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玲

作品数:17 被引量:21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教育
  • 6篇旅游
  • 5篇自然教育
  • 3篇生态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英语
  • 2篇生态旅游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教学
  • 2篇国家公园
  • 2篇保护区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新媒体
  • 1篇学科
  • 1篇研究生课程
  • 1篇意愿
  • 1篇意愿调查

机构

  • 17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吉林省蛟河林...

作者

  • 17篇石玲
  • 5篇张玉钧
  • 2篇王忠君
  • 2篇由华
  • 1篇孙玉军
  • 1篇张春雨
  • 1篇马炜
  • 1篇吴相菊
  • 1篇王瑾
  • 1篇李淑艳
  • 1篇马英华
  • 1篇贾亦琦
  • 1篇马志远
  • 1篇程兆豪

传媒

  • 3篇中国林业教育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林业经济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4
  • 4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以一堂文化通识课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总结了中外学者对于思辨能力的界定、内涵、测试量具和培养途径,并以大学英语文化通识课课堂教学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由华石玲
关键词:思辨能力
辽河流域台安生态旅游区规划必要性探究被引量:1
2013年
辽河流域"划区设局",开创全国河道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先河。辽河流域台安生态旅游区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作为规划必要性研究的背景,在生态保护—文明进程—经济发展的系统框架下,分析辽河流域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与现状结构与功能的退化趋势及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梳理辽河文明的发展进程、辽河文化的发展脉络,传统工农业经济发展过快所导致的资源过载问题。由此论述规划区在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地位,总结规划必要性。
马英华张玉钧石玲
关键词:辽河流域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表达问题与应对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几项技能中,写作最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遣词造句、段落组织、思辨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但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大部分学生感到最薄弱的环节。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总结了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以及写作过程中的词汇表达问题,并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以期解决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困难和语言负迁移现象,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由华石玲
关键词:词汇表达语言负迁移有声思维
关于国内自然教育研究述评——基于Bibexcel计量软件的统计分析被引量:23
2020年
自然教育是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结,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近几年,国内自然教育的蓬勃发展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利用Bibexcel软件,对1983年以来国内发表的与自然教育相关的686篇论文的发表时间、作者、关键词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总结归纳了近几十年来我国在自然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与分析了研究进程、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结果表明:(1)文献数量从20世纪末每年不足5篇,逐渐增长到每年数10篇,过程中虽有小幅度波动,但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将研究进程分为初探期、发展期、上升期三个阶段;(2)自然教育研究主要受教育学学者的关注,高频作者前四位均具有教育学背景,其中刘黎明为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但其余学者发文数量差距较小,核心作者较少;(3)高频关键词反映的研究热点包括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森林公园等方面;(4)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教育的概念、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发展历程和自然教育的实证研究三大类;研究方法从定性概括走向定量研究。文章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多学科的融合,从自然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研究入手,探索学校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的融合以及自然教育品牌形象建设与营销策略,并积极探究自然教育的公众参与模式。
王紫晔石玲
关键词:自然教育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旅游教学改革的思考被引量:11
2013年
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使高校教学的信息渠道和运行方式、青年学生的学习习惯、师生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高校旅游教育教学而言,在新媒体视阈下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的主体平等性要求高校旅游教学转变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新媒体的信息交互性要求高校旅游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新媒体的快速化和多元化要求高校旅游教学加强学习实践、注重提升质量,新媒体的传播无序性要求高校旅游教学必须把握正确方向、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因此,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旅游教学改革应充分重视新媒体并把握其传播规律,科学开展高校旅游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并合理利用,创新高校旅游教学模式;聚焦行业,集合资源,有效延伸高校旅游教学的空间;尚德爱生,传道授业,在高校旅游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石玲
关键词:高等教育新媒体旅游教学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场域研究及启示被引量:4
2021年
环境教育是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观的有力保证。美国国家公园作为公众天然的教育场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已经建立了精细化的环境教育体系。以场域理论为研究视角,在对以国家公园为载体的环境教育场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场域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其他参与者的角度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完备的环境教育体系,探讨了中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多方主体的合作管理模式,为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启示。
张鑫石玲张玉钧
关键词: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场域
公众参与自然教育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扩展的TPB-NAM复合模型被引量:1
2023年
自然教育是公众参与式教育,是从生态认知和自然审美重构的角度培养“自然万物同生共运”环境的伦理观念,引导公众参与自然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自然教育具有亲环境行为的典型特质,受情感等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多重驱动,理解其作用机制是实现多元参与自然教育的必要前提。文章引入情感因素和客观环境条件,构建融合TPB和NAM核心变量的综合结构方程模型,对公众参与自然教育行为意愿的多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认知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行为意愿,表现出亲自然特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认知自然教育;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在认知态度向行为意愿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来自个人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整合信息会调整自我认知倾向;3)客观环境条件对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愿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4)各因素对不同参与层次的行为意愿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
杨文静钱皓月石玲
关键词:自然教育公众参与
新林科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美育的探索——以“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课程为例
2024年
在推进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新林科建设成为我国林草行业高等教育转型的重要途径,旨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与审美素养的双重培养,以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林草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是提升研究生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课程为例,将美育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各环节,提出多样化美育教学实践措施,致力于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又拥有良好审美能力的优秀新林科人才。一是以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为主,培育研究生的审美感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二是精心设计美感体验活动,增强研究生对自然美的深入感悟;三是以沉浸式自然情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强化研究生对自然美的获得感;四是生动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增强研究生的荣誉感自豪感;五是广泛传播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强化研究生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六是探索自然资源的全面价值,培养研究生的理想人格;七是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激发研究生的爱国情感。这一实践丰富了课程内容,提升了研究生的审美、创造美能力,实现了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为新林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忠君张玉钧石玲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美育
大学生自然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被引量:7
2021年
自然教育是弥合大学生与自然之间断裂、缓解大学生"自然缺失"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自然教育的发展并不理想。因此,在厘清我国自然教育发展变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自然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自然教育发展存在开展自然教育的高校偏少、大学生对自然教育的认知和参与度较低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故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自然教育的制度、课程、师资和教材建设,加强引导和宣传,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促进我国当前大学生自然教育的发展。
石玲
关键词:大学生自然教育自然缺失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被引量:33
2013年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对象,以可持续旅游为原则,通过对它的保护性利用,使游客、当地居民以及旅游经营者都受益,并能使大众受到环境教育的一种旅游形式。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备很多有利条件。首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潜力巨大;其次,自然保护区建设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客观上有开展生态旅游的需要;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推动生态旅游",这预示着生态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当前形势下,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切实可行,意义重大,但也具有潜在风险。
张玉钧石玲贾亦琦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