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姝

陈姝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阿立哌唑
  • 1篇顿抑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副反应
  • 1篇夜尿
  • 1篇夜尿增多
  • 1篇抑郁
  • 1篇抑郁量表
  • 1篇抑郁症
  • 1篇增多症
  • 1篇嗜酸
  • 1篇嗜酸性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尿急

机构

  • 6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陈姝
  • 3篇张映霞
  • 3篇江晓龙
  • 2篇梁秀君
  • 1篇刘新
  • 1篇陈显会
  • 1篇王婷婷
  • 1篇刘玉
  • 1篇吴林林

传媒

  • 3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抑郁药联合甲状腺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二例报告
2005年
陈姝梁秀君张映霞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甲状腺片抗抑郁药汉密顿抑郁量表自杀念头病情复发
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陈姝张映霞梁秀君乔世兰
关键词:阿立哌唑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测定血细胞计数与分类。结果患者经利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的60例(20%)。氯氮平组发生率(29.1%)显著高于利培酮组(14%)(P<0.01),氯丙嗪组与利培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嗜酸性粒细胞均有影响,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
陈姝江晓龙王婷婷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
Hcy,CAT及B6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过氧化氢酶(CAT)、维生素B6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方法: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自于我院2015年12月~1016年12月,均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同期选择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Hcy、CAT及B6水平,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Hcy、CAT、B6水平与阳性或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T、B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Hcy、CAT、B6水平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6.57%、79.10%、71.64%。Hcy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CAT、B6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56、-0.764、-0.80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Hcy呈高表达,CAT及B6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联合测定其水平能够诊断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
陈姝刘新吴林林刘玉彭应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同型半胱氨酸过氧化氢酶维生素B6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各21例,疗程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与阿米替林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76.2%、66.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第一周末帕罗西汀组评分显著下降,与阿米替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阿米替林组。结论帕罗西汀相对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陈姝江晓龙张映霞
关键词:帕罗西汀阿米替林躯体形式障碍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一例报告被引量:4
2006年
陈姝江晓龙陈显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阿立哌唑夜尿增多尿频尿急药物副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