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棉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生物力学
  • 2篇韧带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最大化
  • 2篇篮球
  • 2篇交叉韧带
  • 2篇爆发力
  • 1篇挡板
  • 1篇定位机构
  • 1篇训练器
  • 1篇压力传感器
  • 1篇腰骶
  • 1篇右腿
  • 1篇运动员
  • 1篇载荷
  • 1篇振动
  • 1篇韧性
  • 1篇柔韧性
  • 1篇时效
  • 1篇受力

机构

  • 11篇宁波大学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体育科学...
  • 1篇苏黎世联邦理...

作者

  • 12篇阮棉芳
  • 2篇伍勰
  • 2篇张洋
  • 1篇忻鼎亮
  • 1篇顾耀东
  • 1篇何俊良
  • 1篇刘宇
  • 1篇朱人
  • 1篇王聪
  • 1篇曹强
  • 1篇魏书涛
  • 1篇陶小平
  • 1篇任峰
  • 1篇傅维杰
  • 1篇梁友信
  • 1篇肖国兵
  • 1篇雷玲
  • 1篇张强
  • 1篇赵金戈
  • 1篇姚远

传媒

  • 3篇浙江体育科学
  • 2篇体育科研
  • 1篇体育科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网球挥拍阻力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球挥拍阻力训练器,特点是包括连接杆和至少两片挡板,挡板的侧面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上下排列的插接柱,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插接柱位置相对应的插孔,插接柱插入插孔中;优点是由于挡板通过插接柱插接在连接杆上,方便...
阮棉芳陶小平顾耀东王聪
文献传递
4种算法评估落地动作中ACL负荷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采用4种不同的算法模型估算落地动作过程中ACL动态载荷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造成差异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择1名女性田径项目运动员为对象,同步采集40 cm高台垂直落地动作中的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数据。4种算法模型及相应技术路线分别为:1)基于逆向动力学算法模型计算胫前剪切力(ATSF_1);2)基于Paul Devita数学模型计算胫前剪切力(ATSF_2);3)采用Open Sim CMC过程优化膝关节周围肌肉群肌力,代入Paul Devita数学模型重新计算胫前剪切力(ATSF_3);4)基于Julia Kar提供的Open Sim ACL模型计算ACL拉力(F_(ACL))。结果:Open Sim CMC结果与EMG信号在曲线形态有较高的一致性;4种计算方法下所对应的落地过程中,ATSF_1、ATSF_2、ATSF_3、F_(ACL)峰值分别为1.1BW、2.0BW、4.5BW、1.7BW;峰值时刻分别为落地周期的62%、80%、55%、36%。结论:基于传统逆向动力学算法的ATSF_1可能低估了运动过程中的ACL载荷,可量化肌群肌力的不同算法模型下ACL载荷结果的不同,主要归因于估算肌力方法的本身差异。
黄尚军伍勰阮棉芳张强陈晨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模拟仿真
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对女运动员急停跳跃高度及膝关节负荷的即刻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准备活动中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对女运动员急停跳跃高度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召集12名武术专项女运动员,受试者在不连续的两天内完成2次实验测试:1)准备活动+急停跳跃;2)准备活动+股后肌群静态拉伸+急停跳跃。通过Vicon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Delsys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在急停跳跃中的全身运动轨迹、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肌电数据,利用Visual 3D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并计算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指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无拉伸和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后急停跳跃中关节运动学指标、关节动力学指标及下肢主要肌肉平均积分肌电的差异。结果:与无拉伸相比,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后单脚急停跳跃的重心腾空高度增加了5.1%(P=0.009),膝关节的最大伸速度增加了5.3%(P=0.022),膝关节最大外翻力矩及胫骨前向剪切力均无显著变化。股二头肌在预激活阶段及缓冲阶段的a EMG在静态拉伸后分别下降了40%(P=0.016)和34%(P=0.028)。结论:准备活动中仅对股后肌群静态拉伸是一种可行、较安全的拉伸方式,不会对运动表现产生负面影响,也不会增加膝关节负荷从而增加ACL损伤的风险。
