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筠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网膜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清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化生
  • 1篇蛋白
  • 1篇导师
  • 1篇导师制
  • 1篇地奈德
  • 1篇新生儿感染
  • 1篇新生儿感染性...
  • 1篇新生儿血
  • 1篇新生儿血清

机构

  • 8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陈雪筠
  • 4篇陈志凤
  • 3篇马萍萍
  • 2篇陈健萍
  • 2篇黄瑞如
  • 2篇丁月琴
  • 2篇李锐钦
  • 1篇叶振伟
  • 1篇李宁
  • 1篇柴鸣荣
  • 1篇黎松波
  • 1篇卢燕玲
  • 1篇周建平
  • 1篇谭志贤
  • 1篇邸晓华
  • 1篇罗林翼
  • 1篇黎惠章
  • 1篇张素芬
  • 1篇黄婉文
  • 1篇黎建文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性研究
陈志凤丁月琴张素芬陈雪筠陈健萍赵云开黄婉文马萍萍李锐钦
该研究任务来源于2011年东莞市科技计划任务项目。随着中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而ROP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ROP已知的发病机制为视网膜新生血管伴有...
关键词:
关键词:视网膜病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监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有无ROP发生分为两组,ROP早产儿(ROP组)和无ROP早产儿(早产对照组)各30例,另选取足月健康儿30例为足月对照组,分别在早产儿生后第1周及纠正胎龄32、34、36、40周时和健康足月儿于生后3 d内收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的水平。结果早产对照组在生后第1周时TGF-β1水平低手足月对照组(P〈0.05);在纠正胎龄32周后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P组在生后第1周及纠正胎龄32周时TGF-β1水平明显低手足月对照组及早产对照组(P〈0.05);在纠正胎龄34、36周时明显高手足月对照组及早产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的ROP组及早产对照组水平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19,P=0.159)。结论纠正胎龄32~34周是早产儿发生ROP的关键时期,TGF-β1的高表达与RO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或可于关键时期通过TGF-β1抑制剂来预防和治疗早产儿ROP。
陈志凤丁月琴陈健萍陈雪筠李锐钦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转化生长因子Β1
全程导师制结合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应用于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探讨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全程导师制结合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与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方法 研究分组分为全程导师组和对照组,均为本科应届毕业外科系统住培生.全程导师组为本院2017和2018届共38名外科住培生,对照组为2015和2016届本院共32名按传统方法培训的外科住培学员.评价方法:(1)比较两组学员第一年度规培的年度考核成绩,包括综合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所得分数以及总分的优良率;(2)比较学员对其所接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之间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全程导师制要优于对照组(P<0.05);外科住培学员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提高文献查阅能力、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论文写作能力3个方面全程导师组的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导师制结合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外科住培生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科研能力.
黎建文周建平罗林翼黎松波陈雪筠叶振伟
关键词:全程导师制临床型研究生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 68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患儿(76.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患儿,肺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复发率(5.9%)低于对照组患儿(23.5%),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促进肺功能情况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陈雪筠李宁陈志凤马萍萍谭志贤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31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并分析与ROP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10例(620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资料进行分析。参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将出生体重≤2 000 g或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确定为本次ROP筛查目标人群,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对两组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分娩方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眼底筛查的310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检出ROP 36例,检出率为11.61%。ROP组的出生体重和胎龄均明显低于无ROP组(p〈0.05);ROP组平均吸氧时间为(5.72±3.38)d,无ROP组平均吸氧时间为(3.88±2.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并发呼吸暂停和使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无ROP组(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分娩方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及呼吸暂停均是影响ROP发生的高危因素。
陈雪筠陈志凤马萍萍谭志贤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高危因素
PCT、CRP、WBC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联合检测方法在感染性新生儿肺炎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9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纳入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性质分为细菌感染组51例和混合感染组(非细菌感染)46例。另选同期97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内PCT、CRP、WBC水平的变化对诊断结果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治疗前对照组PCT、CRP、WBC的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段(72 h)时间后,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及WBC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混合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入院后72 h),WBC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的PCT、CRP、WBC联合检测灵敏性分别为79.8%、91.3%、79.3%,特异性为72.4%、86.4%、70.3%。结论 PCT、CRP、WBC联合检测方法在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适合在临床中作为其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的常规指标模组。
陈雪筠卢燕玲黎惠章黄瑞如
关键词:白细胞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HIE新生儿血清食欲素、生长激素及瘦素水平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食欲素、生长激素及瘦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HIE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28例,中度22例,重度8例。另设对照组30例。检测各新生儿出生后24h食欲素、生长激素以及瘦素水平,分析HIE对患儿食欲素、生长激素以及瘦素的影响。结果轻度HIE患儿食欲素较对照组轻度升高,生长激素和瘦素较对照组轻度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情加重,中度HIE患儿和重度HIE患儿食欲素显著升高,生长激素和瘦素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IE患儿血清食欲素水平显著升高,瘦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下降。
黄瑞如陈雪筠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食欲素生长激素瘦素
头孢菌素治疗对细菌性感染婴幼儿出血风险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治疗婴幼儿细菌性感染对维生素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使用头孢菌素治疗的细菌性感染婴幼儿外周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维生素K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血凝仪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值,比较用药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头孢菌素使用5~7d未导致患儿出现明显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用药后患儿与用药前比较,外周血PT、APTT、FIB、维生素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PT、APTT、FIB、维生素K异常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使用后使患儿潜在出血风险升高:用药后PIVKA-Ⅱ浓度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PIVKA-Ⅱ异常率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使用头孢菌素并没有证据表明可导致婴幼儿出现明显出血倾向。但药物使PIVKA-Ⅱ水平下降表明患儿潜在出血风险升高。
邸晓华柴鸣荣严广荣陈雪筠
关键词:头孢菌素婴幼儿凝血酶原前体蛋白维生素K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