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樟树

作品数:106 被引量:336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肿瘤
  • 28篇晚期
  • 26篇细胞
  • 25篇恶性
  • 22篇化疗
  • 17篇恶性肿瘤
  • 15篇肺癌
  • 13篇胃癌
  • 13篇肝癌
  • 11篇疗效
  • 10篇顺铂
  • 10篇小细胞
  • 10篇非小细胞
  • 9篇晚期胃癌
  • 8篇细胞肺癌
  • 8篇小细胞肺癌
  • 8篇非小细胞肺癌
  • 7篇术后
  • 7篇嘧啶
  • 5篇胆管

机构

  • 65篇南京军区福州...
  • 33篇福州总医院
  • 5篇武警福建总队...
  • 4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厦门市第二医...
  • 2篇厦门市海沧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解放军第98...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龙岩市第二医...
  • 1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05篇陈樟树
  • 71篇欧阳学农
  • 45篇陈曦
  • 29篇余宗阳
  • 21篇戴西湖
  • 18篇张霞
  • 16篇李捷
  • 14篇王文武
  • 11篇程惠华
  • 10篇高河元
  • 10篇倪敏
  • 8篇解方为
  • 7篇涂小煌
  • 7篇曾金雄
  • 6篇彭永海
  • 5篇陆志范
  • 5篇饶本强
  • 5篇陈雄
  • 4篇张志坚
  • 4篇魏文

