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润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口腔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口腔鳞
  • 4篇口腔鳞状细胞...
  • 2篇子通道
  • 2篇离子通道
  • 2篇钾离子
  • 2篇钾离子通道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NAV1
  • 2篇病变
  • 1篇电压门控
  • 1篇新型生物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王润
  • 4篇蒋勇
  • 3篇向娟
  • 2篇祝心威
  • 1篇赵春晖
  • 1篇周俊明
  • 1篇张雪寒
  • 1篇李午丽
  • 1篇李炯
  • 1篇倪艳秀
  • 1篇汪伟
  • 1篇温立斌
  • 1篇王小敏
  • 1篇李彬
  • 1篇何孔旺
  • 1篇潘莉
  • 1篇马丽琼

传媒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Agricu...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Nav1.6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荧光定量PCR法,对5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16例非癌症组织中Nav1.6表达进行检测,利用仪器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Nav1.6的表达量高于非癌症组织。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Nav1.6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其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Nav1.6的上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向娟蔡伯慧王润蒋勇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2年
口腔疾病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病症,该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降低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新型生物陶瓷材料逐渐被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并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因而本文针对儿童口腔治疗恒牙和乳牙中应用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的临床实践开展探索,旨在为其临床应用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王润
关键词:BPPLUS儿童口腔治疗
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钾离子通道Kv3.4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钾离子通道Kv3.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安徽省口腔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存档的口腔癌前病变白斑及OSCC石蜡标本共57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57例样本中Kv3.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收治的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3例OSCC及13例癌前病变患者术中切除组织的冰冻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在分子和蛋白水平检测Kv3.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Kv3.4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及O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0.48、3.50±2.51及18.48±7.70,OSCC组及癌前病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2,P=0.029).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OSCC组和癌前病变组Kv3.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14、0.35±0.0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0.18±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v3.4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3/18及95%(37/3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Kv3.4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Kv3.4的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Kv3.4有望成为OSCC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可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王润蔡伯惠向娟祝心威蒋勇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癌前状态
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影响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牙38颗)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2~108个月预后情况,将再植牙分为成功、存留和失败。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牙髓治疗方式对再植牙生存率的影响。结果:38颗再植牙成功3颗,存留28颗,失败10颗。再植牙9年累积生存率为34.7%。不同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组的生存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牙髓治疗方式组的累积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为根管充填组>持续根管换药组>保髓治疗组。结论:延迟再植全脱位恒牙时,保髓治疗的患牙生存预后较差,临床上建议早期进行牙髓摘除,消炎后根管充填。
李午丽李炯马丽琼赵春晖王群王润潘莉
关键词:全脱位预后
Nav1.6在口腔黏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钠离子通道Nav1.6在口腔黏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6在口腔正常组织(21例)、白斑(32例)及口腔鳞癌组织(63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Nav1.6在正常组、口腔白斑组以及癌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40%、76.74%;Nav1.6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期有关。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口腔白斑组、癌症组中Nav1.6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69±0.015、0.545±0.016、0.848±0.020(P<0.05)。结论:Nav1.6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蔡伯惠祝心威王润蒋勇
关键词: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钾离子通道Kv3.4的表达研究
王润蔡伯惠向娟蒋勇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Real-time PCR Method for Detecting stx2 Gene in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
2014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real-time PCR method for de- tecting stx2 gene in 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 (STEC).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known STEC stx2 gene sequences published in GenBank, PCR primers and prob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ed region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plasmid as a positive template, thus optimiz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establishing the real- time PCR method. [Result] A standard curv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opti- mized real-time PCR system, indicting 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itial template concentration and Ct value,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e of above 0.995. The established method had a good specificity, without non-specific amplifica- tion for 10 non-STEC intestinal bacterial strains; the detection limit of initial template was 1.0x102 copies/μI, indicating a high sensitivity; furthermore,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ithin and among batches were lower than 1% and 5% respectively, sug- gesting a good repeatability.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a real-time PCR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for detecting STEC stx2 gene, which provided technical mean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TEC in samples.
汪伟张雪寒王润何孔旺温立斌倪艳秀周俊明王小敏李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