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玉梅

作品数:22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2篇淋巴
  • 11篇淋巴瘤
  • 10篇病理
  • 8篇预后
  • 6篇临床病理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金淋巴瘤
  • 5篇霍奇金
  • 5篇霍奇金淋巴瘤
  • 5篇病理学
  • 4篇临床病理学
  • 4篇经典型霍奇金...
  • 3篇大细胞
  • 3篇蛋白
  • 3篇预后相关
  • 3篇突变
  • 3篇肿瘤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免疫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肿瘤...
  • 13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百色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赖玉梅
  • 10篇李敏
  • 9篇高子芬
  • 8篇黄欣
  • 7篇刘翠苓
  • 6篇周立新
  • 6篇时云飞
  • 6篇王小燕
  • 5篇孙琳
  • 5篇李忠武
  • 3篇林冬梅
  • 3篇于国华
  • 3篇赵敏
  • 2篇李欢
  • 2篇贾玲
  • 2篇薛学敏
  • 2篇宋玉琴
  • 2篇李向红
  • 2篇陆伟
  • 1篇王洁玮

传媒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伴少见免疫结构变异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NLPHL)伴少见免疫结构变异即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大B细胞淋巴瘤(T-cell/histiocyte-rich large B cell lymphoma,THRLBL)样转化的NLP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NLPHL免疫结构变异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THRLBL样转化的NLP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行EB病毒相关性和Ig/TCR基因克隆性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8岁,腹股沟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组织学观察可见淋巴结结构破坏,低倍镜下见浅染区和深染区交替分布,以浅染区为主,两种区域均可见散在分布的异型大细胞。免疫表型:大细胞一致强表达全B细胞标记(CD20、PAX5)、不表达CD30;CD21显示深染区内不规则滤泡树突细胞网结构,而浅染区内缺如。此外,两种结构背景细胞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深染区背景细胞富于小B细胞,并可见PD1阳性细胞围绕大细胞形成花环样结构;浅染区背景细胞则以小T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小B细胞基本缺如,且PD1阳性细胞量及强度均显著下降。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两种结构内均无阳性细胞,Ig和TCR基因重排检测均未发现克隆性重排。结论伴有THRLBL样转化的NLPHL具有特殊形态学和免疫结构特征,易被误诊为原发性THRLBL,了解NLPHL免疫结构变异并结合细致全面的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黄欣赖玉梅刘校龙刘翠苓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细胞学容易误诊的转移性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例
2022年
本文报道1例左肩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 组织学最初误诊为黑色素瘤, 胸腔积液细胞学险些漏诊。患者男, 20岁。左肩部皮下肿块, 组织学上, 肿瘤组织呈巢状或束状分布, 被纤维间隔分隔, 瘤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 富含嗜酸性胞质, 部分胞质透明, 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 核空泡状, 核仁明显, 核分裂象可见, 肿瘤切缘及基底未见瘤组织。胸腔积液细胞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 肿瘤细胞较小, 是淋巴细胞的2~5倍, 呈圆形或多角形, 胞质少或中等量, 部分胞质嗜酸性, 部分浅染, 部分可以看到色素;核空泡状, 核仁明显, 核分裂象可见。组织切除标本和胸腔积液包埋块标本做免疫标记显示S-100蛋白、HMB45、Melan A、波形蛋白阳性,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EWSR1基因有断裂。确定诊断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临床特点及形态学特征, 并充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朱艳丽任文浩王倩赖玉梅
关键词:左肩部皮下肿块荧光原位杂交黑色素瘤
CD137在北方地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辅助病理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2016年
目的明确CD137在北方地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cHL辅助病理鉴别诊断新指标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4例CHL患者资料,以55例伴有“HRS样细胞”的非cHL患者为对照。在病理组织标本中选取“HRS细胞”或“HRS样细胞”丰富的区域制作组织芯片;以“HRS细胞”或“HRS样细胞”为观察对象,cHL组应用CD30、CD15、CD20、PAX5、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对两组患者标本进行CD137(BBK-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采用EBV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V感染状态。结果54例cHL患者均为淋巴结内原发,中位年龄45.5(22.0~68.0)岁;男女比例1.7:1;对照组患者结内54例,结外(皮肤)1例,中位年龄50.0(12.0~81.0)岁;男女比例1.9:1。54例cHL患者均表达CD30,HRS细胞主要诊断相关免疫标志物CD30、CD15、CD20、CD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70.4%、18.5%和0,可见PAX5弱至中等强度表达,阳性率70.4%;EBV感染阳性率25.9%(对照组阳性率21.8%)。cHL组CD137阳性率57.4%,对照组阳性率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cHL组及对照组按照患者年龄(≥60≤60岁)、性别、有无EBV感染、组织学亚型以及主要诊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与否进行分组,CD137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2013年为界进行分组,2013年前后两组cHL患者的CD13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对85.7%,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对16.1%,P=0.705);2013以后存档的标本中cHL组与对照组患者CD13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对16.1%,P〈0.001)。结论通过研究初步证实北方地区大多数cHL患者的HRS细胞表达CD137,而对照组患者“HRS样细胞”CD137阳性率较低。保存期3年以内较保存期3年以上的cHL患者标�
