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庆
- 作品数:197 被引量:1,428H指数:19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的岩质滑坡地表位移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三段式岩质滑坡是一种典型的斜坡变形破坏模式,运用二维地质力学加载系统对其变形破坏全过程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采用激光位移计对坡顶和坡脚位置进行位移监测。结果表明:位移监测曲线总体上表现为锁固段经历长时间的能量积累与应力调整后的突发脆性破坏;由于软弱夹层具有蠕滑特性,前缘蠕滑阶段呈现出与土质滑坡相似的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加速变形特征;后缘拉裂阶段作为最短暂的变形阶段,其位移监测曲线表现为"减-增-减-增"的"W"型变化趋势;锁固段是三段式岩质边坡维持稳定的关键所在,其受剪变形的顺序为先上后下,损伤变形由端部向中部递进,最终锁固段剪断形成突发脆性破坏,滑坡高速启动。
- 唐鹏陈国庆黄润秋路晓东
- 关键词:岩质滑坡物理模拟
- 内置式全长防腐锚杆
-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的锚杆,具体为内置式全长防腐锚杆,空心螺纹杆一端与锚杆前端连接,另一端与外锚头连接,空心螺纹杆上安装有对中器;外锚头包括内凹形托盘,内凹形托盘包括托盘,托盘中心连接凹腔,内凹形托盘的凹腔通过垫片和螺...
- 陈国庆张岩张国峰郭帆
- 文献传递
- 虚拟现实技术视角下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 2025年
- 文章首先分析了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视角下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包括改革原则、整体构想、具体实践三个部分。
- 张岩常启昕陈国庆陈猛闫长斌高美奔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值模拟软件
- 岩质边坡阶梯状破坏及岩桥破裂机制研究
- 2024年
- 岩质边坡阶梯状破坏路径由节理和破裂岩桥组成,为了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角度研究其破坏机制,开展底摩擦试验并着重分析岩桥的破裂机制。针对缓倾节理、陡缓倾节理阶梯状分布和缓倾节理平行分布的3种边坡模型,从岩桥破裂演化过程和位移场变化特征揭示阶梯状破坏机制。基于力学机制分析给出岩桥的破裂模式,并从现场岩体破坏、模型试验结果和PFC^(2D)数值分析等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边坡阶梯状破坏为“多级锁固拉裂型”和“层间块体拉裂型”,而在细部上岩桥破裂为压剪–拉裂和拉剪–拉裂。前一种破坏位移增大区呈条带并向坡表扩张,而后一种破坏呈片状相并相连,均展现了岩桥张拉破裂和块体分裂的过程。相比于平面型滑坡,在岩桥的破裂路径、断裂性质和扩展方向上,阶梯状破坏均有所不同。研究成果可为阶梯状破坏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 陈国庆秦昌安魏涛马金根吴章雷
- 关键词:边坡工程岩质边坡
- 地下水与开挖作用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川东红层地区修建的巴中—达州—万州高速公路在穿越第四系堆积层时,堆积层滑坡灾害频繁发生,这类滑坡滑动面为平缓的岩土界面。地下水渗流分布影响下的坡体非饱和强度特征和开挖卸荷是引发这类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在室内非饱和直剪试验提取土体力学参数基础上,结合非饱和土渗流分析软件和岩土应力变形分析软件对滑坡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地下水的渗流分布"孕育"了岩土界面附近的滑带土,为边坡的滑动失稳提供潜在可能性。堆积层渗流场特征决定着坡体基质吸力的分布,基质吸力的分布特征导致了堆积层土体由顶部往底部的非饱和抗剪强度的逐层弱化,最终形成沿平缓岩土界面分布的抗剪强度最低的一层软弱土体。在路堑边坡开挖致使的不平衡力影响下,岩土界面附近的软弱土体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屈服和变形,堆积层坡体中部沿着岩土界面的软弱土体发生剪切蠕滑,滑体后缘出现张拉破坏,形成拉裂缝和拉裂槽,并于滑体前缘发生剪切挤压,随着滑体的蠕滑发展,滑体内地下水逐渐消散并在开挖面处渗出。
- 马春驰李天斌陈国庆贾逸
- 关键词:堆积层滑坡地下水开挖
- 非对称挤压型变形隧道的开挖支护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对称挤压型变形隧道的开挖支护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主应力与围岩的位置关系,将围岩划分为上部大变形区、上部应力集中区、下部大变形区和下部应力集中区;步骤2,根据围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将隧道开挖平面分为第一...
- 陈国庆李天斌冯学钢何雁何成陈超
- 文献传递
- 非对称大变形可缩钢拱架及基于可缩钢拱架的安装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大变形可缩钢拱架,包括第一普通段钢板、第二普通段钢板、摩阻接口和可缩段钢板,其中,所述可缩段钢板的滑动端通过所述摩阻接口与所述第一普通段钢板相连接,所述可缩段钢板的固定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二普...
- 李天斌陈超孟陆波陈国庆
- 文献传递
- 硬脆性岩石热–力–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初步运用被引量:34
- 2017年
- 热力作用下岩石本构行为的研究对深部资源开采、地热资源开发、深埋长大地下工程设施建设等岩石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岩石损伤劣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引入三参量Weibull分布、热损伤、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和残余强度修正系数,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建立了考虑岩石起裂应力的热–力–损伤本构模型,并确定了其参数表达式。采用围压25 MPa、不同温度(20℃,60℃,130℃)条件下黑云母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能够客观地反映岩石热力破裂应力应变全过程和残余强度,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最后,将本构模型嵌入FLAC数值分析软件,对瑞典APSE隧道开挖过程的热力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隧道现场围岩的破坏规律。
- 李天斌高美奔陈国庆马春驰许钟元阴红宇陈超孟陆波
- 关键词:岩石力学热损伤DRUCKER-PRAGER准则本构模型数值模拟
- 高水压下围岩大变形灾害等级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水压下围岩大变形灾害等级预测方法,其包括对待研究围岩进行原位地应力测试,获得侧压力系数和最大地应力值;并根据获取的勘测资料计算待研究围岩的围岩水压力;根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和岩体完整性系数,计算围岩初...
- 陈国庆胡凯云孙祥张广泽王栋
- 汶川8.0级地震前后福堂隧道应力场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5·12"汶川地震后,发震断裂上盘的高地应力本应获得一定程度的释放,但位于该地区的福堂隧道仍出现了较强烈岩爆灾害和饼裂岩芯等高应力特征.为研究该特殊高地应力现象,基于实测地应力值和地震前后区域地应力反演分析,获得了该特殊高应力现象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特殊高地应力"主要受断裂带逆冲推覆持续作用、浅表生改造、介质差异及其距发震断裂的距离效应等因素影响而综合形成;强震后福堂隧道靠映秀侧洞段应力有较大降幅,而靠汶川侧洞段应力值降幅较小且仍处于高应力状态;隧道K18+850~K21+450段最大地应力介于20~25 MPa之间.特殊的地应力特征使得隧道两端具有完全不同的工程特性,对不同应力值洞段的支护参数选取、施工方法及隧道造价等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李天斌陈国庆严骏罗凯
- 关键词:汶川地震岩爆初始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