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纪
-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和脊柱感染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脊柱感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比噪声比
- 陈旧性肺结核伴发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活检结果分析(附32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陈旧性肺结核伴发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陈旧性肺结核伴发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与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陈旧性肺结核伴发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中,22例具有周围型肺癌典型CT特征,10例CT诊断时漏诊:其中5例CT诊断为结核性病灶,5例CT诊断为炎性病变。结论:陈旧性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常见,单凭影像学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肺穿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李光纪陈首名马方伟
-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X线计算机
- 肺部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回顾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3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讨论其诊断价值。结果23例病例发病部位不定,形态大小不一,病灶密度多数较均匀(16例),边缘较光滑锐利12例,边缘模糊11例,其中部分病例可见“浅分叶征”、“桃尖征”及短粗毛刺等征象。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强化,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扫描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迂曲粗大的血管纹理聚集征象,且有病例有包膜形成等。结论肺部炎性假瘤CT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仍有很多征象对本病有重要的提示及诊断作用。
- 罗鹰左斌陈首名何志兵马方伟李光纪赵佰川
- 关键词:炎性假瘤肺炎X线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和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2004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和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螺旋CT对52例临床无明显症状,B超体检发现肝内单个或多个小结节病灶(直径均小于3cm)的患者,进行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测量病灶的密度及变化情况。结果52例患者在平扫时病灶密度无特异性,其中28例小肝癌在动脉期密度变化较大,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多呈相对低密度改变。24例肝血管瘤病灶在动脉期及门脉期密度变化差异较大,在延迟期呈相对高密度或等密度改变。结论肝内小结节病灶(直径小于3cm),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及小肝癌诊断有很大价值。
- 赵佰川陈首名何志兵左斌马方伟李光纪
- 关键词:螺旋CT肝小血管瘤小肝癌X线计算机
- 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MRI(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以及T2WI/STIR压脂的矢状面扫描和横断面扫描,其中17例患者行轴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和矢状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结果:总检查出腰椎11例(47.8%)、胸椎受累7例(30.4%)、颈椎5例(21.7%),包括5例多发性肿瘤,总发现病灶的有31个;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6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8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结论:MRI不仅可以对脊柱血管瘤的组织学类型进行良好的推测,还能够对脊柱血管瘤的活动性以及潜在侵袭性进行有效评价,显示了重要的临床价值。
- 陈首名左斌李光纪马方伟罗鹰何志兵
- 关键词:脊柱血管瘤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被引量:1
- 2010年
- 左斌马方伟李光纪
- 关键词:颅骨嗜酸性肉芽肿CT诊断CT表现特征CT扫描病理证实全身性
- MRI与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MRI与螺旋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于2015-07—2016-04间96例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记录两种方法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Ⅰ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率MRI为37.50%螺旋CT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0级、Ⅱ级、Ⅲ级、Ⅳ级的诊断率分别为10.42%、40.63%、29.17%、8.32%与螺旋CT对各级的诊断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发现关节面侵蚀(68.75%)、关节面硬化(90.63%)与MR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髂关节病变(54.17%)和骨髓水肿(85.42%)诊断率明显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间隙异常的发现率MRI与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螺旋CT可有效地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若观察其周围软组织变化可再接受MRI检查,进行综合评估或鉴别诊断。
- 李光纪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螺旋CT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平片和CT应用价值比较
- 2009年
- 左斌罗鹰陈首名马方伟李光纪何志兵赵佰川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CT资料不稳定性骨折压迫症状
- 病毒性脑炎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常规磁共振(MRI)及弥散加权成像(PW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常规MRI及DWI表现,比较病毒性脑炎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8例患儿病灶主要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基底节、丘脑以及中脑;呈斑片状或大片状稍长T1、稍长及长T2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呈轻度斑片样强化;3例患儿常规MRI未见明确异常,仅增强扫描局部轻度强化。DWI呈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13例,患侧ADC值[(0.54±0.17)×10-3mm2/s]较对侧正常脑组织[(0.92±0.16)×10-3mm2/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能够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病灶,应该常规作为病毒性脑炎检查序列,DWI结合传统MRI能较好诊断病毒性脑炎。
- 陈首名李光纪罗鹰何志兵马方伟左斌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病毒性脑炎表观弥散系数
- 增强CT及DWI序列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增强CT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院在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5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58例,同时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将增强CT和DWI扫描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强CT诊断灵敏度88.46%,特异度84.48%,阳性预测值83.64%,阴性预测值89.09%;DWI扫描诊断灵敏度84.62%,特异度82.76%,阳性预测值81.48%,阴性预测值85.71%;胰腺癌胰腺期CT值为(55.37±10.17)HU,明显低于胰腺炎和正常胰腺胰腺期CT值(P<0.05);胰腺炎与正常胰腺胰腺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胰腺炎和正常胰腺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为(1.420±0.102)×10-3mm2/s,明显高于胰腺炎和正常胰腺(P<0.05);胰腺炎ADC为(1.076±0.101)×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胰腺(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 DWI序列在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 关键词:胰腺癌胰腺炎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