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MRI)导航同轴穿刺活检在肺部1.0厘米病灶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导航同轴穿刺活检在肺部1.0厘米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外科2009~2010年50例磁共振导航肺部1.0厘米病灶穿刺活检病例。结果肺部1.0厘米病灶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8%。结论磁共振导航是肺部1.0厘米病灶同轴穿刺活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 刘冰张扬潘洋王阳
- 关键词:磁共振导航活检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患者38例应用PVA颗粒在DSA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随访患者18个月。彩超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子宫及子宫肌瘤的大小。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介入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科学、安全且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适宜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中广泛推广。
- 王阳潘洋阚红莉
- 关键词:子宫肌瘤DSA子宫动脉栓塞PVA颗粒
- 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宫颈癌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实验组采用动脉插管联合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化疗,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17%,经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67.64%。实验组与常规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常规组,P <0.05,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常规组副反应发生率为38.23%。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率高,P <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采用动脉插管联合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化疗能有效降低其自身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 潘洋
- 关键词:介入栓塞化疗宫颈癌
- 帕洛诺司琼与昂丹司琼在头颈癌化疗中止吐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和昂丹司琼防治头颈癌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6例头颈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和昂丹司琼组,分别在化疗前静脉推注帕洛诺司琼0.25 mg或昂丹司琼8 mg。观察两组在化疗急性期、延迟期和全期防治恶心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止吐药物在急性期均有良好的止吐效果,帕洛尼司琼组有效率为95.2%,昂丹司琼组有效率为8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延迟治疗期和全期帕洛尼司琼组有效率分别为85.7%、80.9%,优于昂丹司琼组的64%和56%(P<0.05)。两组止吐药物在急性期和延迟期均有良好的抑制恶心的效果,帕洛尼司琼组有效率分别为90.4%、80.9%,昂丹司琼组有效率分别为84%、7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全期帕洛尼司琼组有效率分别为71.4%,优于昂丹司琼组的56%(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洛诺司琼对防治头颈癌化疗引起的急性期和延迟期发生的恶心呕吐均有较好疗效。
- 张扬刘冰潘洋
-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昂丹司琼止吐头颈癌
-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剂与聚乙烯醇颗粒对子宫肌瘤栓塞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栓塞剂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剂(PLE)及聚乙烯醇(PVA)颗粒在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介入治疗栓塞剂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LE组和PVA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PVA、PLE两种栓塞剂进行动脉栓塞,观察子宫肌瘤瘤体大小变化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栓塞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时间点两组瘤体缩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LE乳剂和PVA颗粒均是良好的子宫动脉栓塞剂,二者疗效相当。
- 潘洋王阳
- 关键词:介入子宫肌瘤栓塞
- 微波消融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微波消融(PMCT)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有完整病例资料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67例,随机分为PMCT组(n=32)和PMCT+CIK联合治疗组(n=35),对两组的疗效、肿瘤坏死程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MCT组与PMCT+CIK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甲胎蛋白(AFP)定量明显下降(下降>50%)率分别为40.6(13/32)和65.7%(23/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CT组的完全坏死率为15.6%(5/32),而联合治疗组的完全坏死率为40.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16+CD56+和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8+效应细胞比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PMCT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CT联合早期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改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和机体免疫状态,为不能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卢琳琳曹茜潘洋
-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CIK细胞
-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针对本院收治的180例采用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治疗术来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观察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1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CT扫描显示总有效率为97.22%,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CT扫描显示总有效率均为94.44%,术后2例(1.11%)出现胸腔积液,2例(1.11%)出现疼痛,2例(1.11%)合并肺部感染,2例(1.11%)出现皮下气肿,2例(1.11%)出现痰中带血,3例(1.67%)出现恶心呕吐,3例(1.67%)出现轻度咳嗽,4例(2.22%)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肺癌副反应小,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 潘洋
- 关键词:肝肿瘤冷冻外科手术
-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对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份本院收治的84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后,疼痛发生率为11.9%,其中重度疼痛患者1例,中度疼痛2例,轻度疼痛患者2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后,疼痛发生率为38.1%,其中重度疼痛患者6例,中度疼痛患者7例,轻度疼痛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治疗是一种方便、简单、安全的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其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潘洋
- 关键词:恶性肿瘤疼痛镇痛疗效
-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方式及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与分析消化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方式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192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生存率等。结果 24例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病情缓解率25.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12.5%、0.0%;110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病情缓解率78.1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5%、34.55%、10.91%;5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病情缓解率82.7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0%、41.38%、13.79%。其中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病情缓解率、平均生存期、生存率等较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均显著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和胃癌肝转移患者病情缓解率、平均生存期、生存率等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无法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其对于原发肿瘤、富血供肿瘤已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且可提升其近五年生存率,但对于胰腺癌肝转移预后较差。
- 潘洋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肝转移临床预后
-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化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8年5月我院收诊的5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两组,给予静脉化疗的为对照组,实施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SF、TNF-α与IL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0%,且治疗后血清CSF、TNF-α与IL2指标改善情况较明显,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潘洋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化疗中晚期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