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继宏

李继宏

作品数:36 被引量:45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9篇盆地
  • 29篇鄂尔多斯盆地
  • 11篇延长组
  • 9篇储层
  • 8篇包裹体
  • 7篇地质
  • 6篇油藏
  • 6篇油层
  • 6篇成藏
  • 5篇地层
  • 5篇地质意义
  • 5篇延长组长
  • 5篇流体
  • 4篇地层水
  • 4篇页岩
  • 4篇油气
  • 4篇流体包裹
  • 4篇流体包裹体
  • 4篇成岩作用
  • 3篇岩相

机构

  • 30篇中国石油天然...
  • 20篇低渗透油气田...
  • 6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西北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6篇李继宏
  • 8篇刘广林
  • 7篇程党性
  • 6篇马海勇
  • 5篇韩天佑
  • 4篇李荣西
  • 4篇邓秀芹
  • 3篇王亚玲
  • 3篇赵彦德
  • 3篇李鑫
  • 2篇罗安湘
  • 2篇张忠义
  • 2篇李士祥
  • 2篇侯景涛
  • 2篇张岩
  • 2篇郭正权
  • 2篇刘广林
  • 2篇刘江艳
  • 2篇周立发
  • 2篇惠潇

传媒

  • 5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内江科技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长7_(3)亚段页岩有机质含量非均质性分布及成因
2025年
延长组长7_(3)亚段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和页岩油勘探领域,研究其形成过程不仅有助于了解盆地演化,对页岩油精细勘探也有借鉴意义。前期重点关注了长7_(3)在延长组内的特殊性,但忽略了其自身的非均质性。本次研究选取深湖相区G135井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分析,探讨了目的层段有机质含量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长7_(3)亚段可以分为3部分,中段有机质含量最高,下段次之,上段最低,古湖泊演化是导致有机质非均质分布的主要原因。长7_(3)亚段经历了早期快速湖侵、中期最大湖泛和晚期缓慢湖退的演化过程。在总体温暖湿润气候背景下,早-中期火山活动带来的营养物质导致生物勃发,同时硫酸根离子进入水体,加强了淡水湖盆的BSR反应,增强水体的还原性,引起有机质超量富集。(Fe+Mn)/Ti和碳酸盐矿物含量表明,中期发生的强烈热液活动加剧了这一过程,湖盆底部水体表现为强还原环境,更加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晚期随着火山和热液活动减弱,水体环境逐渐恢复正常,湖退背景下,泥岩比例增加,因此有机质含量总体偏低。
刘伟刘江艳刘江艳李继宏高阳高阳张岩张岩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页岩非均质性
烃源岩热演化指标研究现状被引量:16
2007年
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指标研究在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搜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多种有机质热演化指标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了不同指标的优缺点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在评价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时应注意运用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和建立多种热演化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才能更准确地确定烃源岩热演化程度。
李鑫尚鸿群李继宏柴先平丁磊李婧波
关键词: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页岩油地质认识与勘探前景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其中在长71-2亚段夹层型页岩油发现规模储量,取得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重大突破,然而在长7_(3)亚段新类型页岩油系统性研究与评价方面薄弱。通过扫描电镜、二维核磁共振、全视域荧光薄片及红外光谱分析,应用物探、测井等识别与评价技术,从地质认识、富集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认为:(1)纹层型页岩油由富长英质纹层、富有机质纹层、富凝灰质纹层、富黏土质纹层组成,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为主,孔隙度介于2%~10%,含油饱和度介于68%~88%;(2)泥纹型页岩油由含黏土质长英质粉砂岩、黏土长英质泥岩、长英黏土质页岩组成,孔隙类型以溶蚀孔、晶间孔、层理缝为主,孔隙度介于2%~6%,含油饱和度介于65%~75%;(3)长7_(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生成的原油滞留成藏,并在富长英质粉砂岩中微运移成藏,形成了烃类滞留—微运移富集模式。研究表明,长7_(3)亚段纹层型页岩油预测有利区面积为5000km^(2),泥纹型页岩油预测有利区面积为1600km^(2),预测达亿吨级储量规模,勘探潜力巨大。
侯雨庭杨兆钰张忠义程党性李继宏刘江艳刘江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储集层致密与成藏耦合关系——来自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被引量:36
2017年
采用物理压碎、酸液处理与分步抽提相结合的方法,对储集层样品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进行分离;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分析,并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各类烃之间的关系及充注期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含油砂岩中存在4种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即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包裹体烃以及长石与石英包裹体烃。其中,游离烃的含量在抽提物中占绝对优势,平均为93.4%。包裹体烃荧光光谱λ_(max)、QF_(535)和Q——(650/500)等参数对比分析表明,长石、石英、碳酸盐胶结物包裹体烃成熟度依次增大,其中长石和石英中包裹体烃的荧光光谱各项参数数值相近,而与碳酸盐包裹体烃差异较大。C_(29)ββ/(αα+ββ)与C_(29)20S/(20S+20R)值和甲基菲比值对比分析表明,长石与石英包裹体烃、碳酸盐胶结物包裹体烃、封闭烃、游离烃的热演化程度呈现依次增高的趋势,且游离烃与封闭烃的热演化程度相近。成岩序列、热演化程度分析等综合研究认为长8油藏是一个连续成藏过程,该过程包括3期主要充注,其中晚期充注代表了主成藏期,储集层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