传媒

  • 31篇福州总医院学...
  • 10篇临床肿瘤学杂...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肿瘤研究与临...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福建中医药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肝脏
  • 2篇内镜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3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8篇2001
  • 4篇2000
  • 8篇1999
  • 8篇1998
  • 9篇1997
  • 6篇1996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肿瘤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学者对不同恶性肿瘤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结构畸变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细胞在生物学特性、肿瘤病程演变和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核仁组成区(NORs)是细胞周期一定时期细胞核中出现的环型卷曲的DNA,主要由核糖体RNA基因(rDNA)组成,在RNA聚合酶Ⅰ作用下转录核糖体RNA(rRNA)。Ag—NORs蛋白对核糖体形成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至关重要,是rDNA转录活性的标志,反映核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T淋巴细胞不仅是机体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免疫活性细胞。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其核仁组成区的酸性非组蛋白代表着T淋巴细胞内核仁形成区的rDNA转录活性。即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近年来,不少学者将Ag—NOR用于肿瘤研究,发现肿瘤进展时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下降;反之,肿瘤得到控制时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上升。本研究对正常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其常见瘤谱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Ag—NORs进行对照检测,以探讨恶性肿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关系,为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与预后观察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陈樟树张霞余宗阳郑佩婵欧阳学农
关键词: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仁组成区恶性肿瘤外周血RDNA转录活性核糖体RNA基因
TIP30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6年
CC3基因是1997年shtivelman用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高转移性小细胞肺癌及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时首先发现的一种与肿瘤转移有关的基因。1998年肖华等亦发现一种分子量为30kd的转录共分子,可特异性地提高HIV-1增殖调节蛋白Tat的转录,并命名为TIP30(Tatinteractingprotein30)。序列分析发现与CC3为同一蛋白。此基因的1.6kb的RNA转录产物在人的心、胎盘、肺、肝、肾、胰腺等正常组织和某些肿瘤细胞系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IP30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作用。目前TIP30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未见文献报道。
张霞陈曦陈樟树欧阳学农
关键词:TIP30基因肝癌组织抑制肿瘤转移肺癌细胞系差异显示技术肿瘤细胞凋亡
TIP30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复发和存活率预测的价值被引量:9
2006年
背景与目的:TIP30蛋白是一个新发现的抑癌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本文旨在探索TIP30蛋白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及存活的价值。方法:利用NSCLC组织标本的蜡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染色积分同顾性分析与复发、转移及存活的关系。结果:肺脏原发病灶中TIP30蛋白的低表达与临床分期(Ⅰ-Ⅳ期的染色积分分别为2.78±0.10、2.31±0.17、1.96±0.32、0.09±0.63)、患者5年存活率、平均积分[生存期〉5年的为2.14±0.05,高于生存期〈5年的1.87±0.09(P〈0.05)]总体复发率及转移[平均积分术后1年复发或死亡为1.42±0.12,低于术后1年未复发2.36±0.07(P=0.008)]有关,而与组织类型和肿瘤细胞病理学分化程度高低无关。结论:TIP30蛋白可以作为一个预测NSCLC肺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分子标记物,为临床上预测肺癌的复发或转移提供新的线索。
张霞刘庆宏陈樟树欧阳学农
关键词:TIP30复发
细胞分化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1999年
目的 探讨细胞分化剂(CDAⅡ)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5 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CDAⅡ治疗)23 例,对照组(不用CDAⅡ)22 例。试验组用CDAⅡ200m l加林格氏液300m l加维生素C5~10 克静滴,每天一次,连续20~30 天为一疗程:或口服CDAⅡ胶囊6~8 粒,每天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不用CDAⅡ。治疗期间每周查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测试及测定肝、肾功能。结果 近期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0.9% 、31.8% 。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试组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CD+3 、CD+4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细胞分化剂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且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无常规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陈樟树倪敏程惠华欧阳学农林静戴西湖涂小煌吴学贵郭文虎
关键词:细胞分化剂
美沙酮用于镇痛对QTc间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癌痛患者使用美沙酮镇痛对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美沙酮治疗大于等于7天且治疗前后均有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m,EC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美沙酮治疗、ECG检查、合并用药等相关数据。结果:美沙酮治疗前,有5.13%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其中显著延长0.85%;美沙酮治疗后,有15.38%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其中显著延长为5.98%。9.40%的患者△QTc大于60 ms;4.27%的患者治疗结束QTc间期延长且△QTc大于60 ms。低血钾、低血镁、具有心血管疾病史、年龄及合并使用TdP风险药物是患者导致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ECG检查未发现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发生,以及可能诱导TdP发生的心脏疾病(心肌梗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美沙酮可能引起QTc间期延长,TdP风险因素可能增加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
陈绮黄诚林小燕柯明耀安汉祥张江灵解方为陈毅德陈樟树陈群梁军成邓艳萍
关键词:美沙酮QTC间期TDP癌症疼痛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陈曦陈樟树欧阳学农陈雄
关键词:晚期胃癌紫杉醇草酸铂化疗
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17)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尼妥珠单抗200mg,每周1次,连用6个周期,之后同剂量每2周1次进行巩固治疗,至病情进展停用;多西他赛60mg/m2,静脉滴注,d1;顺铂60mg/m2,静脉滴注,d1;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输注120h。对照组(n=19)仅用DCF方案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36例患者均可进行评价。治疗组有效率(RR)为64.8%,疾病控制率(DCR)为82.4%;对照组RR为31.6%,DCR为47.4%。两组间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的毒副反应有疲乏、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陈万灵欧阳学农王文武余宗阳钟连花陈樟树张霞
关键词:尼妥珠单抗胃癌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化学治疗
NV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2001年
陈曦陈樟树欧阳学农
关键词:NVB诺维本顺铂DDP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
1999年
目的为探讨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了85例不同临床分期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各临床分期肝癌患者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临床分期肝癌患者之间,D-二聚体聚体含重相差非常显著P<0.01).随肝癌患者病情加重,转移发生,D-二聚体呈递增趋势.在Ⅲ期病人,D-二聚体100%升高.结论:D-二聚体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呈现的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可以作为肝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欧阳学农陈樟树涂小煌戴西湖
关键词:肝癌患者肿瘤临床D-DIMER病情加重亢进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结肠癌抗原和癌胚抗原的检测
1998年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86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结肠癌抗原(CCA)和癌胚抗原(CEA)。结果表明,CCA除了在结肠癌有较高阳性检测率外,在其它消化道肿瘤、肺癌、乳癌、鼻咽癌等常见恶性肿瘤也有较高水平表达。将CCA与CEA联合应用检测恶性肿瘤。
欧阳学农陈樟树曾金雄陆志范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清癌胚抗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