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内膜
  • 2篇内膜癌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癌
  • 2篇放疗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调强放射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引导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相关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李岩
  • 3篇敬素伟
  • 2篇陈林
  • 2篇耿晓星
  • 2篇梁莉丽
  • 1篇刘爱春
  • 1篇方芳
  • 1篇胡燕
  • 1篇孟媛媛
  • 1篇卢昆林
  • 1篇白彦灵
  • 1篇胡晓君
  • 1篇刘莉莉
  • 1篇刘莉莉
  • 1篇王业伟
  • 1篇李长福
  • 1篇庄小平
  • 1篇左永超
  • 1篇洪宏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发病率不到子宫内膜癌的10%,
李岩耿晓星
关键词: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妇科恶性肿瘤透明细胞腺癌发病率
影像引导对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过程中,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精确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及放射治疗近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5例。使用医科达SynergyTM锥形束CT(CBCT)进行治疗前扫描,通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25例患者进行误差纠正,调整后行调强放疗。患者在进行放疗前,用锥形柬CT对射野的偏差进行校正,其偏差利用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螺旋CT图像进行手动匹配,在X、Y、Z三个方向上进行调整。根据误差调整治疗床位置后治疗。对急性放射性反应采用RTOG5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经锥形束CT扫描采集的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比较在X、Y、Z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0.429±1.683mm、0.431±1.728mm、0.583±2.041mm:摆位误差纠正后,误差值分别为:0.068±0.429、0.019±0.438、0.158±0.697,调整后摆位误差控制在1mm之内进行治疗。放疗后2周急性皮肤反应为0级23例、1级2例;4周为0级21例、1级4例。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心脏损伤的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调强放疗是乳腺癌临床放射治疗的重要手段,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能够使放疗精度显著提高。
李岩刘莉莉梁莉丽敬素伟方芳陈林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锥形束CT放射疗法调强放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根据相关不良预后可早期识别出高危患者,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因而,如何准确地判断患者预后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作者就DLBCL的预后评分系统的演化、分子因素及其他相关评估因素进行综述。
李岩刘爱春
关键词:淋巴瘤预后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在晚期直肠癌中的应用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FORFOX方案化疗同时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科收集50例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晚期直肠癌患者,体力状况良好(PS评分1~2分),按随机原则分为放化疗组(25例)和单纯化疗组(25例)。放化组采用FORFOX方案(化疗用药:奥沙利铂100mg/m2,第1~2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200mg,第1~5天静脉滴注)化疗2周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每次1.8~2.0Gy,1次/天,总剂量为60~65Gy。单纯化疗组采用FORFOX方案6周。收集两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并进行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放化组和单传化疗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4.0%(21/25)、40.0%(10/25)和40.0%(10/25)、16.0%(4/25)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6.62、5.10,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为16.0%(4/25)、60.0%(15/25)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5.89,P<0.05)。结论化疗同时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疗效显著,且能提高近期生存率,不良反应较小,患者大多能耐受,临床获益较大。
李岩敬素伟
关键词:直肠癌晚期化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三氧化二砷联合抗坏血酸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自20世纪70年代初,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始尝试用砷剂(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取得良好效果,自此As203的抗肿瘤效应成为了研究热点。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GSH在决定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As203敏感的肿瘤细胞比耐药肿瘤细胞的GSH含量低,而抗坏血酸(AA)可降低细胞内GSH水平。据此,一些学者为了提高As203的抗肿瘤疗效,减少其应用剂量,提出了以AA与As2O3联合应用为基础的新型治疗方案,并在一些肿瘤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本文中我们主要就该方案在不同肿瘤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展望As203联合AA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探寻更合理的化疗方案提供参考。
左永超李岩李长福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抗坏血酸肿瘤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的辐射防护屏蔽计算
刘莉莉白彦灵王业伟陈林敬素伟梁莉丽李岩
不同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转录因子的活性对比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状态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转录因子的活性对比。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HEC-1A、HEC-1B细胞中ERαmRNA进行检查,使用345通量转录因子芯片检查RL-952、HEC-1A、HEC-1B细胞中转录因子的活性,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转录活性的转录因子NFkBp65、p38MARK验证芯片检查的结果。结果:ERαmRNA水平在RL-952、HEC-1A、HEC-1B细胞中的表达依次递减;345个转录因子中,与ER功能有关的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28个,与ER(+)的RL-952相比,ER(-)的HEC-1A、HEC-1B细胞中转录因子活性同时上调的有13种,同时下调的有15种。转录因子TTF(1)-1、NRF-1、TCE的活性与ERαmRNA表达存在线性正相关(r=0.521,P=0.035);转录因子RFX123、IKaros的活性与ERαmRNA表达存在非线性负相关(r=-0.314,P=0.039)。结论:转录因子芯片检测技术是筛选子宫内膜癌致病机制中主要转录因子的一种可靠技术。转录因子TTF(1)-1、NRF-1、TCE可能与ER(+)子宫内膜癌中的信号通路有关,转录因子RFX123、IKaros可能与ER(-)子宫内膜癌中的信号通路有关。
庄小平胡燕卢昆林李岩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子宫内膜癌转录因子活性
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宫颈癌作为目前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上升趋势。已有实验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不同分型及其病毒载量高低仍会影响诊断率,从而影响病情,使之发展为持续性感染,最终演变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目前,研究者对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尚存争议。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指标,然而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宫颈癌患者而言,病毒载量并不能代表病理分期。本文综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基因分型,病毒载量等因素对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的近年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洪宏孟媛媛李岩胡晓君耿晓星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病毒载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