付金华邓秀芹王琪李继宏邱军利郝乐伟赵彦德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
一种致密油藏裂缝的改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藏裂缝的改造方法,属于油藏改造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确定井段周围岩石层的脆性指数以及簇射孔数量来进行诱导测试压裂,并获得井段周围岩石层的原始天然裂缝;通过对原始天然裂缝的主裂缝的净压力的控制以及滑溜水...
侯景涛刘可邵晓岩刘春林杨国斌李继宏莫磊刘强灸徐宁刘玉峰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控藏作用被引量:11
2022年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侏罗系油藏富集特征,以印模法为基础,以井震结合为补充,以三维建模为手段,综合运用这3种方法恢复了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明确了古地貌具有“两古河控制、多支沟支坡、高地不发育”的特征。对古地貌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延安组沉积微相的展布并间接影响了有利储层的分布。油源对比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侏罗系油源来自长7段烃源岩,古河及支沟切割延长组顶部地层,为油气自下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应用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经纵向及侧向运移共同作用,自下向上、自西向东发生运移,延安组延8段~延9段广泛发育的盖层为侏罗系成藏提供了封隔条件,斜坡带成为油藏聚集的有利部位。建立了侏罗系缓坡成藏模式,近源的吴起五里湾地区在垂向运移作用下纵向多层系复合成藏,而远源的天赐湾地区以高渗砂体作为主要运移通道,在侧向运移作用下侏罗系储层亦具备成藏条件。该研究为陕北地区下步侏罗系油藏精细勘探指明了方向。
蒲磊刘艳妮刘文周树勋辛红刚李继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貌侧向运移
基于人工缝的地震地质联合非常规油藏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缝的地震地质联合非常规油藏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包括:利用检查井和开发井的测井数据,构建压裂后储层渗透率拟合公式;基于压裂后储层渗透率拟合公式,获取开发井目的层压裂后的渗透率;基于三维地震反演和...
张杰李斐万晓龙王晶黄黎刚赵玉华辛红刚李继宏刘俊刚魏明霞薛辉高楠曾亚丽杨超任婧
彭阳地区延长组长3油藏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彭阳地区延长组长3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其主要存在两种油藏类型,即岩性油藏与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受沉积、物性因素控制,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受沉积、小型鼻隆构造双重控制。油气来源主要为东南部新发现的长7烃源岩,长3期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体,但砂体物性非均质性较强,因此油藏主要集中在物性相对较好的砂体当中。彭阳地区构造复杂多样,由西向东发育多排小型鼻隆构造,其与物性较好的分流河道砂体形成了有利的构造-岩性圈闭.对该区长3油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延长组长3油藏下一步重点应在物性较好的砂体主带、鼻隆高部位进行勘探部署。
程党性楚美娟李继宏
关键词:油藏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储层特征差异性原因分析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层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对长3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因素研究相对薄弱。在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项测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长3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因素分析认为。镇北、合水地区长3储层物性相对优于华庆地区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镇北、合水地区主要受西南物源控制,靠近西缘冲断带,属于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沉积颗粒未经远距离搬运,因此主要以相对粗粒、块状结构为主,且石英含量较高,储层抗压实能力强。华庆地区远离东北物源区,沉积颗粒经过远距离搬运分异,主要以相对细粒为主,储层抗压实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填隙物总量镇北〈合水〈华庆,呈递增趋势,碳酸盐、黏土矿物以及硅质胶结作用表现为镇北〈合水〈华庆。三是部分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解以及岩石的破裂作用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表现在面孔率上为镇北〉合水〉华庆。
程党性李继宏谢先奎刘广林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黄陵地区延长组储层致密原因分析
2014年
旬邑-黄陵地区延长组储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埋深和较强的压实作用,通过计算,区内长8油层视压实率为63%,长6油层视压实率为75%,处于中等压实和强压实程度。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其中铁方解石为主要的碳酸盐胶结物,充填砂岩孔隙。长6、长8油层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介于3.5%~26.9%之间,胶结物对粒间体积丧失率分布在20%~50%之间,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旬邑-黄陵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
张晓磊刘鑫程党性王亚玲左静李继宏
关键词:致密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