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晓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小鼠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衍生物
  • 1篇伊马替尼
  • 1篇造血
  • 1篇造血系统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天津泰瑞倍药...

作者

  • 7篇袁卫平
  • 7篇汪晓敏
  • 4篇程涛
  • 3篇王伟丽
  • 3篇高亚男
  • 3篇高娟
  • 2篇高瀛岱
  • 2篇顾洁
  • 2篇杨晚竹
  • 2篇胡甜园
  • 2篇李明浩
  • 1篇李专
  • 1篇李妍涵
  • 1篇许静
  • 1篇刘汉芝
  • 1篇王建祥
  • 1篇程雪莲
  • 1篇杨鑫
  • 1篇张丽艳
  • 1篇于文颖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Tet2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被引量:1
2019年
Tet2(Tet家族成员2)在DNA去甲基化修饰、表观遗传调控及骨髓造血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Tet2敲除小鼠逐步发展为淋系白血病和髓系白血病。但Tet2在骨髓微环境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进一步研究发现,Tet2敲除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更多处于G2/M分裂期,其细胞分裂时间缩短,生长速度加快。长周期培养-起始细胞实验表明,Tet2敲除的MSC支持造血干细胞扩增和髓系分化的能力增强。通过点杂交实验发现,Tet2敲除后,骨髓细胞DNA总甲基化水平升高。对Tet2缺失的骨髓细胞进行甲基化测序,结果表明:基因组转录调控区域等多个功能性结构域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同时,敲除Tet2的MSC分泌IL-8、IL-1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敲除Tet2的MSC更多分泌促进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的GM-CSF和CCL-3等细胞因子。Tet2可以影响间充质干细胞造血支持作用,进而调节造血。
顾洁王玉霞高娟袁胜男初雅婧李妍涵袁卫平汪晓敏
关键词: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间充质干细胞
显微成像分析技术在中性粒细胞运动及吞噬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使用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显微图像处理软件对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功能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使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用PE荧光标记后与FITC标记的酵母聚糖颗粒(Zymosan)混匀,置于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多通道时间序列成像。使用Volocity和Image J分析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相关参数,包括形态变化、运动轨迹、伪足振荡、结合吞噬指数,得出时间序列下各项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中性粒细胞在受到Zymosan诱导后趋化作用明显,大部分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极性化,在40分钟内能快速结合Zymosan,行使吞噬功能。结论:使用显微成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可准确、定量地分析中性粒细胞运动及吞噬功能,直观快速地对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学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通过这项技术,得到正常生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对Zymosan的快速响应情况,为今后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杨晚竹高亚男梁昊岳程雪莲于文颖陈婷汪晓敏袁卫平
关键词:图像定量分析中性粒细胞
RNA腺苷脱氨酶在MLL-AF9诱导的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建立敲除RNA腺苷脱氨酶1(ADAR1)的小鼠MLL-AF9融合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模型,初步探讨ADAR1对AML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富集介导雌激素受体-重组酶Cre(ER-Cre)的ADAR1lox/lox及其对照ADAR1lox/lox小鼠骨髓Lineage-(Lin-)细胞,用携带MSCV-MLL/AF9-IRES-GFP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上述Lin-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移植相同数量细胞至致死剂量和半致死剂量照射受体小鼠中,建立MLL-AF9诱导的AML模型.移植48 h后诱导ADAR1敲除,体内实验分为实验组(ER-Cre;ADAR1lox/lox+他莫昔芬)和对照组(①ER-Cre;ADAR1lox/lox+空载体、②ADAR1lox/lox+他莫昔芬、③ADAR1lox/lox+空载体),第10、15、20天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GFP+细胞比例,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体外实验分组同上,将他莫昔芬改为4-羟基他莫昔芬,观察各组AML细胞并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敲除ADAR1的MLL-AF9融合基因AML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体内实验中实验组AML小鼠在各时间点外周血GFP+细胞比例均降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外实验中实验组细胞总数、GFP+细胞比例均降低,Annexin Ⅴ+7-AAD+和Annexin Ⅴ+细胞比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敲除ADAR1可减缓AML的发病,增加AML细胞凋亡.ADAR1在MLL-AF9诱导的AML发生和维持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彭路芸杨鑫张英驰胡甜园王伟丽汪晓敏许静程涛袁卫平高瀛岱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白血病髓样急性基因敲除技术小鼠
