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瀚

作品数:145 被引量:786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5篇豆状核
  • 45篇肝豆状核
  • 43篇豆状核变性
  • 43篇肝豆状核变性
  • 33篇中医
  • 31篇帕金森
  • 29篇帕金森病
  • 16篇WILSON...
  • 12篇中医证
  • 12篇疗效
  • 11篇中医药
  • 11篇胶囊
  • 10篇止痉
  • 10篇病机
  • 9篇缺血
  • 8篇证论治
  • 7篇血管
  • 6篇医药治疗
  • 6篇变性患者
  • 5篇中药

机构

  • 72篇安徽中医药大...
  • 62篇安徽中医学院...
  • 48篇安徽中医药大...
  • 6篇安徽省立医院
  • 6篇教育部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 2篇湖北省中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145篇汪瀚
  • 92篇杨文明
  • 52篇汪美霞
  • 47篇董婷
  • 47篇鲍远程
  • 34篇韩辉
  • 24篇王晓旸
  • 23篇陈怀珍
  • 22篇张波
  • 16篇李祥
  • 13篇何望生
  • 13篇杨兴涛
  • 12篇谢道俊
  • 10篇张娟
  • 9篇童建兵
  • 9篇韩明向
  • 9篇黄鹏
  • 7篇吴丽敏
  • 6篇王艳昕
  • 6篇蔡永亮

传媒

  • 52篇中医药临床杂...
  • 7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安徽医药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年份

  • 9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6篇2013
  • 14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洗法研究概况被引量:10
2011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有近60%~90%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人无症状。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汪瀚
关键词:消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洗
肝豆灵对Wilson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损伤因子的影响研究
<正>目的:探讨WD患者是否存脑血流改变和血管损害;观察肝豆灵对Wilson病患者脑血管损害的影响。方法:60例WD患者与健康组比较,观察2组超声检测(超声脑血管功能检测仪、经颅多普勒彩超)、磁共振灌注成像、血管损伤因子...
江海林谢文婷汪瀚汪美霞杨文明
文献传递
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P300的变化
2008年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P30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4例HLD患者依其症状和体征分为脑型和肝型组,分别进行P300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D患者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均<0.01);脑型HLD患者改变更为明显。结论HLD患者P300发生显著变化,推测该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降碍,且脑型HLD患者较肝型更明显。
童建兵高宁宾汪瀚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P300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总结归纳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状况。方法查阅近5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文献。结果肝、肾、脾等脏腑虚损,导致气血亏虚、气滞痰瘀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产生的主要病机。针对病机特点,中医临证多从肝、肾、脾等脏腑论治,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常佐以补益气血、行气活血、化痰祛瘀等法。结论中医药标本兼治,能减少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廉龙江汪瀚杨文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医药疗法
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大鼠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中药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大鼠黑质纹状体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微量注射损毁左侧黑质致密区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抗震止痉胶囊(中药组)、左旋多巴(西药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治疗30d,观察PD大鼠给药前后行为学的改变,以及测定各组大鼠黑质纹状体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大鼠旋转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DA/高香草酸(HVA)比值均增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无明显改变,黑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均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降低(P<0.01)。西药组大鼠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抗震止痉胶囊能部分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提高纹状体DA含量及DA/HVA比值,其机制可能在于减轻自由基损害,减少DA分解代谢。
汪瀚鲍远程张波杨文明陈怀珍
关键词:抗震止痉胶囊帕金森病儿茶酚胺
脑络通颗粒改善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脑络通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脑络通颗粒,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0%,对照组为42.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值、BBS分值、提高MMSE分值、ADL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压积)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络通颗粒能改善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何望生杨文明汪瀚王晓旸汪美霞韩辉董婷周磊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
抗震止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抗震止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PD-MCI)临床疗效。方法:60例PD-M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行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抗震止痉胶囊,对照组加用健脑胶囊,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UPDRS、MoCA量表、SOD、MDA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0%,治疗组治疗后UP-DRS、MoCA、SOD、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治疗PD-MCI有一定临床疗效,并优于健脑胶囊。
王玮杨文明鲍远程汪瀚汪美霞董婷
关键词: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抗震止痉胶囊
基于肝豆状核变性痰瘀病机的肝豆灵片临床应用
鲍远程杨文明张波陈怀珍韩辉谢道俊杨兴涛汪瀚方朝晖江婷战
该项目属医疗卫生领域。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早期认为以湿热内蕴为主要证候,采用具有清热利湿、通腑利尿作用的肝豆汤有一定疗效。该院十六年来通过长期大样本证候调查,发现湿热内蕴...
关键词:
关键词: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药制剂
肝豆灵片对58例肝豆状核变性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肝豆灵片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8例运用肝豆灵片联合西药排铜,对照组54例单用西药排铜,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Goldstein分级、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结果:2组神经症状改善基本一致(P>0.05),治疗组对于NK细胞降低改善较为明显(P<0.01)。结论:肝豆灵联合西药排铜。
汪瀚杨文明鲍远程汪美霞韩辉王晓旸董婷童建兵
关键词:WILSON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中药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关于中药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不良反应。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涉及1623例病人,对照组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可以提高总有效率[OR=8.28,95%CI(5.77,11.89),Z=11.46(P<0.00001)],降低UPDRSⅡ[MD=-3.09,95%CI(-3.62,-2.55),Z=11.35(P<0.00001)]、UPDRSⅢ[MD=-3.31,95%CI(-4.47,-2.16),Z=5.61(P<0.00001)]、UPDRS[MD=-2.01,95%CI(-2.89,-1.12),Z=4.44(P<0.00001)]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13,1.04),Z=1.88(P=0.06)]。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在改善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张慧汪瀚孙兰婷解明月丁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药临床疗效META分析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