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盛 作品数:33 被引量:1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PSD-93反义寡聚核苷酸鞘内注射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聚核苷酸(AS ODN)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试做探讨。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NS组予生理盐水20μL,每日1次。Mor组予吗啡40μg鞘内注射,每日2次以建立吗啡耐受模型。MA组予吗啡40μg鞘内注射,每日2次,同时予PSD-93AS DON 5μg鞘内注射,每日1次。MM组予吗啡40μg鞘内注射,每日2次,同时予PSD-93误义寡聚核苷酸(MS DON)5μg鞘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6d。于第6天注药后1h处死,取腰段脊髓用于nNOS及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NS组、MA组NMDAR1、nNOS平均灰度均小于Mor组、MM组,NS组NMDAR1、nNOS平均灰度小于MA组。结论5μg PSD-93 AS ODN可减弱大鼠吗啡耐药现象。 张宇 郭曲练 王锷 颜璐璐 黄长盛 邹望远关键词:吗啡耐受 NMDA受体 NNOS 鞘内注射 CREB结合蛋白质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COX-2表达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评价CREB结合蛋白质(CBP)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50g,鞘内置管成功后5d时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阴性对照病毒载体组(NC组)和CBP组。NC组和CBP组制备模型后7d时分别鞘内注射阴性对照病毒载体(RNAi-NC-LV)、CBPshRNA病毒载体(CBPRNAi-LV)20μl。于术前1d、术后3、5、7、10、12、14d时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后14d时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检测CBP、乙酰化组蛋白H3/H4(Ac-H3,Ac-H4)、COX-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BP、COX.2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NP组、NC组和CBP组大鼠术后各时点术侧MwT和TWL降低,NP组和NC组大鼠术后14d时脊髓CBP、Ac-H3、Ac—H4、COX.2蛋白表达和CBP、COX-2mRNA表达上调(P〈0.05),CB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CBP组术后lO、12和14d时MwT和聊L升高,术后14d时脊髓CBP、Ac—H3、Ac-H4、COX-2蛋白表达和CBP、COX-2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CBP表达上调导致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升高,脊髓神经元COX-2表达上调,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李倩 朱小燕 黄长盛 张艳峰 郭曲练关键词:神经痛 脊髓 股中远段局部组织氧饱和度评估腰丛阻滞后股神经支配区域阻滞效果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神经阻滞患者股神经支配区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变化与阻滞效果的关系,探讨rSO_2预测阻滞效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是否阻滞成功将患者分为两组:阻滞成功组(n=26)和阻滞失败组(n=5)。腰丛阻滞后15min内连续监测股神经支配的股中段及远段区域的rSO_2,与对侧肢体相同部位校正后,股中段和股远段分别记录为ΔrSO_2-M和ΔrSO_2-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SO_2预测股神经阻滞效果的诊断临界值。结果腰丛阻滞后15min内阻滞成功组ΔrSO_2-M和ΔrSO_2-D明显升高(P<0.05),阻滞失败组无明显变化。ΔrSO_2-M升高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明显高于ΔrSO_2D和针刺试验。ΔrSO_2 M预测的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 0.742~1.000),临界值取6.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和100.0%。阻滞后15min,ΔrSO_2-M联合针刺试验预测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4(95%CI 0.881~1.000)、88.5%和100.0%。结论 rSO_2变化可用于预测腰丛阻滞后股神经支配区域是否阻滞成功。与针刺试验以及ΔrSO_2-D变化比较,ΔrSO_2-M升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高。ΔrSO_2-M联合针刺试验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 周雯 邹宇 唐朝辉 熊云川 谢咏秋 郭曲练 黄长盛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 可视化平台在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利用可视化平台教学在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同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临床实习时间段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的60名五年制麻醉系同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名。可视化组利用可视化平台教学,对照组按照盲探解剖结构传统教学。比较实习同学臂丛神经分布结构图谱知识、臂丛阻滞操作技能知识掌握检查评分;实习同学对临床实习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易懂性、信心考量、并发症预防、整体技能综合测定评价。结果可视化组掌握臂丛分布结构图谱知识、臂丛阻滞操作技能知识的检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视化组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易懂性、信心考量、并发症预防、整体技能综合测定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平台用于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实习同学对神经分布结构图谱知识和神经阻滞操作技能知识理解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孙志华 郭曲练 郭曲练 许小萍 许小萍 黄长盛关键词:可视化平台 臂丛阻滞 加强疼痛基础与临床研究,促进疼痛医学发展 被引量:2 2016年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增加了疼痛临床诊断和治疗复杂性.