FST)和数量性状(QST)的居群分化值。结果表明,在测量的14个数量性状中,有10个性状在居群间有显著性差异,仅有3个性状在居群内有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表明其中5个性状的平均值均以松阳居群最高,休宁居群最低;建德居群的大孢子囊的性状和植株高度的平均值最高,休宁居群最低;推测这可能是与奠基者效应、物种间竞争及中华水韭在自然生境下形成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权衡有关。对居群数量性状分化的QST值和等位酶分化的FST值分析比较发现,在假设为自交系时有8个性状的QST值均大于FST值,表明存在明显的地方适应性,居群间个体的混合存在潜在的远交衰退的风险,所以不宜采用居群间相互移植个体的方法来进行中华水韭居群的遗传复壮。对休宁和松阳两个居群的保育应采用提高居群内基因流和改善生境环境的方法,促进居群内的遗传复壮;对建德居群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宜建立特定生境的保护小区。 杨伟 叶其刚 李作洲 黄宏文关键词:中华水韭 遗传分化 数量性状 保育策略 江西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分布及其区系特征 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文献,对江西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江西省境内分布有猕猴桃属植物20种和11变种(或变型),其中葛枣猕猴桃(Actinidiapolygama(Sieb.etZucc.)Maxim.)、灰毛猕猴桃(A.cinerascensC.F.Liang)、楔叶猕猴桃(A.fasciculoidesvar.cuneataC.F.Liang)和簇花猕猴桃(A.fasciculoidesC.F.Liang)为江西新分布。江西猕猴桃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特有现象较明显;(3)多型性突出;(4)地理成分复杂,以中国特有分布式样为主;(5)种间、种内分化较强烈;(6)与邻近地区猕猴桃属植物的关系密切。还对江西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与自然生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姚小洪 徐小彪 高浦新 李作洲 黄宏文关键词:猕猴桃属 地理分布 区系特征 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的分布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11 2004年 为了研究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的濒危机制,对巴东木莲的分布现状、生境进行了野外调查。原生巴东木莲的空间分布范围是北纬28°47′10″~30°51′53″,东经107°9′~110°38′9″;垂直分布为海拔374~1029m。湖北咸丰县尖山乡和湖南桑植五道水乡杨家坪村为巴东木莲的新分布点。从整体来看,巴东木莲的分布是不连续的、零星的,而且范围很狭窄;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大。人类对巴东木莲的不合理利用及生境片断化是造成其野生资源迅速减少和许多现有种群不能自然更新的主要原因。还对巴东木莲的分布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只有采取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措施,才可获得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李晓东 黄宏文 李作洲 何敬胜 李新伟 李建强关键词:巴东木莲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策略中植物营养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2006年 营养缺乏、过量或不平衡都会直接导致植物生长繁殖障碍甚至死亡,通过改良土壤或补充矿质元素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人工生态系统发展到自然生态系统中。但总的来说,这一学科还没有真正渗透到珍稀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领域中来。中国各植物园目前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但人们都只重视了物种的引入,却忽视了它们在迁地保护过程中业已存在和可预见的生长繁殖障碍,对迁地保护植物的研究很少涉及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条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目前应开展的几项工作:(1)明确优先开展植物营养学研究的物种范围;(2)物种原产地土壤与植物化学元素背景值的分析;(3)迁地保护物种营养状况动态监测与营养诊断。该研究思路的提出,无论是从植物营养学与植物保育学的学科交叉角度,还是从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保育策略的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万开元 陈防 陈树森 钟志祥 李作洲 苏嫚丽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 动态监测 营养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