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活着,就要坚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读《石头天使》被引量:3
- 2004年
- 哈格是劳伦斯塑造的众多独立意识很强的女性中较为成功的一个。"哈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哈格",这是哈格维护她作为人的尊严和独立的宣言,宣言标志着一代妇女的真正觉醒。哈格坎坷的一生是在与父权、夫权、子权三权的较量中不屈不挠地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个性中度过的。作为中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一个典型代表,哈格有别于传统的贤妻良母型,具有20世纪女性的突出风采。
- 胡爱华
- 关键词:父权夫权较量
- 互文视阈下的萧伯纳戏剧作品标题研究
- 2015年
- 互文性将文学文本置于与其它文本自由对话的批评语境中,极大地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文章以互文理论为基点,发掘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与《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以及他人剧作等前文本之间的互文关联。互文视角下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具有作为行文主线、揭示中心思想、重塑经典人物以及渲染作品气氛等作用,所以说萧伯纳不愧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
- 胡爱华
- 关键词:《圣经》故事历史典故
- 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英语应用水平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 李敏胡爱华高树军
- 关键词:英语就业竞争力
- 《简·爱》中梦的象征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梦是一种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经过心灵折射的一种变形的反映。《简.爱》中通过梦这一叙写形式文本把简的充满疑虑和矛盾的内心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梦具有现实生活所特有的心理逻辑性,真实地反映了简.爱的内心动机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透露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并能够以一种惊人的方式给尚未发生的行为指出最好的方向,给梦者提供决定性的帮助,从而增加了小说的张力和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 胡爱华
- 关键词:简·爱
- 《简·爱》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被引量:1
- 2004年
- 发表于 1 847年的《简·爱》给 1 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在我国 ,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本文试通过寻求从桑菲尔德府到芬丁庄园的神话原型、大火的意象原型与原型意象的某种契合 ,进而来揭示与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相通之处 。
- 胡爱华
- 关键词:《简·爱》意象原型小说
- 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被引量:5
- 2006年
- 霍桑的《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和《教长的黑面纱》这三部代表作品,执着于宗教意义上“恶”的观念,一方面他把“恶”当作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另一方面认为解决“恶”的途径是行善和自忏。
- 胡爱华
- 关键词:霍桑
-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华裔文学被引量:4
- 2005年
- 20世纪70年代后,华裔文学通过追寻和建构自己族群的文化属性,终于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斯皮瓦克对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以及赛义德对文化霸权等理论的阐述,梳理华裔文学作品中反复再现的华工修铁路这段被湮没的历史记忆,可以发掘其中蕴涵的深远意义。
- 胡爱华
- 关键词:历史记忆文化霸权
- 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
- <正>长期以来,华裔作为少数族裔处于社会的边缘。20世纪70年代后,一直处在湮没状态的美国华裔文学,经过赵健秀等人不懈的努力,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试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斯皮瓦克对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和赛义德对文...
- 胡爱华朱莉
- 文献传递
- 论英诗汉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创造性叛逆——以莎氏《第18首商籁诗》三个汉译本为例
- 2013年
- 英语商籁诗在转译成汉语后,由于两者在文字表达、词语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其原有的韵律美和格律美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韵律和格律翻译时译者的适度创造性叛逆能够增加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从而能帮助汉语读者在欣赏译诗时获得和原诗读者大致相同的美感。
- 胡爱华李敏吕琛洁
- 关键词:格律节奏感
- 论《致海伦》中文化意象的可译性——以中译本中的人名和地名翻译为例
- 2010年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翻译家来说,要将源语作品忠实而又通顺流畅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并非易事,因为与源语语言功能相关的文化内涵在目的语文化中往往找不到对应语,甚至不存在。诗歌中蕴涵文化意象的人名和地名是可译的,但是有局限性,相关的文化信息可以通过正译、释义、加注等方式得到补偿。
- 胡爱华徐冻梅
- 关键词:文化意象可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