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学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唾液生物标记物与口腔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唾液中存在着多种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相当一部分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存在、颈转移、复发等关系密切。检测和监测唾液中肿瘤相关生物标记物可有助于发现部位深在的、隐匿性肿瘤,判断颈淋巴结转移和治疗后的复发趋势。本文就文献报道的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相关的唾液生物标记物作一综述。
- 柯学平姚瑶杨建荣
- 关键词:口腔恶性肿瘤
- 健康青年人群颌面部温度定量感觉测试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群颌面部温度定量感觉的可重复性,以及不同部位、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温度定量感觉测试对26例受试者(男12例、女14例)左、右侧咬肌区及左侧手背部表面皮肤进行检查,测试冷感觉阈值(cold detection thresholds,CDT)、热感觉阈值(warm detection thresholds,WDT)、冷痛觉阈值(cold pain thresholds,CPT)、热痛觉阈值(hot pain thresholds,HPT),每个部位重复测试3次,每次间隔10 min;每次给予3个刺激,每个刺激间隔4 s;1周后重复相同的测试,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不同时间间隔感觉阈值的重复性,重复性测试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的性别、受试部位及时间间隔对感觉阈值的影响。结果:3个测试周期的温度阈值均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ICCCDT:0.642~0.869,ICCWDT:0.591~0.723,ICCCPT:0.672~0.967,ICCHPT:0.757~0.917);间隔1周时间的阈值也显示良好的一致性(ICCCDT:0.508~0.772,ICCWDT:0.560~0.885,ICCCPT:0.629~0.872,ICCHPT:0.581~0.662)。左右侧面部的感觉没有明显差异(PCDT=0.398,PWDT=0.223,PCPT=0.264,PHPT=0.943);面部较左手背部皮肤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PCPT=0.003,PHPT=0.004);女性较男性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PCPT=0.008,PHPT=0.016)。结论 :温度定量感觉测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以用于颌面部体表感觉的测量;面部较左手背部皮肤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女性较男性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
- 颜廷元崔霖霖柯学平刘然张静露
- 关键词:可靠性
- 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 2014年
-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探讨其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特点。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3年5-7月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内住院患者550例,发生医院感染5例(0.91%),其中上呼吸道、手术切口感染各2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550例中,使用抗生素381例(69.27%)。结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相对较低,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 梁睿贞张瑞袁春平柯学平许莹袁华杨建荣杨建荣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口腔颌面外科
- 游离前臂皮瓣移植术后对手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后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行游离前臂皮瓣移植的患者,评估患者左手臂的手功能,包括皮温、肘关节与腕关节屈伸度、握力值、末梢指甲微循环测试、冷、热觉、痛觉及外形美观评价。选择患者的右侧手臂作为对照,进行相同测试。进行同一患者左右侧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患者左右手的握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前臂皮瓣供瓣区的感觉功能较对侧有显著差异;5例左手虎口区有麻木感的患者左虎口区的感觉功能较对侧有显著差异,其余31例患者左手虎口区的感觉功能较对侧无显著差异;左手皮温,末梢指甲微循环及肘关节、腕关节屈伸度的检查结果与对侧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虽需牺牲桡动脉这一前臂主要供血动脉,但通过尺动脉的代偿作用及侧枝循环的完善,患者手部的血供仍然可以得到保证。配合术中小心操作,避免神经的损伤,那么将对前臂中远期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无明显影响。
- 颜廷元柯学平袁春平杨建荣
- 关键词:游离前臂皮瓣桡动脉手功能
- 牙列游离端缺失老年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效果分析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牙列游离端缺失的老年患者应用种植牙修复技术的临床的效果分析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列游离端缺失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修复组,每组老年患者40例。观察两组老年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咀嚼率和稳固率,并且通过后期的电话回访,调查老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修复组老年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咀嚼率及稳固率都优于对方,且修复组老年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选择种植牙技术修复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 柯学平
- 关键词:老年患者
- Bmi1基因沉默对人舌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检测Bmi1(B lymphoma Mo-MLV insertion region 1)在舌鳞癌细胞与正常舌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探讨Bmi1基因沉默后对口腔舌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mi1蛋白和m RNA在舌鳞癌细胞系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mi1在舌鳞癌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通过短发夹sh RNA有效抑制Bmi1表达后,MTT实验检测其对舌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其对舌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舌鳞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舌鳞癌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构建移植瘤实验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Bmi1在舌鳞癌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舌黏膜中低表达(P<0.05);Bmi1基因沉默后显著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以及抑制体内移植瘤的生长(P<0.05),这与Bmi1对下游靶基因P16、P14和E-cadherin的调控有关。结论 :Bmi1与舌鳞癌多种恶性生物学功能的调控密切相关,可能是舌鳞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 汪瀚李中武朱玉敏柯学平杨建荣
- 关键词:SHRNA干扰生物学功能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口腔白斑癌变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白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水平,探讨EGFR与口腔白斑癌变潜力的相关性。方法口腔白斑患者根据手术切除后有无存在癌变分成癌变组和未癌变组,癌变组19例,未癌变组31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白斑标本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癌变组的口腔白斑与未癌变组EGFR阳性率分别为73.6%和41.9%,癌变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癌变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EGFR表达水平与口腔白斑癌变存在相关性,EGFR可以作为判断口腔白斑癌变潜力的指标之一。
- 林良缘高洋柯学平宋晓陵杨建荣
- 关键词:口腔白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癌变
- 21例儿童替牙期颌骨囊肿开窗治疗的临床观察
- 目的:研究开窗引流治疗术对儿童替牙期颌骨囊肿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选择2007年1月 ̄2010年12月于江苏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行开窗减压引流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或含牙囊肿。病例选择:男性12例,女性9...
- 叶金海赵凌妍柯学平姚杰丁旭杜一飞王东苗武和明江宏兵吴煜农
- 关键词:颌骨囊肿开窗引流术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放射性涎腺损伤中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大鼠颌下腺细胞放射性损伤中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60钴照射,建立大鼠颌下腺细胞损伤模型,将BMSCs与颌下腺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60钴照射5min可对体外培养的颌下腺细胞造成实验所需的放射性损伤。共培养细胞中部分BMSCs呈现颌下腺腺泡细胞形态,共培养细胞的增殖率高于经过放射性损伤的颌下腺细胞(P<0.01),而与正常颌下腺细胞和BMSC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SCs具有转化为颌下腺腺泡细胞的潜力,对放射性涎腺细胞损伤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 高洋张园柯学平张瑞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颌下腺细胞放射性损伤
- 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的细胞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能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涎腺放射性损伤细胞学模型。方法对离体培养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S法检测其细胞的增殖率。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3Gy以下剂量,细胞增殖率未见明显改变,5Gy以上的剂量,细胞仍有部分增殖,但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而7Gy以上的剂量照射则表现为细胞的大范围死亡。结论一次性大剂量照射对离体培养下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率均造成一定的影响,5Gy剂量照射下的鼠颌下腺细胞可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放射性损伤细胞学模型。
- 高洋柯学平杨建荣
- 关键词: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细胞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