由于我国疼痛医学的研究和规范疼痛治疗起步较晚,当前疼痛医学研究者需要对临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疼痛转化医学发展,提高疼痛医学临床水平.笔者就此进行述评. 程智刚 郭曲练 黄长盛关键词:疼痛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活化类型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活化类型的变化规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实验组(n=24)。实验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主干的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测量大鼠疼痛行为学数据,于术后第1,7,14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腰段脊髓背角不同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变化;通过qRT-PCR验证不同类型小胶质细胞相关标记物的变化趋势。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14 d内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无明显改变,小胶质细胞标记物也无明显变化。术后1 d,CCI大鼠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变化,但促炎型(M1型)标记物增加,提示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术后7 d和14 d,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标记物检测显示以M1型活化为主,抑炎型(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不明显。结论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即开始活化,活化持续到至少术后两周,在此期间均以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为主。 刘巍 陈佳 唐晓婷 程智刚 黄长盛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坐骨神经 神经损伤 免疫荧光染色 哺乳动物NMDA受体NR3亚基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哺乳动物NR3亚基进行分析,探讨其种间功能及结构差异,并预测其功能。方法:应用人类NR3A和NR3B所编码氨基酸序列作为检索探针,通过TBLASTN检索数据库,并应用生物软件进行进化分析及序列对比。结果:共检索到30个哺乳动物NR3A及NR3B基因,其中28个具有完整CDS。进化树显示相同种属均形成独立分支,与人类相似度越高的物种进化距离越近,氨基酸种间比较显示邻接半胱氨酸序列及loop1结构保守性较好,而富含脯氨酸序列在灵长类和啮齿类存在差异。结论:NR3A亚基在人类和啮齿类可能存在功能差异,应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应考虑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此外,可推断哺乳动物间NR3亚基富含半胱氨酸序列及loop1结构产生的生理过程及功能相似。 李响 黄长盛 郭曲练关键词:哺乳动物 NMDA受体 比较基因组学 多元互动在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麻醉设备学教学为例 被引量:5 2020年 本研究围绕多元互动在线上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结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学专业麻醉设备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案例,详细展示了麻醉设备学课前互动教学准备工作、线上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课堂外互动教学的延展和互动教学的评估反馈机制整个实施流程。通过建立"主持人—嘉宾—观众"模式,实现线上直播效果最大化;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360度具象化讲解,打通线上教学中上线不上课、学生无思考等痛点、堵点,推进线上教学质量、效率双提升。在后续教学实践中,还需在教师人才素质提升、高效人才团队搭建,以及教学实际应用价值评估体系建设等问题上持续改进。 宋宗斌 孙蓓 张艺莹 王锷 郭曲练 黄长盛关键词:多元互动 线上教学 疫情下麻醉学专业线上实习情景案例式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情景案例式教学在麻醉学专业线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2015级本科麻醉专业3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人。实验组采用情景案例式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式教学方法授课。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估2组学生对自我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实验组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应变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带教方法和带教效果方面的认可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案例式教学在麻醉学专业线上实习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朱小燕 郭曲练 黄长盛关键词:麻醉学 局部脑氧饱和度用于评估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检验脑氧饱和度对于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恢复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变化。记录患者不同时点(基线值、第1次反应前、第1次反应时、意识恢复时)的MAP、心率、P_(ET)CO_(2)、SpO_(2)及左右两侧rSO_(2)(rSO_(2)‑L、rSO_(2)‑R),计算并比较ΔrSO_(2)‑L、ΔrSO_(2)‑R、ΔMAP、ΔHR(ΔrSO_(2)‑L、ΔrSO_(2)‑R、ΔMAP、ΔHR为该时点rSO_(2)‑L、rSO_(2)‑R、MAP、心率与基线值的差值)对应意识变化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结果110例患者中,与基线值比较,第1次反应时患者rSO_(2)‑L、rSO_(2)‑R、心率、MAP升高(P<0.05)。ΔrSO_(2)‑L、ΔrSO_(2)‑R、ΔHR和ΔMAP评估刺激无反应‑第1次反应的Pk值分别为0.973、0.949、0.844和0.667。110例患者中,有94例在第1次反应时即表现出意识恢复,而16例患者意识恢复延迟。与第1次反应时比较,16例意识恢复延迟患者意识恢复时rSO_(2)‑L、rSO_(2)‑R升高(P<0.05)。ΔrSO_(2)‑L和ΔrSO_(2)‑R评估第1次反应‑意识恢复的Pk值分别为0.729、0.718。结论rSO_(2)监测可有效评估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变化。 田影 程智刚 黄长盛 王云姣 郭曲练关键词:脑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