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承英
- 作品数:27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论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选择及其实现路径被引量:1
- 2013年
- 社会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一,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建设必须以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不断促进收入分配公正,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社会和谐运转机制。
- 苏承英
- 关键词:社会建设
- 马克思历史主体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2011年
- 马克思历史主体理论认为,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社会发展既要一切依靠人,又要一切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主体,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以人为前提和条件,加强人的建设和塑造;以人为尺度,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苏承英
- 关键词:历史主体和谐社会
- 邓小平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探微
- 2006年
-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其中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已经从物力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向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从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形成了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 苏承英
- 关键词:邓小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资源
- 邓小平机遇思想的辩证法蕴涵
- 2006年
- 邓小平的机遇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涵。它揭示出要科学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重视机遇;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发现机遇;要善于促进矛盾的转化,把握机遇;要善于发挥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用好机遇。
- 苏承英黄晓红
- 关键词:必然性偶然性
- 邓小平社会矛盾观的哲学透视
- 2012年
- 邓小平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对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从社会建设的高度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形成了科学的社会矛盾观。从哲学角度透视邓小平的社会矛盾观,主要有几点内容:始终坚持矛盾的客观性,大胆正视社会矛盾;厘清矛盾的主从性,抓住重点社会矛盾;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妥善解决社会矛盾。这些观点和做法,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应对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苏承英
-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矛盾客观性同一性
- 阆中古城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作为中国著名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在开发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地保护,才能确保古城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苏承英程静
- 关键词:阆中古城文化资源
- 论邓小平对“双百”方针的发展
- 2015年
- "双百"方针提出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重获新生。本文对邓小平拓展和深化"双百"方针,以及今天我们如何贯彻"双百"方针进行了论述。
- 苏承英
- 关键词:邓小平
- 具身认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启示被引量:5
- 2020年
- 具身认知重视身体涉入和体验,强调身体与情境互动过程中的认知塑造。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看成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忽略了教育对象认知过程中的具身性、体验性和交互性。具身认知启示人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带领学生身体涉入,促使情景生成和增强环境互动,使其身心融合地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感和参与感,从而提高其获得感。
- 李儒林苏承英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和谐社会思想被引量:1
- 2009年
- 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诉求,它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哲学思想,阐明了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全面和谐的基本内涵,揭示了人类追求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科学路径。
- 苏承英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谐社会
- 和谐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被引量:5
- 2006年
- 科学的思维才能引导成功的实践。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社会,不仅需要行动的努力,更需要科学的思维基础。作为辩证思维之合理延伸的和谐思维,以追求“对立面的统一”和“往返流动”为价值目标,注重从协调、平衡、共处的统一性视角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理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
- 苏承英
-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维基础和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