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凌宇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现代中国的边地想象——以有关云南的文艺文化文本为例
- 清末民初以来,是一个国族认同有着重大变迁的时代。民族国家的建构需要重新界定“自我”和“他者”。现代中国在建构中心和中华民族的同时,也在建构边疆和少数民族。在本文的叙述过程中,笔者以关于云南的文艺文化文本为例,尝试把现代中...
- 段凌宇
- 民族民间文艺改造与新中国文艺秩序建构——以《阿诗玛》的整理为例被引量:8
- 2012年
- 新中国民族形式和国家形象的建构,需要借鉴和发展包括少数民族民间文艺在内的各种文艺形式,"整理"就是实现从芜杂、多样的民间形态向社会主义新文艺转化的关键环节。以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收集整理为例,我们可以窥见新中国的文化动员,不仅介入了"新的生活世界",还通过改造少数民族神话、民间传说和歌谣,创造新的历史叙事。借助对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的翻译、阐释和再创作,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领导权的嬗变,并使其融汇到社会主义新文艺的主流之中。
- 段凌宇
- 关键词:《阿诗玛》民间文艺民族形式秩序建构中国文艺
- 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时空体验被引量:4
- 2009年
- 张爱玲一生最剧烈的创伤记忆有二:战争体验和家族记忆,它们也是影响其美学风格和历史意识的主要因素。在《小团圆》这部整理人生废墟的小说里,张爱玲更将其形式化为封锁回旋的结构,借助独特的叙事结构小说表达出了作家与记忆、家族、历史之间万转千回的勾连。
- 段凌宇
- 关键词:创伤记忆历史意识
- 现代中国的边地想象
- 清末民初以来,是一个国族认同有着重大变迁的时代。民族国家的建构需要重新界定“自我”和“他者”。现代中国在建构中心和中华民族的同时,也在建构边疆和少数民族。在本文的叙述过程中,笔者以关于云南的文艺文化文本为例,尝试把现代中...
- 段凌宇
- 文献传递
- 周作人与清末民初学术转型被引量:1
- 2010年
- 王家平段凌宇
- 关键词:学术转型清末民初文学呈现思想家
- 论“十七年”文学的云南边地书写被引量:3
- 2012年
- "十七年"文学借助云南边地生活的书写,强化着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云南边地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少数民族"新人"的成长;云南边地书写呈现了少数民族"新人"劳动和爱情生活的人性之美和阶级内涵,以及人性与阶级性、革命与文学之间的张力关系。
- 王家平段凌宇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 民族志与现代文学的复调叙事——论邢公畹1940年代的“故事采集者日记”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以邢公畹1946-1948年间创作的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聚焦边地书写进入国族叙事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如何讲述一个边地故事"的分析,探讨其文体意识与历史象征。由于人类学复调叙事的引入,邢公畹"边地故事"的张力得到极大拓展,他将传统的志怪行记、现代文学及民族志融为一体,边地书写在向国族叙事靠拢的同时,保留了不同国家/族群/阶层/宗教信仰者的声音。将"他者"的故事纳入民族国家叙事框架,不仅是一个文体问题,也意味着历史观念的变化。在新的文化语境和理论资源中,重新讨论"故事"可能蕴含的丰富性,对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段凌宇
- 关键词:民族志复调叙事
- 沈从文四十年代的写与未写——从没有完成的《虹桥》说起
- 2018年
- 联系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的整体创作格局,着重分析他未能完成的两部小说《断虹》和《虹桥》内在困境以及可能的破局之路。沈从文发现,四十年代的"地方性问题"已与《边城》时期有所不同,要更多关注地方社会宗教、族群、阶级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复杂勾连,但他已力不从心。沈从文未能达成的文学期望包括期望中的矛盾,如乡土的"常"与"变"、地方视角与民族国家想象的矛盾,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 段凌宇
- 进入现实的路径——电影《金城小子》带来的启示
- 2013年
- 初冬的早晨,一列小火车穿过芦苇荡驶向工厂,影片《金城小子》以此开始。2010年夏天,刘小东一直向北,回到他的故乡——辽宁金城。这十年,他画了三峡,画了青藏铁路,画了北川,这一次,他要回归,画他的发小,那些路途迥异的伙伴,老去的金城小子。
- 段凌宇
- 关键词:金城电影青藏铁路芦苇荡影片
- 于坚诗歌评述
- 本文选择当代汉语诗坛的异数——于坚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诗学研究与语境分析结合起来。将其主题与语言层面的创新放入到社会场域和先锋文化实践中来讨论。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分析于坚诗歌“自然”主题的变化,从对自...
- 段凌宇
- 关键词:诗歌创作自然主题语言风格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