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齐
- 作品数:244 被引量:1,806H指数:2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6例和无斑块组45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一斑块组24例和多发斑块组42例。比较各组动态血压情况。结果斑块组较无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无斑块组也显著增高(63.6%vs 44.4%,P<0.05);多发斑块组较单一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多发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单一斑块组显著增高(76.2%vs 41.7%,P<0.05)。结论持续血压升高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颈动脉斑块更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紊乱。
- 杨敏京毕齐冯立群张茁
-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疾病血压监测脑超声描记术昼夜节律
-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对病程<7 d的220例TIA患者应用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和中-高危组(4~7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TIA发病7 d、6个月、1年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根据ABCD2评分,108例患者归为低危组,112例归为中-高危组。TIA发病7 d、6个月及1年内低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6%、6.5%及7.4%,中-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8%、27.7%及33.9%;中-高危组TIA发病7 d、6个月及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均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临床上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 刘春洁毕齐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ABCD2评分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磁共振成像三例被引量:1
- 2006年
- 毕齐张茁李琴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磁共振成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左侧肢体无力肢体肌力症状加重
-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国内外指南或共识均已达成共识,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需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等栓塞事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尤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需行抗血小板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赵明磊毕齐
- 关键词:心房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
- 中医药干预缺血性中风病3年随访结局评价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的中医康复方案与西医康复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出院后3年的病死、复发事件。方法:纳入病例为2008年6月27日至2010年6月3日分布在全国12家临床单位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1 059例,利用中央随机系统按照2∶1的比例将1 0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方案组(简称中医组)705例和西医康复方案组(简称西医组)354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中医组使用中药汤剂、中药注射剂、针刺、推拿;西医组使用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的设定、被动关节的运动、肢体功能训练、抑制痉挛的康复过程,疗程均为10-21d。结局为3年的死亡、复发事件。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描述发生死亡与复发的趋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间全因死亡、与缺血性中风病相关、直接相关、间接相关死亡、复发比例的差异,并计算死亡与复发的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NT)。结果:截至2012年12月31日,1 059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的患者为860例(含死亡患者80例),随访率为81.2%。完成3年随访的患者,中医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22年,西医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18年,最长随访为4.37年。全因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率为6.95%(49/705),平均生存时间为2.38年;西医组死亡率为8.76%(31/354),平均生存时间为2.32年,中医组死亡率低于西医组,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2.13%(15/705),西医组死亡13例,死亡率为3.67%(13/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直接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1.28%(9/705),西医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1.69%(6/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间接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0.85%(6/705),西医组死亡7例,死亡率比例为1.98%(7/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随访3年,共复发76例,中医组复�
- 魏戌谢雁鸣常艳鹏邹忆怀赵性泉韩舰华王新志马云枝毕齐解庆凡赵建军曹晓岚陈红霞王诗忠闫咏梅韩祖成易丹辉王永炎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早期康复复发
- 灌注磁共振结合脑血管造影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经灌注磁共振(PWI)后的改变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PWI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8例)、中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组(21例)、极重度狭窄组(9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达峰时间(TTP)。结果4组患者间rCBF和同组患侧rCBF与对侧r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和极重度狭窄组患侧TTP与对侧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狭窄组和极重度狭窄组的TTP分别较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明显延迟(P<0.05)。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侧TTP呈线性增加趋势(P<0.05)。结论DSA可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准确评价,PWI在评价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变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其中TTP较rCBF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改变更为敏感。
- 刘悦张茁毕齐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颈动脉狭窄
- 中医临床路径在中风病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邹忆怀毕齐谢雁鸣
- 关键词:康复方法康复评定中医康复后遗症期临床康复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r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注重认知功能障...
- 毕齐骆迪
-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房颤患者16 88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254例(年龄≥65岁),对照组9631例(年龄<65岁),对比分析老年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总患病率为9.4%。老年组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4%vs5.6%,P<0.01),老年组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房颤动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乔秋博毕齐
-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血管障碍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 国际指南 中国实践
- 2014年
- 在研读同外指南的时候,应结合中国指南及卒中伴疗方案及药物。
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发表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4年5月,AHA/ASA与Stroke杂志联合在线发布了2014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围绕高血压的管理主要做了3处更新:(1)明确了未经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参数;
- 毕齐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协会管理指南降压治疗急性缺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