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香文

作品数:29 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辣椒
  • 5篇降解
  • 4篇土壤
  • 4篇风险评估
  • 3篇农药
  • 3篇红假单胞菌
  • 3篇苯醚
  • 3篇苯醚甲环唑
  • 3篇PCR检测
  • 3篇
  • 2篇毒性
  • 2篇多克隆
  • 2篇多克隆抗体
  • 2篇沼泽红假单胞...
  • 2篇水稻
  • 2篇芹菜
  • 2篇青枯
  • 2篇青枯病
  • 2篇青枯病菌
  • 2篇作物

机构

  • 23篇湖南省农业科...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湖南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蔬菜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9篇罗香文
  • 19篇刘勇
  • 17篇张德咏
  • 10篇张松柏
  • 9篇陈武瑛
  • 6篇陈昂
  • 5篇罗源华
  • 4篇刘建宇
  • 4篇李宗云
  • 4篇张战泓
  • 3篇何明远
  • 3篇朱春晖
  • 2篇李华平
  • 2篇严清平
  • 2篇成飞雪
  • 2篇戴建平
  • 2篇程菊娥
  • 2篇陈武荣
  • 1篇朱光艳
  • 1篇李凡

传媒

  • 4篇农药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药研究与应...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规律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建立了甘蓝和土壤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10%乙酸乙腈提取,PSA净化,UPLC-MS/MS测定。[结果]呋虫胺及其代谢物DN、UF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3%~107.8%,相对标准偏差为0.5%~5.1%,最低检出量(LOD)均为0.015 ng,最低检测质量分数(LOQ)均为0.05 mg/kg。[结论]该方法简单、便捷,可满足甘蓝和土壤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同时测定。呋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8~26.7、7.5~27.7 d。
彭敏陈武瑛陈武荣罗香文张德咏周小毛刘勇
关键词:呋虫胺代谢物甘蓝消解
4种小作物中嘧菌酯残留量的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测4种小作物(茄子、苦瓜、葱和蕹菜)中嘧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探明嘧菌酯在4种小作物中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在电喷雾正离子(electrospray positive ion,ESI+)模式下,用UPL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检测。结果嘧菌酯在0.001~2 mg/L浓度范围内溶剂标准曲线和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均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89~1之间。在0.01~20 mg/kg添加水平内平均回收率为73.5%~109.7%,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5%~8.9%,方法的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为0.001 mg/L,最低检测浓度(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1 mg/kg。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在4种小作物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9、2.7、4.6和2.5 d;连续多次施药10 d后在茄子和苦瓜中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0.015 mg/kg和0.018 mg/kg;连续多次施药14 d后在葱和蕹菜中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1.43 mg/kg和0.450 mg/kg;膳食风险商值(risk quotient,RQ)为0.0002~0.0959,均低于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有效克服杂质干扰,膳食风险结果表明使用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蔬菜病害风险较小,相对安全。
陈武瑛张德咏陈昂熊浩罗香文宋增收刘勇
关键词:嘧菌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风险评估
水稻橙叶病PCR检测体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sP1和sP2,采用PCR法从发病的水稻植株中扩增植原体一段保守的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从发病的水稻植株中都能够稳定扩增得到1条558 bp的特异性条带.对该条带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和Genbank中公布的众多植原体的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都高达95%以上,表明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能有效扩增得到水稻橙叶病原的序列.利用此引物并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水稻橙叶病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检测水稻橙叶病具有特异、灵敏和有效性.应用该检测体系检测从广东信宜、高州和从化采集的多份疑似标样,结果表明,在这几个地区均有水稻橙叶病的发生和危害.
张松柏罗香文李华平
关键词:水稻橙叶病PCR检测
云南省番茄莴苣褪绿病毒分子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采集了77份云南省疑似感染莴苣褪绿病毒(lettuce chlorosis virus,LCV)的番茄样本,采用特异性反转录PCR扩增LCV次要外壳蛋白基因(minor coatprotein,CPm)近全长序列,常规Sanger测序法测定相应片段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LCV特异性反转录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1.38 kb)—致的特异性条带;采集的77份番茄样本中LCV检出率为12.99%。测定的LCV CPm;发育分析表明,所有LCV分离物可分为3个亚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其中LCV云南分离物与中国其他地区LCV分离物聚为一亚簇,来自美洲和欧洲分离物分别聚为一个簇。遗传进化分析表明,LCV云南分离物YN58有1个重组事件,序列中嘧啶(C/T)替换率最高(25.25),呈现独立进化、加速扩展趋势。这是在云南省首次报道发现LCV。
冯丽肖胡荣卜姗张德咏张德咏罗香文李凡丁铭张卓刘勇
关键词:番茄分子检测系统发育分析
辣椒斑驳病毒CP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应用
2022年
