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丹
- 作品数:226 被引量:584H指数:11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122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调节蛋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被引量:1
- 2003年
-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通透性增加及细菌移位,腹水一旦形成常伴有高动力循环状态[1],进而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2],我们检测了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的水平,探讨与IETM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郑瑞丹杨铮饶日春徐成润张闽峰赵海东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LB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高动力循环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氧应激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7年
-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纤维化、抑制HSC活化及保护肝细胞等功效。我们以人肝细胞和人HSC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水平研究PPC对细胞增殖、氧应激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 刘梅郑瑞丹窦爱霞陈尉华房静远曾民德陆伦根
- 关键词:磷酰胆碱氧化性应激转化生长因子Β肝星状细胞
- 从常规指标中建立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被引量:34
- 2008年
-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建立基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为传统的肝穿刺活检提供简便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3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该模型与Forns指数、APRI指数、Hepascore及SLFG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常规实验室指标,其中SLFG模型、S指数和Hepascore均具有较好的表现。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S指数=1000×GGT/(PLT×Alb2))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686和0.762。使用以下推荐界值,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0.4%,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为86.2%;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4.8%,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的特异度为97.7%。结论由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的简单组合S指数,能较准确而方便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 周琨郑瑞丹咸建春徐洪涛陈潇潇沈贇玲茅益民陆伦根曾民德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路径的研制与实施
- 目的探讨将临床路径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成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健康教育临床小组,采取书写、修改、临床应用、再修改、定稿的方式完成了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结果经临床试用,我们制定的临床路径表针对性强,有利...
- 王翠玉周莹黄清珠郑瑞丹
- 关键词:脂肪肝健康教育
- 文献传递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
- 2012年
- 患者,男性,3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右胁部闷痛不适1月余"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表情轻度痛苦,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瘀斑,胸前皮肤有蜘蛛痣,未见肝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面色无晦暗,颈软,心肺无明显异常发现.腹部不平,右上腹轻度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2.3 cm,质较硬,表面较平,触痛,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叩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 张惠勇陈建能卢燕辉陈碧芬郑瑞丹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BE阳性移动性浊音腹壁静脉曲张浅表淋巴结
- 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98例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 ,并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含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M)、血糖、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 6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 64 3 %) ,血糖升高 6例 ( 6 1%) ,高脂血症 15例 ( 15 3 %) ,HBeAg阳性 45例 ( 4 5 9%) ,抗 HBe阳性 5 3例 ( 5 4 1%) ,HBV DNA载量 :10 3~ 10 52 6例、10 5~ 10 715例、>10 719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5 0~ 12 0U/L 2 6例 ,<5 0U/L 6例 ,总胆红素 >17 1μmol/L 71例 ,<17 1μmol/L 2 7例。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较常见 ,可伴有糖及血脂的代谢紊乱。慢性乙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后HBV DNA阴性、抗 HBe阳性的病人 ,肝功能始终异常 ,临床上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术 ,以排除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可能 。
- 黄俊达郑瑞丹饶日春杨铮徐成润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活组织检查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水平的高低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并以3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病情加重,sFas和sFasL的水平逐渐升高,以重型肝炎升高更为显著;但sFas/sFasL比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sFasL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时病情判断及预测转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铮郑瑞丹饶日春张阳根胡桂华
- 关键词:可溶性FAS可溶性FASL慢性乙型肝炎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氧应激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人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株增殖和氧应激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5~50 mmol/L和浓度为0.5~10 mmol/L的GSH培养肝细胞和HSC,MTT法检测GSH对肝细胞和HSC增殖的影响。用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和GSH共同培养肝细胞和HSC,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用高(5.0 mmol/L)、中(2.5 mmol/L)、低(0.5 mmol/L)3个浓度的GSH培养HS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2.5~10 mmol/L浓度范围内,GSH可促进肝细胞增殖,各浓度GSH对HSC增殖均未见影响。GSH可增加肝细胞和HSC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其丙二醛含量,同时可抑制HSC的TGF-β1表达。结论GSH可促进肝细胞增殖,保护肝细胞和HSC免受氧应激损伤,抑制HSC分泌TGF-β1,显示其具有肝细胞保护、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 刘梅陆伦根窦爱霞陈尉华郑瑞丹曾民德房静远
- 关键词:星形细胞氧化性应激转化生长因子Β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尿酸水平与人体学指标的研究
-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人体学指标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 2012年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患者,彩色多普勒与肝脏活检诊断为NAFLD患者109例为NAFLD组,选取同期健...
- 郑瑞丹窦春燕范建高陈碧芬潘勤沈峰
- 血清sCD30及其临床应用
- 2005年
- 简要介绍CD30的来源、分子生物学特征,以认识CD30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其信号的转导可产生识别、活化、细胞增生、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详尽阐述了CD30的临床应用,在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及一些少见的实体肿瘤中CD30常过度表达,在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硬皮病、特异性皮炎、霍奇金病和非霍奇淋巴瘤中测定CD30均有重要价值,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sCD30水平显著升高,因此在丰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CD30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铮郑瑞丹饶日春徐成润
- 关键词:CD30霍奇金病乙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