张洋张强伍勰阮棉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
NBA与CBA比赛跳跃步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录像分析了NBA与CBA各8场比赛,对比CBA与NBA比赛中各个位置队员使用各种跳跃步法的差异。将跳跃步法按原地起跳、一步助跑起跳、两步以上单脚起跳、两步以上双脚起跳、后撤步起跳、连续起跳、横向移动急停起跳等7种方式进行了归类和统计。结果发现CBA队员比NBA队员更多地采用了原地起跳,而在一步助跑起跳与两步以上助跑双脚起跳的使用频率上比NBA低。相差最大的是横向移动急停起跳,NBA的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使用该步法的频率分别是CBA相同队员的1.6倍、2.1倍、3.9倍。提示:CBA队员应该增加运动中起跳的次数,尤其要加强对横向移动急停起跳的训练与应用。同时要加强对横向移动急停起跳的生物力学研究,为提高训练效果、预防损伤、研发符合篮球运动特点的篮球鞋提供理论依据。
姚远阮棉芳任峰
关键词:篮球运动
提举负荷、速度和姿势对模拟某造型提举作业腰骶受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某铸造造型作业提举活动的腰骶受力及提举负荷、速度和姿势对它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于实验室模拟某造型作业提举参数,分别以对称性常速屈膝、常速屈背和快速屈膝进行100、200和300N三种负荷的9种提举活动,采用运动分析系统实时采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人体5环节链模型和动力反推法计算腰骶关节峰值受力和力矩大小。结果提举时间和运动学特征与所限定提举活动相对应。腰骶受力与地面反应力趋势一致,与提举负荷和速度显著相关;负荷增加200N,受力增加12%,快速比常速增加受力约10%。9种提举方式中,以快速屈膝提举300N负荷时的腰骶受力(1222.3±212.6)N和力矩(512.0±36.0)Nm最大,分别比常速屈背提举高23%(995.9±160.8)N和54%(333.4±73.4)Nm。结论模拟铸造造型提举作业导致腰骶最大受力达限值(3430N)的1/3以上,快速提举导致的腰骶受力增加,相当于增加200N提举负荷。
雷玲肖国兵阮棉芳忻鼎亮朱人曹强梁友信
关键词:生物力学脊柱
不同落地方式下篮球鞋对冲击力和股四头肌振动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探讨主动落地反跳和被动着地两种落地方式下,篮球鞋对于冲击力信号和股四头肌软组织室振动的影响,以及它们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并找寻在此过程中能够切实反映篮球鞋变化的新的敏感指标,以期为运动鞋的功能需求和设计提供新的方向。
傅维杰刘宇魏书涛阮棉芳何俊良
关键词:篮球鞋振动
一种北欧腘绳肌练习测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北欧腘绳肌练习测力装置,特点是包括底板、跪板和固定在底板一端的两个脚部固定机构,脚部固定机构中设置有拉力传感器,跪板与底板滑动配合,且跪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跪板内固定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压力传...
章碧琼阮棉芳苏晨阳陆江昂丁本杰
文献传递
关于纵跳比立定跳远更能准确评定下肢爆发力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对立定跳远与纵跳的动力学比较分析,探讨采用纵跳或立定跳远来评价下肢爆发力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方法:运用三维测力台对10位普通大学男生进行立定跳远和纵跳的测试。每个受试者按要求进行三次立定跳远和三次纵跳,对于每一个受试者,取其最好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纵跳中的地面反作用力比立定跳远的地面反作用力要大12.90%,最大功率更是相差49.30%。纵跳中最大功率与纵跳成绩相关系数高达0.83,而立定跳远中最大功率与立定跳远成绩相关系数仅0.29。结论:纵跳比立定跳远能更准确有效地评价普通学生的下肢爆发力。
张洋赵金戈阮棉芳
关键词:纵跳立定跳远
肌肉做功最大化的因素分析--基于Hill肌肉模型的仿真研究
本文探讨肌肉预激活水平与拉伸速度对肌肉肌腿复合体做功的影响。指出提高顶激活水平是肌肉肌健体完成动作的先决条件。最大化肌肉做功需要在高预激活水平的基础上,加大肌肉拉伸速度。
阮棉芳
关键词:最大化肌肉模型
准备活动中该不该进行静态拉伸?——静态拉伸短时效果的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18年
文献中有关静态拉伸对运动表现和受伤预防的影响并不一致。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大量国外高水平论文的重要实验参数进行分析,全面深入地探讨静态拉伸对运动表现以及损伤风险的影响。我们发现少于45s的拉伸虽然能降低对运动表现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完全避免对运动表现的负面影响,而且拉伸效果维持的时间会很短。常年接受柔韧性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并不能完全避免拉伸的负面影响,但女运动员有可能更能经受静态拉伸,而不影响运动表现。降低拉伸强度并不一定能消除对运动表现的负面影响,但对拮抗肌的拉伸被证实能提高运动表现。拉伸并不能全面地有效地预防受伤,但对肌肉拉伸类损伤可能有预防作用,与其他干预活动结合效果更明显。今后的研究更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关注如何优化准备活动中的静态拉伸。
吴明杰阮棉芳
关键词:柔韧性肌肉拉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