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居国外的诗人:杨炼、王家新、北岛被引量:2
- 2017年
- 漂泊及其文学表现贯穿古今,无所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范例古有楚国漂泊诗人屈原,他被楚王逐出郢都,流放于乡野。在当代中国,也有一些以漂泊为主题或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诗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有多种表达方式,如流散、离散漂流、漂泊,海外、异乡等。
- 柯雷张晓红
- 关键词:诗人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文学表现
- 于坚诗歌中的客观化和主观化
- 2016年
- 自80年代初以来,"口语化"诗潮向先锋诗歌之至尊朦胧诗发起挑战,于坚~1是其中的两大诗人之一,另一个是韩东。与"口语诗"相关的作品最初载于《他们》,因此可以理解,为何于坚、韩东和其他几位诗人被命名为"口语诗人"。但"口语"只是他们艺术的一个方面,这种命名难免有简单化之嫌。另外,评论界已经注意到,于坚的诗主要关注"普通人"毫无诗意的日常生活,具体而琐碎;在表达方式上,有时严肃,有时片面,也有时幽默风趣。陈仲义把于坚写作的这个特征称为"日常主义"。
- 柯雷
- 关键词:主观化诗潮幽默风趣中国传统诗学
- 真实的怀疑:韩东被引量:1
- 2014年
- 文革后中国迎来一场文学复兴运动,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以"朦胧诗"为代表的艺术风格,诞生很多"朦胧诗"和"朦胧"诗人,以北岛、舒婷等为代表。作为诗人、编辑和元文本作者的韩东一直是先锋诗歌的重要声音。曾有很多批评家将其诗歌与"朦胧诗"、"后朦胧诗"等相提并论。然而,韩诗却是以抵制和否弃"朦胧诗"而著称,并提倡"真实地写作"。选取了韩东《山民》等诗作分析其诗学观,认为韩东式怀疑带有一种存在主义意味,相信真实性和个体经验,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 柯雷张晓红
- 关键词:真实写作诗学观朦胧诗
- 不理你受不了还是不管你乐逍遥——小议中国诗坛被引量:1
- 2003年
- 位于北京东三环北路长虹桥附近龙博广场内的红场秀文化发展公司常推出服装表演、有奖竞猜、歌舞晚会、音乐等节目。在画家童振刚、诗人方子的共同创意下,红场秀俱乐部于2002年10月18日举办了题为“她们:语言与形象”的活动。红场剧院的廊道里展出了女画家王淑玲、张惠可、朱冰、侯丽梅、石磊、王小琳、日出、枫翎、杜婕的油画作品,构成“形象”部分;在剧院大厅内女诗人潇潇、阿B、冰岛、刘霞、方子的诗歌朗诵,构成“语言”部分和“二手玫瑰”摇滚乐队的现场表演轮流上场。
- 柯雷张晓红
- 关键词:中国文学艺术风格先锋诗歌
- 当代中国的先锋诗歌与诗人形象被引量:5
- 2009年
-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以视觉为中心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同时为诗歌文本的书写与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开启了新的可能。当代先锋诗歌的文本因此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特质,这种新文本与诗人形象之间的关联、互动或共建,也开始在批判性话语中逐渐呈现出来。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外部的视角,即元文本的视角来考察这二者之间的深层关系,为先锋诗歌与诗人在特殊时代中的位置,寻找更加准确定位的可能。
- 柯雷梁建东张晓红
- 关键词:先锋诗歌诗人形象
- 实验的范围:海子、于坚的诗及其它被引量:8
- 1998年
- 柯雷
- 关键词:中国当代诗歌档案语言意象
- 是何种中华性,又发生在谁的边缘?
- <正>应北京大学谢冕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的要求,本文上半截略说“西方”对中国新诗的了解,下半截略说鄙人最近所做的一项个案,主要针对当代大陆中国先锋诗歌、诗人的性质与其社会身份的互动。论文结构大约如下:
- 柯雷
- 文献传递
- 拒绝的诗歌?--伊沙诗作中的音与意被引量:1
- 2017年
- 当代中国大陆先锋诗,范围涵盖了在崇高(the Elevated)与世俗(the Earthly)之间的一个美学光谱。使用"包容的"(receptive)与"拒绝的"(rejective)两分法来概括其美学特征,既适用于形式,又适用于内容,且不隐含价值判断。伊沙的诗歌术语"拒绝的",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探讨"拒绝的诗歌"这一概念,研究其诗的音、意及其互动。
- 柯雷吴锦华赵坤
- 死亡传记和诗歌声音:海子
- 2014年
- 随便问问哪个中国人关于诗人海子的事,他们张口便提海子的自杀。
果真如此?首先,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听说过海子。其次,提到海子名字就想起自杀一事的人不必非得是中国人。公共话语更多地关注海子之死,而非他的作品,这一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许多人从未读过海子诗歌,他们确实知道海子是一位诗人且自杀身亡,大概没有人读过他的诗却不知道他自杀而死。再者,有些中国读者,多为海子的诗人同僚和诗评家,拒绝让关于海子自杀的记忆主宰他的诗歌。
- 柯雷聂菁
- 关键词:海子诗歌声音传记中国人公共话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