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宁生

作品数:324 被引量:2,359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9篇机械工程
  • 49篇经济管理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理学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2篇CIMS
  • 29篇企业
  • 29篇计算机
  • 26篇遗传算法
  • 24篇CAPP
  • 20篇面向对象
  • 20篇敏捷
  • 20篇敏捷制造
  • 18篇调度
  • 18篇供应链
  • 18篇FMS
  • 16篇数据库
  • 13篇数据管理
  • 13篇计算机集成
  • 13篇计算机集成制...
  • 13篇PDM
  • 13篇产品数据
  • 13篇产品数据管理
  • 11篇柔性制造系统
  • 11篇可重构

机构

  • 322篇南京航空航天...
  • 7篇清华大学
  • 6篇扬州大学
  • 5篇华东船舶工业...
  • 5篇江苏科技大学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侨大学
  • 3篇江苏工业学院
  • 3篇南昌航空工业...
  • 3篇南京财经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南京工程学院
  • 3篇南京邮电学院
  • 3篇盐城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软...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华中理工大学

作者

  • 323篇王宁生
  • 33篇姜澄宇
  • 22篇叶文华
  • 15篇蔡宗琰
  • 13篇李秀
  • 13篇解放
  • 12篇柯文
  • 11篇刘建刚
  • 11篇郝文育
  • 11篇冷晟
  • 11篇秦宝荣
  • 11篇吴义生
  • 10篇龙文
  • 10篇李亚白
  • 10篇钱晓明
  • 10篇吴含前
  • 10篇陈蔚芳
  • 10篇李祥全
  • 9篇曹春平
  • 9篇王忠宾

