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成

作品数:63 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学成
  • 15篇化学成分
  • 11篇葡萄球菌
  • 11篇球菌
  • 11篇金黄色葡萄球...
  • 11篇黄色葡萄球菌
  • 9篇小鼠
  • 7篇活性
  • 6篇林蛙
  • 6篇化学成分研究
  • 5篇抑制剂
  • 5篇制剂
  • 5篇三萜
  • 5篇耐药
  • 5篇果实
  • 5篇SORTAS...
  • 3篇药物
  • 3篇乙醇
  • 3篇三萜类
  • 3篇提取物

机构

  • 62篇吉林大学
  • 12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解放军军需大...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324...
  • 1篇沈阳市医药学...
  • 1篇吉林省水产技...
  • 1篇吉林省五星动...
  • 1篇吉林天药科技...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汉堡大学

作者

  • 63篇王大成
  • 43篇邓旭明
  • 9篇向华
  • 7篇关爽
  • 7篇卢静
  • 7篇王铁东
  • 5篇吴立军
  • 5篇王琳
  • 5篇冯雪松
  • 4篇母丹
  • 4篇钱文辉
  • 4篇初晓
  • 4篇李玉山
  • 4篇刘雅茹
  • 4篇赵敏
  • 3篇郝琳琳
  • 3篇黄国任
  • 3篇秦建春
  • 3篇蔡辉
  • 3篇闫志慧

传媒

  • 6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中药材
  • 3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应用化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苦味西葫芦中葫芦素的含量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味西葫芦中4个葫芦素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8色谱柱(150mm×4.6mm,ID,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2.0%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5nm;流速1.0ml/min。结果:线性范围为23,24-二氢葫芦素F0.28~5.6μg/ml(r=0.9978),23,24-二氢葫芦素D0.39~7.8μg/ml(r=0.9986),葫芦素B0.304~6.08μg/ml(r=0.9983),葫芦素E2.52~50.4μg/ml(r=0.9998)。4个化合物的精密度和重现性RSD均≤5%,回收率均大于95%。结论:本方法可成功用于苦味西葫芦中4个葫芦素的含量测定。
冯雪松王大成蔡辉邓旭明刘雅茹
关键词:葫芦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火炬树果穗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本研究以火炬树果穗为材料,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海虾致死法分别对果穗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相进行活性筛选,以确定其中抗氧化、抑菌及细胞活性部位。 采用硅胶、反向(pR-C18)、凝胶(S...
王大成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抗氧化活性细胞毒活性
文献传递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的抗菌活性评价及对MRSA菌感染的体内保护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是一种甲氧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来分析NAC-3的抗菌谱及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感染动物模型来评价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小鼠的保护活性。结果显示,NAC-3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值分别为32.000~64.000,1.000,1.000~4.000,0.125~1.000 mg/L,与对照药物相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作用较弱。NAC-3对另外2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其对MRSA和MSSA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抑菌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同时,还证明NAC-3对MRSA菌株USA300引起的小鼠全身感染能起保护作用,并显著提高小鼠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对MRSA菌株体外及体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为MRSA的有效防制提供了新的抗生素候选物,对于缓解革兰阳性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田莉莉王莉李佳欣王大成高丰王琳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叶南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大叶南五味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NMR和EI-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5-二羟基-3-甲氧基二苯(Ⅰ)、eriobofuran(Ⅱ)、3β,16β-二羟基-12-烯-乌苏烷(Ⅲ)、2α,3β,6β,23-tetrahydroxy urs-12,18-dien-28-oic acid(Ⅳ)、2α,3β,23-tr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Ⅴ)、芦丁(Ⅵ)、2-乙基己酸(Ⅶ)、2-月桂酸单甘油酯(Ⅷ)、单蓖麻油酸甘油酯(Ⅸ)。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宏军武新亮周铁忠邓旭明王大成
关键词:化学成分
穗花杉双黄酮在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MgrA抑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穗花杉双黄酮在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录调控因子MgrA抑制剂中的应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录调控因子MgrA为药物靶标,使用荧光各向异性分析法从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MgrA的活性的药物穗花杉双黄酮,并在不...
王琳苏立燕邓旭明王建锋王铁东王大成李乾学冯海华
文献传递
芦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ortase A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6
2013年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依照GenBank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ortase 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采用荧光淬灭检测法观察芦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ortase A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考察芦丁对由Sortase A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SrtAΔN59,并纯化出Sortase A蛋白。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芦丁对Sortase A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芦丁浓度为128,64,32,16,8μg/mL时,对Sortase A的抑制率分别为63.58%,62.80%,47.43%,20.37%,13.26%,IC50为57μmol/L;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表明,芦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芦丁浓度为64μg/mL时,黏附率为27.9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
王亚男柳秉润邓旭明王大成
关键词:芦丁金黄色葡萄球菌
短果茴芹中孕烯醇酮的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果茴芹中有效成分孕烯醇酮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D101大孔树脂和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C-18填料可以反复再生使用,成本低,耗时短。所述方法包括: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分离,大孔树脂柱分离和十八烷...
卢静钱文辉关爽邓旭明王大成黄国任邓婕许琳莉
文献传递
一种基因片段、载体pPlasmid-Clearance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片段,所述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载体pPlasmid‑Clearance,所述载体pPlasmid‑Clearance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接合转移载体...
王铁东王大成向华董海司母丹明迪王琳邓旭明
文献传递
没食子的药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7年
王教玉张起辉邓旭明王大成韩文瑜
关键词:没食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鸡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用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对鸡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进行释放评估和暴露评估。通过释放评估证实,防突变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相比增高4~16倍,说明细菌极易发生突变产生耐药性,细菌在体外诱导容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进行转移。暴露评估中,感染耐药菌的小鼠与未感染小鼠接触,未经感染小鼠暴露于动物垫料及未处理的粪便中,未感染小鼠分离的沙门菌也出现耐药性,说明细菌耐药性可在动物之间、动物与环境之间转移。耐药菌易在小鼠结肠中定植。耐药菌存在扩散的风险。
李乾学王大成吴永魁夏志平邓旭明
关键词: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风险评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