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阳

作品数:21 被引量:20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盆地
  • 5篇化石
  • 5篇柴达木盆地
  • 4篇分子化石
  • 4篇沉积物
  • 3篇正构烷烃
  • 3篇土壤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古气候
  • 2篇地层
  • 2篇地理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植物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石笋
  • 2篇剖面
  • 2篇气候
  • 2篇自然地理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南昌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广东省海洋资...

作者

  • 21篇蒲阳
  • 13篇张虎才
  • 13篇雷国良
  • 12篇常凤琴
  • 8篇张文翔
  • 7篇杨明生
  • 6篇类延斌
  • 5篇杨伦庆
  • 4篇庞有智
  • 3篇黄咸雨
  • 3篇崔景伟
  • 3篇谢树成
  • 3篇黄俊华
  • 2篇王永莉
  • 2篇李春海
  • 2篇张淑萍
  • 2篇郑光辉
  • 2篇赏刚
  • 1篇冯朝阳
  • 1篇樊红芳

传媒

  • 6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大学教育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沉积物中厌氧光合细菌叶绿素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兹格塘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典型半混合型湖泊之一,其稳定的分层特征使水生生态系统中出现若干相对独立的微生物群落.兹格塘错表层沉积物中发现的细菌脱镁叶绿素a(bacteriophaeophytin a,Bph-a)证实了厌氧光合细菌(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PB)群落的存在.研究指出,该细菌群落主要集中分布在永滞层顶部至化跃层底部的狭窄范围内,形成APB薄层,是细菌叶绿素a(bacteriochlorophyll a,Bchl-a)的主要生产区域.厌氧光合细菌死亡后在湖底经变质作用,Bchl-a脱镁(Mg^(2+))形成Bph-a.APB总生产力高低主要受光照度控制,因此,沉积物中Bph-a高值对应化跃层变浅的暖期,低值对应冷期,而零值则表示湖泊半混合状态消失,水体完全混合,对应极端寒冷的气候或湖泊水位大幅降低的时期.利用沉积物中Bph-a含量变化,可以重建兹格塘错湖泊分层及区域气候变化历史.在湖泊现代过程、重建气温-湖泊分层-APB生产量-沉积物Bph-a含量变化四者关系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定量重建古气温的潜力.
李华勇张虎才常凤琴郑茜张文翔雷国良类延斌蒲阳季峻峰
关键词:青藏高原温跃层
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对沉积相的指示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指标、分布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剖面中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稀土元素丰度均值为7.24μg/g(不包括Y),其中LREE含量占稀土总量的88.67%;且各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适度富集缓右倾斜型、Eu呈负异常模式,但各相位地层的LREE富集程度与分配模式存在差异。由于小狐山剖面中沉积地层的自身岩性、沉积粒径、矿物结构组成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REE分异。因此,通过δCe-∑REE图并结合三次回归曲线,可以很好地将不同沉积相得物质有效的区分开来。小狐山剖面除极少数的几个样品(水下沉积砂)之外,其余的均落在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上部;而风成砂层则几乎全部落在回归曲线之下;此外,对于风沙-河流作用下的混合样品也有较好识别,河流过渡相的样品则分布在曲线上或与之相邻近。此研究结果得到了柴达木贝壳堤沉积物的REE数据的验证,运用此方法可以为直观的判别剖面中的不同沉积相,并为定量化划分地层提供依据。
张文翔张虎才雷国良杨伦庆类延斌常凤琴蒲阳庞有智
关键词:稀土元素
青藏高原冰蚀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以希门错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从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检测出正构烷烃系列分子化石,将其与湖区表层土壤及牛粪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C27-C33正构烷烃主要来自流域内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高等植物,且食草动物对高等植物的摄食消化过程并未显著改变C27-C33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在0—44cm的湖泊沉积物岩芯中,陆生高等植被来源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从底部到顶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此推测,湖区高等植被在0~44cm沉积时段内有逐渐退化的趋势.根据210Pb定年并结合已有的AMSH14^C年代,认为该沉积岩芯记录了希门错湖区过去近900a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其正构烷烃指标(ACL27-33,Paq以及Pwax)与区域温度记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特别是记录了相对寒冷的小冰期气候事件(LIA).说明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即使分布模式不变,其代用指标依然精细地记录了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