传媒

  • 51篇机械科学与技...
  • 35篇南京航空航天...
  • 20篇中国机械工程
  • 15篇计算机应用研...
  • 1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0篇组合机床与自...
  • 8篇计算机集成制...
  • 8篇机械设计与制...
  • 8篇航空制造工程
  • 7篇Transa...
  • 6篇制造技术与机...
  • 6篇机械与电子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计算机与应用...
  • 5篇小型微型计算...
  • 5篇航空工艺技术
  • 4篇计算机工程
  • 4篇航空制造技术
  • 4篇控制与决策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20篇2006
  • 43篇2005
  • 44篇2004
  • 39篇2003
  • 44篇2002
  • 34篇2001
  • 24篇2000
  • 9篇1999
  • 9篇1998
  • 9篇1997
  • 13篇1996
  • 8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3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MS中的信息分类编码技术及其发展被引量:38
2002年
从CIMS对信息集成的要求出发 ,探讨了CIMS中的信息分类编码问题。在分析国内外一些主要分类编码系统的基础上 ,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之处 ,并结合实际应用系统 ,提出了两个适合CIMS信息集成的分类编码系统 :一个是具有分级柔性的分类编码系统模型 ,另一个是功能强大、基于面向对象思想构造的分类编码系统模型。
皮德常张凤林丁宗红王宁生
关键词:信息分类CIMS成组技术信息集成计算机集成制造
基于holon思想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提出将 holon思想引入到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进行敏捷性的任务、资源规则与控制。在提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 holonic拓扑结构的基础上 ,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构造模块功能以及系统的信息组织方式 ;最后从资源-任务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资源 -任务信息的发布、资源 -任务的分配、基于动态虚拟组的资源 -任务的组织、可重构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 holon思想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运作方式 ,以期获得 holon及 holarchy为生物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的面临干扰时的稳定性 ,面临变化时的自适应性和柔性。
王岩曹春平王宁生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敏捷制造公告板
面向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设备建模被引量:6
2004年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建模是分析和控制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 ,而可重构制造系统中的设备建模是可重构制造系统建模的基础。本文提出面向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设备的赋时面向对象 Petri网模型 ,并通过实例研究证实了其正确性。面向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设备的赋时面向对象 Petri网模型能够表示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前后设备的作业安排的变化情况 ,因此它是可重构制造系统中设备的正确的形式化表示。
蔡宗琰王宁生任守纲
关键词:可重构制造系统
基于Petri网产品拆卸模型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废弃产品的拆卸回收是绿色再制造的中心问题。在众多的拆卸序列中,存在着成本 效益的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etri网的拆卸优化模型,其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运用线性规划可得出优化解。给出一种气动铣夹具实例,其拆卸序列较多、应用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可用来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工程应用的价值。
王波王宁生
关键词:拆卸序列PETRI网绿色再制造优化设计
CIMS应用系统敏捷使能技术研究与开发
分析了CIMS应用系统敏捷性,简单介绍了多Agent技术,CORBA、COM、Javabean等构件技术,以及Internet/Web技术,指出构件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和Internet/Web技术是满足系统敏捷需求的重...
龙文吴义生王宁生
关键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系统J2EE敏捷制造分布式计算
文献传递
考虑弹性变形时的球头铣刀切削力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3
1998年
在实际的切削过程中,切削系统的弹性变形不可避免,需要考虑弹性变形对切削力计算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刀具的弹性变形对切削力的影响机理,从分析刀具变形影响切屑厚度角度入手,研究了球头铣刀切削力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建立了刀具弹性变形模型并基于刀具弹性变形模型的切屑厚度数学表示,分析了刀具的瞬时变形反馈和延滞性再生变形反馈对切削力具有的双重作用,建立了切屑厚度与刀具变形量、刀具进给等切削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两层嵌套的切削力收敛算法。最后,通过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实验对本文提出的切削力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
马万太王宁生
关键词:切削力球头铣刀
基于组件装配的分布式可重构企业信息系统被引量:16
2001年
在深入分析企业中经常变化的内容和基本不变的内容的基础上 ,指出业务流程的变化是引起企业信息系统重构的原因。根据功能体的“自治”、“协作”性将 BPR分为功能体内重构和功能体间重构两类 ,同时论证了子功能体的变动独立于功能体 ,功能体包的变动独立于整个信息系统两种独立性。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重构策略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企业独立于具体业务流程的功能模型 ,通过对功能模型中相应功能体的修改 ,实现信息系统的重构。并通过一个库存管理的实例 ,验证了文中提出的重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朱建江戴勇王宁生
关键词:可重构组件分布式
基于退货滞后惩罚的库存控制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销售商竞相延长产品允许退货时间。此时,如何设置合理的允许退货时间长度成为困扰销售商日常经营的难题。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退货滞后惩罚的库存控制模型和求解算法,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并采用数值实例分析了退货率和时间惩罚因子对最优允许退货时间长度、最佳订货量以及最大产品收益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时间惩罚因子,并规定合理的允许退货时间长度,可以有效增加销售商的收益。最后,对销售商的经营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建议。
刘文杰郭彩芬王宁生
关键词:退货率
敏捷制造模式下GT/ERP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介绍了ERP系统和成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未来市场动态多变的需求 ,论述了在敏捷制造模式下实现成组技术与ERP系统集成的必要性 ,提出了通过ERP系统的BOM扩展与成组编码系统实现信息集成 ,研究了通过建立重组制造单元实现成组生产组织 ,在建立成组生产单元环境下 ,运用最优化遗传算法理论求出最佳成组批量计划 ,实现在敏捷制造模式下基于成组技术的ERP系统 。
吉卫喜叶文华王宁生
关键词:敏捷制造成组技术ERP
串行生产线生产率的最优控制被引量:2
2005年
基于计时Petri网和极大代数理论构建了串行生产线的稳态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周期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串行生产线生产率控制模型。应用变分法求解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运算。结果表明,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生产线的高生产率,生产线上瓶颈工作站的位置应尽量靠近生产线尾端;生产线上各工作站的生产率应呈依次下降的趋势;每个缓冲区理想的在制品库存量应尽量接近其初始库存量。在进行串行生产线设计时,这些结论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郭彩芬王宁生
关键词:生产率最优控制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