时云飞高子芬刘翠苓黄欣宋玉琴张晨林冬梅周立新赵敏赖玉梅李敏
关键词:CD137霍奇金病
黏膜黑色素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黏膜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瘤中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亚型,预后较差。在我国,黏膜黑色素瘤比例高达22.6%,是黑色素瘤诊断的主要亚型之一。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黏膜黑色素瘤基因变异谱的了解逐渐深入。本文总结了黏膜黑色素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对黏膜黑色素瘤的主要驱动基因突变、结构变异及基因融合特征进行论述,有助于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李欢赖玉梅吴艳李忠武
关键词:基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融合分子遗传学研究侵袭性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预后相关指标。方法选取86例MALT淋巴瘤患者,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胃MALT淋巴瘤组(32例)和非胃MALT淋巴瘤组(54例)。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观察其病理学特点,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部分病例检测肿瘤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对病例进行临床随访。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病理学特点无明显差异。间期FISH检测结果显示t(11;181和t(14;18)发生率分别为12%(6/50)和9%(4/45)。胃MALT淋巴瘤组中20例获得随访,均接受单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bcl-10核表达阳性、存在t(11;18)病例的缓解率(20%、33%)显著低于阴性组(7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2,P=0.035;X2=4.639,P=0.031)。非胃MALT淋巴瘤组病例中35例获得随访,女性、年龄≤60岁患者的缓解率(60%、63%)显著高于男性、〉60岁患者(3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5,P=0.048;X2=7.373,P=0.007);临床I~Ⅱ期、t(14;18)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52%、75%)显著高于Ⅲ~Ⅳ期、t(14;18)阴性者(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07,P=0.040;X2=4.363,P=0.037)。结论MALT淋巴瘤是一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惰性淋巴瘤,预后较好,胃与非胃MALT淋巴瘤存在不同的治疗反应评估或预后预测指标。
王小燕黄欣李敏薛学敏孙琳赖玉梅刘翠苓高子芬
关键词:预后
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研究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生存分析。结果: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初诊时29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远处转移,其中6例伴有肝转移。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52%。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淋巴结分期、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及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淋巴结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及AFP染色强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查房制定综合治疗策略争取根治可改善预后。
王闫飞赖玉梅寇芙蓉迟雨佳郑艳群朱步东刘巍
关键词:胃肝样腺癌甲胎蛋白预后
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的基因学改变及生物学潜能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的基因学改变及生物学潜能。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24例皮肤黑色素性肿瘤中全外显子基因改变,包括2例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12例良性的先天性色素痣和10例恶性的黑色素瘤。利用测序结果比较增生结节与先天性色素痣及黑色素瘤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基因组聚类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增生结节的基因水平特点及其生物学潜能。同时采用4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增生结节区域进行检测。结果在2例先天性色素痣的增生结节样本中检测到86个共同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其中有52个基因是增生结节组相比于先天性色素痣组增多的突变基因,而这52个突变基因当中22个基因高发于黑色素瘤组。以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中有明显差异的变异基因为标准做聚类分析,显示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有明显分界,增生结节的基因变异介于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之间。4色FISH检测2例增生结节均为阳性。结论增生结节的基因改变介于良性色素痣与恶性黑色素瘤之间,推测增生结节虽然临床表现多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但是在基因水平上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这类患者在临床中需要长期监测和随访。