蒲阳张虎才王永莉雷国良NACE Trevor张淑萍
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古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MIS3晚期气候变化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泊贝壳堤剖面254cm湖相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析,结合现有的湖相记录资料,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39.7~17.514CkaBP(校正年代为43.5~22.4cal.kaBP,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之间湖泊演化规律.在湖泊演化的不同阶段,正构烷烃呈现了不同的分布模式,体现了研究区植被变化及水文条件的改变.正构烷烃代用指标(CPIh,ACLh和Paq)与同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一致,揭示了夏季太阳辐射是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间接影响了湖泊的演化.另一方面CPIh,ACLh与孢粉总浓度以及格陵兰冰芯气泡甲烷浓度变化趋势吻合,响应了气候快速变化的Dansgaard-Oeschger(DO)旋回,说明MIS3晚期察尔汗湖区气候相对暖湿阶段具有不稳定性.本次研究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来自古湖泊沉积物分子化石的最新证据.
蒲阳张虎才雷国良常凤琴杨明生张文翔类延斌杨伦庆庞有智
关键词:分子化石正构烷烃古气候太阳辐射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及其古生态意义被引量:18
2007年
对采自湖北省清江和尚洞滴水样品,采用XAD大孔径树脂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出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包括直链(nC12∶0~nC30∶0)与支链(iC14∶0~iC26∶0,及aC15∶0和aC17∶0)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nC15∶1,nC16∶1,nC17∶1和n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nC18∶2)及微量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iC17∶1)。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显示有机质以微生物来源为主,兼有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势的偶碳直链饱和脂肪酸(主要是nC16∶0,nC18∶0和nC14∶0),含量相对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微藻。滴水中还检出含量较高的nC17∶1和nC15∶1及微量的iC17∶1和iC15∶1,它们很可能来自洞顶土壤厌氧层中的硫酸盐还原菌。洞顶土壤、滴水与现代石笋碳酸钙沉积脂肪酸分布对比揭示,石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也有地下水微生物及洞穴原地微生物贡献。
黄咸雨蒲阳崔景伟吴勇民李秀丽黄俊华胡超涌谢树成
关键词:洞穴滴水石笋脂肪酸
基于连续时间序列NDVI数据的中国生态状况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21年
植被是表征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NDVI则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揭示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基于1981—2015年的GIMMS NDVI 3g和2000—2018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二者相同时间段内的数据建立拟合方程,对1981—2000年GIMMS NDVI 3g进行拟合修正,构建198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NDVI数据集,选择非耕地、非聚落地区和湿地等的NDVI,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近40年来NDVI的生态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NDVI变化特征,用以反映中国近40年来生态状况的时空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除2000年、2001年,修正后GIMMS NDVI具有与MODIS NDVI相似的年份和月份变化规律;NDVI空间分布呈现东北(0.775)、中南(0.732)、华东(0.668)高,西南(0.485)、华北(0.471)、西北(0.275)低;近40年来NDVI整体稳定;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状况整体呈向好趋势;荒漠、水体和湿地、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状况变差,NDVI下降趋势分别为:-0.0006/a,-0.0017/a,-0.0007/a。研究为维护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宗加权白淑英冯朝阳蒲阳
