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林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马铃薯块茎蛾绿色防控技术被引量:5
- 2021年
- 马铃薯是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对稳定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自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高玉林
- 关键词:种植业结构调整世界粮食安全马铃薯产业马铃薯块茎蛾绿色防控技术马铃薯生产
- 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马铃薯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明确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块茎的适应性,为马铃薯抗性品种筛选以及制定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目前生产上商业化推广的4个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龙薯4号、龙薯12号、克新17号)块茎为试验材料,采用年龄-阶段特定两性生命表,测定不同品种块茎上马铃薯块茎蛾的发育历期和种群参数,以评价马铃薯块茎蛾在不同品种上的适应性。【结果】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期、蛹期和雌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克新17号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期(15.18 d)和蛹期(8.10 d)相较于取食其他3个品种(夏波蒂、龙薯4号、龙薯12号)长,而雌成虫寿命(8.46 d)较短。另外,取食同种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雄成虫寿命普遍高于雌成虫。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单雌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夏波蒂(235.06粒)和龙薯4号(254.48粒)的马铃薯块茎蛾单雌产卵量显著多于取食克新17号(165.71粒)。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平均世代时间(T)等种群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克新17号的马铃薯块茎蛾的r、λ、R0值(r=0.108,λ=1.125,R0=26.513)均显著低于其余3个品种,T值(30.28)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在幼虫选择性取食试验中,1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尤为偏好龙薯4号和夏波蒂,对克新17号选择性最低,并随着龄期的增长,选择性逐渐降低。【结论】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薯块的适应性不同,在夏波蒂和龙薯4号上适应性较好,龙薯12号次之,克新17号种群建立水平最低。在马铃薯块茎蛾危害严重区域,可以考虑选择种植马铃薯块茎蛾适应性较低的品种,作为田间抑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一个重要策略。
- 张梦迪闫俊杰高玉林
-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品种
- 马铃薯块茎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0
- 2021年
- 马铃薯块茎蛾是马铃薯上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会对马铃薯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该害虫目前已成为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了马铃薯块茎蛾的抗药性增强,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并不能对该虫进行长久有效的控制。因此,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从马铃薯块茎蛾的天敌种类、昆虫病原物、昆虫性信息素和植物提取物等方面概述了近些年马铃薯块茎蛾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的进展。
- 杜霞刘霞周文武杨艳丽胡先奇高玉林
-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蛾生物防治
- 警惕茄科作物重大害虫马铃薯木虱入侵风险及危害被引量:2
- 2019年
- 马铃薯木虱Bactericera cockerelli原产于美国的落基山脉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地区,是多种茄科作物的重大害虫。该虫自21世纪初在世界多国扩散,并对当地茄科作物的生产带来重要影响,严重发生时能造成马铃薯和番茄减产85%以上。除了马铃薯木虱自身的直接取食危害,该虫传播的斑纹片病菌也加剧了其对农产品的损害,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作为世界性毁灭害虫,马铃薯木虱目前在我国尚未有分布,但仍是我国茄科作物产业的巨大潜在威胁。本文概述了马铃薯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寄主作物范围、传播方式、危害特征、以及检疫和防控措施,为该虫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 何小丽EMILIANO VeronesiWRATTEN Stephen祝增荣高玉林高玉林
- 关键词:马铃薯入侵害虫
-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田间螟虫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 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因此,在转基因水稻尚未商品化生产前,对其潜在的生态安全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尤显重要。本论文主要以转cry1Ac+CpTI双价基因抗虫水稻品系为材料,系统评价了该类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Ch...
