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羊华高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适形
  • 3篇适形放射
  • 3篇适形放射治疗
  • 2篇时相
  • 2篇立体定向放射
  • 2篇立体定向放射...
  • 2篇疗法
  • 2篇呼吸时相
  • 2篇放射疗法
  • 2篇靶区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1篇蛋白
  • 1篇性病
  • 1篇咽肿瘤
  • 1篇阴性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增殖

机构

  • 4篇海口市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羊华高
  • 4篇林志仁
  • 3篇陈苏玮
  • 3篇袁峰
  • 2篇吴斌
  • 2篇王伟锋
  • 1篇程钢
  • 1篇李海亮
  • 1篇袁峰
  • 1篇陈焱
  • 1篇陈龙华
  • 1篇袁峰
  • 1篇王国平
  • 1篇王国平
  • 1篇梁颖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EBV阳性与阴性NPC细胞中AKR1B10的差异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2023年
研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与阴性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中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的差异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收集NPC组织并检测EBV感染情况及AKR1B10表达水平,比较EBV阳性与阴性NPC组织中AKR1B10表达水平的差异;培养EBV阳性的NPC细胞株HK⁃1和C666⁃1、EBV阴性的NPC细胞株CNE⁃1及CNE⁃2,检测AKR1B10的表达水平。HK⁃1和C666⁃1进行分组,给予10μmol/L、20μmol/L AKR1B10抑制剂处理,20μmol/L AKR1B10抑制剂联合对照溶剂或20μmol/Lβ⁃catenin激动剂处理,检测细胞增殖水平、侵袭数目及c⁃myc、MMP2、MMP9的mRNA表达水平,AKR1B10、总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K⁃1和C666⁃1细胞中AKR1B10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NE⁃1及CNE⁃2;10μmol/L、20μmol/L AKR1B10抑制剂组HK⁃1和C666⁃1细胞的增殖水平、侵袭数目、c⁃myc、MMP2、MMP9的mRNA表达水平、核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β⁃catenin激动剂+AKR1B10抑制剂组HK⁃1和C666⁃1细胞的增殖水平、侵袭数目、c⁃myc、MMP2、MMP9的mRNA表达水平、总β⁃catenin及核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溶剂+AKR1B10抑制剂组(P<0.05)。可以得出结论,EBV阳性NPC细胞中AKR1B10表达水平增加通过激活β⁃catenin入核的方式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
李海亮阮宏莹王海茹李梅芳张峻峥羊华高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增殖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疗效分析
200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颅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分次立体定 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2.5~5Gy,总量35~52.5Gy,等效常规分割剂量50~62.4Gy。结果:症状消失22例,症状缓解8例,总 有效率96.8%(30/31);病变消失8例,缩小21例,无1例出现脑血管意外,亦无视神经、面神经、脑干损伤及放射性脑坏死发 生,垂体瘤患者无1例激素水平低下。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良性病变安全有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
袁峰羊华高陈焱吴斌陈苏玮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疗效分析放射性脑坏死良性病变
不同靶区确定法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比较两种放疗靶区确定方法对脑胶质瘤疗效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差别,探讨放疗靶区确定的方法。方法:116例脑胶质瘤随机分为2组,GTV外放组以增强CT和MR图像融合勾画的大体肿瘤外扩形成的CTV作为靶区,GTV+水肿区外放组以相同方法勾画的大体肿瘤加外周水肿区外扩形成的CTV为靶区,比较两组1、2和3年局部控制率、生存率、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结果:MR图像上勾画的GTV较CT图像上的勾画体积平均增大17%。两组病理Ⅲ+Ⅳ级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62.5%、37.5%和81.0%、71.4%、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0.434)。两组病理Ⅲ+Ⅳ级者1、2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2%、58.3%、31.8%和81.0%、66.7%、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5、0.331和0.56,P值分别为0.843、0.585和0.468)。但病理Ⅲ、Ⅳ级患者中两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差距在治疗后18个月起有随时间延长而加大的趋势,GTV外放组下降速率相对较快。结论:CT和MR图像融合应作为胶质瘤放疗计划的常规步骤,高病理分级者以大体肿瘤及外周水肿区作为GTV似更有利,低分级者GTV不必包括水肿区。
袁峰林志仁羊华高陈苏玮
关键词:适形放射治疗靶区
老年食道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中利用不同呼吸时相勾画定位CT靶区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高龄食道癌患者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扫描图像,对57例70岁以上食道癌患者全程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Ⅱa期17例、Ⅱb期21例、Ⅲb期19例。平静吸气末和平静呼气末CT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两者融合形成的GTV近似为肿瘤在平静呼吸全程运动的范围,CTV-PTV过程不必再外扩呼吸动度。与经典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评价近远期疗效、预后相关因素和不良反应。结果与传统的CTV外扩至PTV方法比较,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PTV平均缩小16.2%(中位值15.8%)。所有患者有效率(OR+PR)为:94.7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2%、44.9%、28.1%;KPS评分和N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并不独立影响预后。结论多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显著降低PTV、改善生存质量,高龄食道癌患者放疗耐受良好。
王伟锋王国平林志仁羊华高程钢梁颖袁峰
关键词:食道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呼吸时相
不同呼吸时相CT扫描常规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原发性肝癌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扫描图像,对5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进行常规分割放疗。其中单发病灶44例,多结节病灶12例。放疗前有21例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49例采用适形放疗,设野原则是尽可能保护正常肝脏不受照射或极低量照射,瘤体越大野数越少;7例小病灶患者采用旋转野治疗。分析这种CT定位方法对PTV、局部有效率、生存率和放射性肝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的CTV外扩至PTV方法比较,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PTV平均缩小18.7%。3个月、1年肿瘤局部有效(CR+PR)率分别为94.6%(53/56)、83.9%(47/56)。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4/56)、51.8%(29/56)、35.7%(20/56)、19.1%(9/47)和16.7%(6/36),中位生存期23.5个月。5例患者发生放射性肝病,发生率为8.9%,均为Child B级。结论: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扫描能有效缩小PTV,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有利于降低放射性肝病的发生。
袁峰陈苏玮羊华高
关键词:适形放射治疗呼吸时相
辐射增强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联合照射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辐射增强启动子调控的野生型-p53抑癌基因系统联合照射对人肿瘤细胞系HeLa和A549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辐射增强启动子pE6(TATA)-p53,Westernblot检测不同射线剂量诱导下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出最适的照射剂量;AnnexinV-FITC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系早期凋亡率;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此系统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在HeLa和A549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均受放射线诱导增高,且在6 Gy时辐射诱导活性最高;实验组质粒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转染对照组质粒的细胞早期凋亡率相比有明显提高(F=11.018、10.736,P<0.05).HeLa细胞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2.56和2.36.结论辐射增强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系统具有显著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对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王伟锋袁峰林志仁王国平羊华高陈龙华
关键词:P53基因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40例
2008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进行FSRT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R11例,PR23例,NC4例,PD2例;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2.5%、82.5%、72.5%;随访期死亡11例,其中3例(PR2例,NC1例)于FSRT后3—5个月死于鼻咽大出血,另2例PR患者于FSRT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死于局部残留或复发6例;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所有病例完成了放疗。结论FSRT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留病变或复发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FSRT后鼻咽部大出血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林志仁羊华高吴斌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