关键词:生态系统
岩溶地区现代土壤与洞穴石笋中单甲基支链烷烃与烷基环己烷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对采自湖北清江流域和尚洞洞顶的土壤样品与洞内石笋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土壤中存在的七个系列单甲基支链烷烃在所有的石笋样品中均可以找到,呈现相似的分布模式,石笋中七个系列支链烷烃有可能来自洞穴滴水携带的土壤中的支链烷烃,但是也不能排除石笋原地生长的微生物的贡献。烷基环己烷的分布在土壤与石笋中呈现了相似的分布模式,但是主峰碳数有所变化,高碳数部分与低碳数部分的相对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生物选择性降解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土壤与石笋中微生物种类分布差异所造成的。本次研究初步显示了相对封闭稳定的洞穴沉积物与上覆土壤层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异同。
蒲阳黄俊华黄咸雨阮小燕崔景伟谢树成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石笋微生物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相地层正构烷烃与河蚬化石记录的古生态环境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常规14C、加速器(AMS)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一典型古湖相沉积剖面系统测年,并对测年结果进行不同组分和不同实验室对比,确定该剖面发育于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时期(39.7kaB.P.~17.5kaB.P.)。通过对剖面沉积物正构烷烃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携带了重要的湖泊演化的环境和生物信息,其中nC27/nC31记录了陆生植被的木本和草本相对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察尔汗高湖面前期,木本和草本相对含量变化较大,高湖面暖期相对含量变化较小。正构烷烃L/H、nC17/nC31、nC21-/nC22+揭示了湖体生物变化,显示湖泊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陆生植被更敏感。剖面软体动物河蚬的出现与L/H、nC17/nC31、nC21-/nC22+、nC27/nC31参数的变化幅度和频率均有较好的对比性,揭示了河蚬、低等菌藻类、陆生植被对气候环境作用的协同响应。
杨明生张虎才李斌常凤琴雷国良蒲阳
关键词:正构烷烃古生态环境
干旱盆地古湖相沉积物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以柴达木盆地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柴达木盆地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古湖相沉积物长期受到物理风化的剥蚀作用,成为风尘堆积的主要物源。而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被保存下来,记录了古环境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古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检测出一系列具有生物源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系列正构烷烃、系列正烷基-2-酮、正构脂肪酸/醇/酯、系列支链烷烃、系列烷基酰胺以及若干五环三萜类(非藿烷系列)及甾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湖泊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未受强烈的成岩作用及微生物活动的改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高碳数系列明显的奇碳优势以及样品中高含量的非藿类五环三萜类生物标志物的检出说明在高原封闭性盐湖中曾经存在着大量高等植物碎屑的输入,指示了沉积时期气候湿润、植被相对繁盛,与柴达木盆地的现代自然地理环境截然不同。
蒲阳张虎才陈光杰张文翔常凤琴张淑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物标志物古环境
洛川黄土剖面S_4古土壤及相邻黄土层分子化石与植被变化被引量:20
2007年
利用GC-MS对洛川剖面S4古土壤及相邻L5,L4部分黄土样品的分子化石进行连续检测,获得包括正构烷烃、正烷基-2-酮和类异戊二烯等丰富的类脂物分子,结合剖面高密度样品室内磁化率和粒度的测定结果,讨论了这一时期的古环境和古植被演化历史.依据正构烷烃与磁化率和粒度的相关性,结合CPI指标认为黄土-古土壤样品中的分子化石虽然受异地源有机质的可能影响,但它们的相关性证明源自样品中的分子化石真实地反映了黄土-古土壤形成时期的植被状况.正构烷烃平均碳链长度(ACL)与磁化率和粒度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在气候环境由冷干向暖湿变化时表现为较好的同步性;但在环境恶化过程中ACL记录则相对滞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及比值参数揭示:在黄土沉积L5向古土壤S4过渡过程中以C29为主峰,显示以木本输入为优势;在古土壤S4发育时期,以C31为主峰,显示草本比例相对增大、木本比例相对减小,具明显的草本输入优势.正构烷烃分析结果揭示:洛川剖面S4古土壤形成过程中以草本植被为主,没有发育典型的树林植被.
张虎才杨明生张文翔雷国良常凤琴蒲阳樊红芳
关键词:洛川黄土分子化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