- 高玉林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生态安全水稻螟虫
- 文献传递
- 中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农药使用现状被引量:108
- 2019年
- 作为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单产水平因病虫害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下,项目组在马铃薯六大优势产区开展了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农药使用现状普查工作。明确了我国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共计27种,提出以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金针虫、蛴螬、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蚜虫、蓟马等"六病六虫"为重点防控对象,根据各区域情况兼顾青枯病、环腐病、黄萎病、粉痂病等病虫害的防控。探明了我国马铃薯单位面积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分别为17次和40.03 k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6次和3.49 kg·hm^-2。马铃薯现有农药登记产品防治对象的覆盖范围严重不足,青枯病、疮痂病、粉痂病等重要病虫害面临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窘境。在农药减施策略方面,提出践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针。建立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早期精确诊断技术体系,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适时精准施药奠定基础。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品种布局。适时播种、合理间套作,从时空两个维度阻隔规避马铃薯有害生物的侵染。种薯源头管控,完善种薯认证监管体系。扩大合格脱毒种薯的应用面积,大力推广种薯处理技术。研发推广化学农药高效施用技术与绿色防控替代技术是实现马铃薯化学农药减施的核心驱动。
- 徐进朱杰华杨艳丽汤浩吕和平樊明寿石瑛董道峰王贵江王万兴熊兴耀高玉林
-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
- 云南省马铃薯病毒及蓟马优势种发生趋势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及马铃薯新病毒的发生变化,为马铃薯种苗、种薯的生产提供早期预警监测,并为防止新的病毒病害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的不同田块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叶片,共采集到510份植株叶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中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和间接ELISA(I-ELISA)两种方法进行病毒检测。进行蓟马采集时,同样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花和叶片,将样品放入采集罐后带回实验室,对罐中的蓟马进行整理,共采集到8 953头蓟马。将蓟马制作为临时玻片标本,参考中国蓟马属蓟马检索表及Oz Thrips(http://www.ozthrips.org/),通过形态学特征对蓟马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510份马铃薯样品中,共检测出6种常见病毒和2种新兴病毒。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为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检出率高达63.53%,其次是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检测出2种新兴病毒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检出率分别为5.10%和15.10%。本次调查共鉴定了3科,5属,13种蓟马。蓟马科(Thripidae)共鉴定出3个属11个种,分别为蓟马属(Thrips)的八节黄蓟马(T.flavidulus)、黄蓟马(T.flavu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黄胸蓟马(T.hawaiiensis)、色蓟马(T.coloratus)、暗足蓟马(T.obscuripes)和葱韭蓟马(T.alliorum);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的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nsa);带蓟马属(Taeniothrips)的大带蓟马(Ta.major);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的简管蓟马(Haplothrips sp.)和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纹蓟马属(Aeolothrips)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检测出的8种病毒中TSWV和TZ
- 杜霞吴阔刘霞张丽珍苏晓霞张宏瑞张仲凯胡先奇董家红杨艳丽高玉林
-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
-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化学合成研究现状被引量:5
- 2021年
- 马铃薯与小麦、水稻和玉米同列为我国四大主粮之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合理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以及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生产和储存中发生的病虫害日益严峻。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为马铃薯主要害虫,是起源于美洲并快速传播至世界各地的一种茄科作物害虫,其防控策略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使用具有可持续性生态绿色的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防治方法,逐渐引发起了农业科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减少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和依赖提供了可能。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主要包含两种化学结构,4E,7Z-十三碳二烯-1-醇醋酸酯(PTM1)和4E,7Z,10Z-十三碳三烯-1-醇醋酸酯(PTM2)。这两种性信息素的发现和结构确认过程非常曲折,其化学合成方法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和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仅有零星报道,这一过程见证了近代有机合成化学的快速发展。这两种性信息素的化学合成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而高效率地构筑E式和Z式双键,PTM1的合成策略关键步骤主要包括炔烃还原或重排反应、共轭开环、有机硅诱导贝克曼反应、交叉偶联反应等。迄今仅有两例报道PTM2的合成,由于结构中增加了10位Z式双键,基于PTM1的合成方法,PTM2的两条合成路线采用了相同的偶联方法引入二炔基砌块,然后分别采用Raney-Ni或Lindlar-Pd催化氢化制得7Z,10Z两个连续双键。这些合成策略的实施为PTM1和PTM2的来源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多数合成路线较为冗长,双键E/Z构型选择性不高,操作比较繁琐。开发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可为马铃薯块茎蛾田间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必要的物质来源,将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作为有害生物绿色�
- 陈洋赵红怡闫俊杰黄剑高玉林
-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生物防治化学合成
- 中国长角蓟马属种类及一中国新记录种记述
- 2021年
- 本文记述了长角蓟马属Franklinothrips中国已知的5种:大长角蓟马F.megalops、斯氏长角蓟马F.strasseni、铃木氏长角蓟马F.suzukii、谭氏长角蓟马F.tani和蜂形长角蓟马F.vespiformis。详细描述了中国新记录种——斯氏长角蓟马F.strasseni的形态鉴别特征,并对该种雄虫进行首次描述。编制了长角蓟马属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玻片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
- 刘惠高玉林高玉林
- 关键词:纹蓟马科新记录种
- 田间棉铃虫对Bt棉花的耐性演化分析
- Bt-Cry1Ac转基因棉花于1997年在我国商业化种植以来,有效控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和为害,但人类对大规模种植Bt棉所带来的长期生态风险问题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采用诊断剂量与DN...
- 高玉林
- 关键词:CRY1ACCRY2AB棉铃虫BT棉基因频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