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君
- 作品数:91 被引量:3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基因组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脑肠肽变化意义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脑肠肽变化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中物质P(SP),β内啡肽(βEP),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促胃液素(GT)和亮脑啡肽(LEK)含量,并以27例相当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SP(pmol/L,880±547vs387±209,P<001;230±80vs182±73,P<005)βEP(ng/L,617±264vs366±208,P<001;517±161vs303±120,P<001),胃液VIP(ng/L,881±143vs659±198,P<001),MTL(ng/L,2049±427vs1535±272,P<001),LEK(ng/L,555±15vs318±116,P<00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而血清胃液GT(ng/L,365±231vs610±225,P<001;19±10vs34±20,P<001)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人,且血清胃液SP,βEP升高和GT降低呈正相关(P<005).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
- 许昌泰闫小君王奕王奕潘伯荣
- 关键词:食管肿瘤Β内啡肽血管活性肠肽
- 一步短片段RT-PCR方法检测HCV RNA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为了简化传统RT PCR操作步骤。方法 利用TaqDNA聚合酶具有一定的反转录酶活性的特点 ,对HCVRNA短序列进行反转录 ,并对合成的cDNA进行PCR扩增。结果 本法简化了传统RT PCR操作步骤 ,提高了结果的稳定性。结论 本法可用于HCVRNA以及其它RNA的临床诊断。
- 郭晏海闫小君侯瑜钟咏梅苏成芝
- 关键词:丙型肝炎HCV-RNA
- 高通量测定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基于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建立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一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其中一引物经生物素化修饰,PCR扩增含耐药决定区一297bp长的rpoB基因片段,借用链亲和素包被磁珠纯化单链PCR产物。设计2个正向测序引物,运用pyrosequencing技术对耐药决定区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对一系列10倍稀释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DNA进行分析,评价所建立方法的检测敏感性。通过对已知耐药表型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析,评价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特异性。结果PCR扩增后,可在2h内得到耐药决定区序列。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50fgDNA/反应。在所分析的利福平敏感株中均未检测到耐药决定区突变,而在耐利福平菌株中均检测到耐药决定区突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结果准确等特点,适用于对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高通量检测。
- 赵锦荣白玉杰王琰张庆华罗明闫小君
- 关键词:高通量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PCR产物H37RVRPOB链亲和素
- 亚洲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郭晏海闫小君任峰玲崔大祥侯瑜赵锦荣韩锋产苏成芝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突变PCR
- 中国人肠上皮细胞γ射线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 1999年
- 崔大祥曾桂英闫小君任东青王枫赵涛田芙蓉苏成芝
- 关键词:肠上皮细胞MRNA基因表达
- 乳腺癌中P16基因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4
- 1996年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对30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中P16基因改变进行分析,并对P16基因改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年龄、病理类型及乳腺癌的分级与预后作了探讨。结果发现:①30例乳腺癌中有2例缺失,8例突变;②10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中有6例突变;③癌旁组织中有2例突变。三者之间突变率相差显著(P<0.01);④P16基因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年龄、病理类型无关,与乳腺癌分级及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P16基因以突变、缺失方式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检测P16基因有无异常可辅助诊断病程及预后。
- 崔大祥闫小君苏成芝李陕区肖乐义武文王贵和
- 关键词:乳腺癌P16
- 结肠癌及腺瘤中DCC基因改变的意义
- 2001年
- 目的研究DCC基因在结肠癌及结肠腺瘤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40例结肠癌及49例结肠腺瘤组织中DCC基因,采用定量PCR-SSCP方法检测DC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40例结肠癌中PCR-SSCP检测出16例存在基因缺失。19例基因突变,正常5例;②49例结肠腺瘤中PCR-SSCP检测出9例存在基因缺失,7例基因突变,正常33例。正常组织中无突变和缺失。DCc基因在结肠癌与结肠腺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DCC基因以突变和缺失方式参与结肠癌的发生,但出现较晚。DCC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对结肠癌基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 刘变英潘胜武孙安乐崔大祥闫小君栗彤温丽军刘锦华王秋妮
- 关键词:DCC基因结肠癌结肠腺瘤瘤组织
- 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技术的新进展被引量:3
- 1999年
- 分离并克隆差异表达基因是目前功能性基因研究的热点。mRNA差异展示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是有效的技术之一,它的主要不足是有一定假阳性。RDA、SSH、DSD、LSH技术能够克旺假阳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应根据需要选择运用。随着能扩增长片段及具自动校正功能的Taq酶出现及应用,这些技术将会不断完善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崔大祥闫小君苏成芝
-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克隆MRNA
- HBV DNA C区BCP双突变PCR-F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 2003年
- 目的 :建立简便的 HBV DNA序列中 BCP双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终点终止法和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首先对 HBVC区基因进行 PCR扩增 ,然后用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 ,使探针的 3’端可以在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 ,依据其互补链上的待测核苷酸连接上一个标有特定荧光素的 d NTP,然后检测该3’端带有荧光素的探针 ,根据检测到的荧光素种类和偏振光的强度可以判定待测点是何种核苷酸。结果 :该方法可以检测出 HBV基因序列中 BCP双突变核苷酸类型 ,可以检测 1个拷贝的模板 ,并且可以从 BCP野生型株 DNA序列中检出 5 % BCP双突变 DNA序列 ,对 76例 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检测 ,结果 HBV BCP基因双突变率为 5 3.9( 4 1 /76)。结论 :该技术可以对血清中 HBV DNA C区 BCP双突变。
- 郭晏海吕贯庭白玉洁赵锦荣张菊闫小君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DNA
- DNA微阵列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缺失检测的分析(英文)
- 2004年
- 背景:目前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缺失的检测主要是Southern印迹或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DNA微阵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突变的检测。目的:制备简易DNA微阵列检测DMD基因常见外显子缺失,作为一项新技术的方法学摸索,为开发更完善的DMD基因诊断芯片做准备。设计: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5例患者来自2000-01/2001-1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健康者为患者的父亲。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DM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微阵列杂交结果;PCR结果。结果:应用简易DNA微阵列检测出4例DM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缺失,其结果与PCR验证相符,对照满意。结论:DNA微阵列技术适用于DMD基因缺失检测,具有简便、高通量、灵敏等特点。
- 杜文津万琪吴保仁闫小君
- 关键词:基因缺失DMDDNA微阵列技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分子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