【目的】辣椒斑驳病毒(Pepper mottle virus,PepMoV)是近年来生产上主要侵染辣椒的新发病毒之一,目前有在我国快速扩展的趋势,因此,亟需开展该病毒的特异性快速检测技术,为明确该病毒在我国辣椒主产区的分布、发生致害规律及机制等研究提供科学手段。本研究以PepMoV编码的外壳蛋白CP为免疫源,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建立PepMoV的特异性快速检测方法,为PepMoV的分布和发生致害规律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特异性RT-PCR技术,从感染PepMoV辣椒的cDNA中扩增获得片段大小为822 bp的CP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转化E coli DH5α中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柱层析纯化。以纯化的重组CP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ID-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获得原核表达的PepMoV重组CP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纯化蛋白为分子量约为37 kDa的单一条带。Western blotting和IDELISA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仅识别PepMoV CP蛋白,不识别寄主蛋白和其他选择的马铃薯Y病毒;田间样本检测结果表明,PepMoV在湖南和贵州辣椒上的检出率为20.00%和43.33%。【结论】基于PepMoV CP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建立的PepMoV快速检测方法,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病毒在我国的分布和发生规律提供科学手段,也为该病毒CP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王鑫叶倩吕小园田培洁张松柏张松柏张德咏罗香文
关键词:CP基因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
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法、静态水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法、半静态水鱼类毒性试验法,分别研究苯醚甲环唑常用剂型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生长抑制EC50(72 h)值分别为1.58、1.13、0.353、1.18 mg a.i./L,对大型溞急性活动抑制的EC50(48 h)值分别为4.07×10-2、0.219、0.461、0.717 mg a.i./L,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分别为2.64、4.75、0.777、7.05×10-2mg a.i./L。[结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均为中等毒性,对大型溞的毒性等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高毒,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依次为中毒、中毒、高毒、剧毒。
陈源陈昂蒋桂芳卓凌罗香文张松柏张德咏刘勇
关键词:苯醚甲环唑斜生栅藻大型溞斑马鱼急性毒性
鱼藤酮在茄子中的残留行为和初步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明确茄子中鱼藤酮的残留水平及其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通过在山东、辽宁、湖南、贵州、安徽省和河北等六地进行鱼藤酮在茄子中的规范性残留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检测,分析了鱼藤酮在茄子中的残留特性,并对其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消解试验结果表明:鱼藤酮在茄子中降解迅速,属于易降解农药,半衰期为0.25~0.78 d。按照56.25、84.375 g a.i./hm2用量,喷雾施药3次,施药间隔10 d,距末次施药后间隔3、5、7 d采样,茄子中鱼藤酮的最大残留量为0.004 mg/kg,残留中值为<0.0005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普通成人的鱼藤酮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165μg/(kg·d),风险商值(RQ)为0.065。[结论]鱼藤酮在茄子中的残留水平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慢性中毒风险。
陈昂李凯龙罗香文熊浩邵丽群李宗云熊志林宋增收陈武瑛
关键词:鱼藤酮茄子
南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刘勇张友军张德咏谢丙炎罗礼智张战泓罗源华何明远彭德良张修国谭新球李健强戴建平陈绍祥朱春晖黄志农成飞雪刘建宇罗香文
该成果属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原位修复。该成果应用了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技术平台,结合农业部公布...
关键词: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
辣椒脉黄病毒P4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辣椒脉黄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属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生产上主要侵染辣椒,目前在我国呈现快速扩展态势,因此,亟需开展PeVYV致病性研究,为分析对辣椒的潜在威胁提供依据。以PeVYV编码运动蛋白P4为免疫源,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PeVYV P4蛋白特异性检测方法,为PeVYV P4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感染PeVYV辣椒cDNA中扩增获得片段大小为471 bp的PeVYV P4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转化E.coli Rosetta中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柱层析纯化。以纯化P4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原核表达的PeVYV P4蛋白,SDS-PAGE表明纯化蛋白为一分子量约为25 kDa的单一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的结合P4蛋白。PeVYV侵染辣椒样本检测表明,制备的P4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检测PeVYV。【结论】制备的PeVYV P4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特异性检测PeVYV P4蛋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4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卜姗罗香文张德咏张德咏张宇张松柏
关键词: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多克隆抗体
辣椒青枯病菌的分离及其PCR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从辣椒上分离的青枯病菌用TTC、523平板划线培养可得到典型的单菌落(中央粉红色或红色,具流动性),共分离到20个纯培养物。实验不需要提取青枯病菌的DNA,可直接利用细菌粗悬液进行PCR扩增反应,并克隆到281 bp的分子片段。实验结果为鉴定辣椒青枯病菌株提供了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手段。
罗香文程菊娥成飞雪朱春晖刘勇
关键词:青枯病菌PC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