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在Notch1诱导的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Mx1-cre;Lox P系统,建立可诱导敲除PDK1的Notch1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观察PDK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白血病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诱导敲除PDK1的T-ALL小鼠模型;体内诱导PDK1敲除后,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PDK1敲除对白血病细胞的周期无影响;敲除组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DK1的敲除引起肿瘤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c-Myc和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1)以及P53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PDK1的敲除可抑制T-ALL的发展,推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和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来影响白血病的进程。
王乐胡甜园陈幸李聪郭惠东初雅婧汪晓敏王伟丽程涛袁卫平
关键词:NOTCH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Rheb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Rheb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探讨Rheb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7例AML患者和2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初诊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Rheb的表达水平;分析Rheb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年龄、分型、融合基因、脾脏肿大、肝脏肿大相关性。比较Rheb高表达组与Rheb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构建过表达Rheb的HL-60细胞,应用不同浓度阿糖胞苷处理HL-60细胞和过表达Rheb的HL-60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IC_(50)。结果:Rheb在A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中表达与ITP患者骨髓单核细胞的表达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Rheb高表达患者相对预后较好,对阿糖胞苷治疗敏感。Rheb表达量与患者年龄、分型、融合基因和肝肿大不相关,与脾脏肿大相关(P<0.05)。体外实验表明,在AML细胞系HL-60中过表达Rheb,可以提高细胞对阿糖胞苷敏感性(IC50=0.54μmol/L)。结论:Rheb低表达可以预示不良预后,且与AML患者脾脏肿大相关,对阿糖胞苷治疗不敏感。
汪晓敏徐乔竹高亚男高娟李明浩杨晚竹王建祥袁卫平
关键词:RHEBMTOR急性髓系白血病阿糖胞苷HL-60细胞
内皮和造血系统特异性敲除Rictor基因对胎肝造血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Rictor基因对胚胎发育过程中胎肝造血的影响。方法: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特异性在小鼠内皮(VEC-Cre)和造血(Vav1-Cre)系统敲除Rictor基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特异敲除Rictor基因后小鼠胚胎第15 d胎肝中的各系细胞比例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造血干细胞的变化。结果:利用VEC-Cre和Vav1-Cre小鼠敲除Rictor基因后,胎肝中各系细胞比例均有所减少,B细胞比例的减少较为明显,造血干细胞比例也明显减少。结论:Rictor基因敲除损害胎肝组织中造血干细胞的产生和各系细胞的分化。
穆晓环王伟丽赵云泽倪艳丽李专顾洁张丽艳汪晓敏程涛刘汉芝袁卫平刘兵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伊马替尼衍生物TEB-415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伊马替尼衍生物TEB-415和伊马替尼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26,H929,RPMI8226,MM1R和MM1S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改良伊马替尼的化学基团,合成了伊马替尼的衍生物TEB-415。以不同浓度的TEB-415,伊马替尼和硼替佐米处理U226,H929,RPMI8226,MM1R和MM1S细胞72 h,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观察细胞形态,并计算IC_(50)。结果:TEB-415可显著抑制H929和RPMI8226骨髓瘤细胞的活力。TEB-415浓度<0.1 nmol/L时,>50%H929细胞死亡,而伊马替尼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123 mol/L,硼替佐米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03 nmol/L。TEB-415浓度11.9 mol/L时,>50%RPMI8226骨髓瘤细胞死亡,而伊马替尼浓度达到12.8mol/L时,细胞仍然状态良好。结论:TEB-415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H929的杀伤能力远远强于伊马替尼,仅次于硼替佐米。TEB-415对伊马替尼不敏感的RPMI8226细胞,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汪晓敏徐乔竹高亚男高娟李明浩李彦欣袁卫平程涛李勇高瀛岱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