曹焱李忠武杨欣赖玉梅庄强贾玲林冬梅
关键词:局限性结节状增生基因文库基因测定
68例肛管直肠黏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总结肛管直肠黏膜黑色素瘤(anorectal mucosal melanoma,ARMM)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ARMM手术切除标本共68例,复阅病理切片评估病理特征,分期采用Slingluff分期法。结果:(1)临床特征: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61.5岁,男女比例1∶1.62,首发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便血(49例);肿瘤部位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66.2%),其次为直肠(20.6%);诊断时分期为Ⅰ期28例(局限期,41.2%),Ⅱ期25例(区域淋巴结转移期,36.8%),Ⅲ期15例(远处转移期,22.1%);5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其余为腹会阴联合切除术,48例术后接受了辅助治疗。(2)病理特征:大体检查88.2%为隆起型肿块,肿瘤中位最大径3.5 cm,中位厚度1.25 cm,黏膜肌以下浸润深度0~5.00 cm(中位1.00 cm);肿瘤浸润达固有肌层者27例,达肠周脂肪组织者16例;67.6%为无色素性或色素不明显;细胞形态最常见的是上皮样(45例,66.2%);89.7%有溃疡形成,35.3%可见坏死,55.9%有血管淋巴管侵犯,30.9%有神经周围侵犯,核分裂象计数中位值18/mm^(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HMB-45和Melan-A阳性率分别为92.0%、92.6%、98.0%,Ki-67增殖指数中位值50%;53例进行了CKIT、BRAF及NRAS基因突变检测,突变率分别为17.0%(9例),3.8%(2例),9.4%(5例)。(3)预后:66例患者获得了随访资料,中位随访1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7.4个月,1年、2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6.8%、36.8%、17.2%;诊断时淋巴结转移率56.3%;49例(84.5%)发生了远隔部位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5 cm)、黏膜肌以下浸润深度(>1.0 cm)、坏死、血管淋巴管侵犯、BRAF基因突变、术后未行辅助治疗、肿瘤浸润层次深、诊断时分期晚均为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淋巴管侵犯、BRAF基因突变为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时分期相关的P值接近临界值�
赖玉梅李忠武李欢吴艳时云飞周立新楼雨彤崔传亮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IL-6在Castleman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研究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患者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92例CD患者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其IL-6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ymphnodereactivehyperplasia,LRH)患者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92例CD患者中男56例,女36例,中位年龄41(4—90)岁。其中多中心型(MCD)42例,单中心型(UCD)50例;浆细胞型(PC—CD)62例,透明血管型(HV—CD)30例。所有患者HIV检测均阴性。92例CD患者中77例(83.7%)IL-6表达阳性,20例LRH患者仅1例(5.0%)表达阳性。各型CD患者中I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MCD90.5%,UCD78.0%;PC—CD93.6%,HV—CD63.4%,不同病理分型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CD组患者浆细胞高表达IL-6(75.8%),MCD组患者浆细胞IL-6阳性率明显高于UCD组(P=0.003);PC—CD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IL-6阳性率明显高于HV—CD组(P:0.008);巨噬细胞和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细胞的IL-6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0.9%和3.3%。77例IL-6阳性患者中41例(53.2%)出现系统症状,而15例阴性患者中仅3例(20.0%)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IL-6阳性者出现系统症状的概率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7和0.039),浆细胞表达IL-6阳性者出现B症状的概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41)。结论IL-6在CD中有很高的表达率,与LRH不同。IL-6的表达与CD分型及系统症状密切相关。IL-6的检测对CD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赖玉梅李敏刘翠苓黄欣于国华王小燕孙琳陈剑高子芬
关键词:CASTLEMAN病白细胞介素6病理学
水疱痘疮样淋巴瘤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水疱痘疮样淋巴瘤(HVL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HVLL,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中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0岁。皮损均始于面部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和结痂等,多伴高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大,病情反复。病理特征为大小不一的肿瘤细胞浸润表皮及真皮浅、中层,可见血管壁的浸润。免疫表型均表达CD3、CD8及TIA-1,原位杂交EBER均阳性。结论HVLL少见,多发于儿童,是一种EB病毒感染的皮肤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变异型,主要与种痘样水疱病、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等鉴别。
陆伟赖玉梅李敏高子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