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宇辉

作品数:221 被引量:1,656H指数:2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2篇医药卫生
  • 82篇哲学宗教
  • 58篇文化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8篇儿童
  • 47篇青少年
  • 46篇少年
  • 41篇中学生
  • 41篇精神卫生
  • 36篇童年
  • 36篇童年期
  • 33篇健康
  • 27篇症状
  • 25篇自杀
  • 24篇自伤
  • 22篇亚健康
  • 22篇抑郁
  • 22篇自伤行为
  • 17篇大学生
  • 16篇抑郁症
  • 16篇抑郁症状
  • 16篇睡眠
  • 16篇自我伤害行为
  • 14篇心理

机构

  • 2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1篇教育部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安徽医学高等...
  • 6篇安庆医药高等...
  • 4篇沈阳市苏家屯...
  • 4篇安徽省马鞍山...
  • 3篇蚌埠医学院
  • 3篇淮南联合大学
  • 3篇阜阳职业技术...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蚌埠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213篇万宇辉
  • 109篇陶芳标
  • 31篇张诗晨
  • 30篇许韶君
  • 29篇孙莹
  • 23篇胡传来
  • 22篇郝加虎
  • 19篇伍晓艳
  • 19篇苏普玉
  • 10篇金菊香
  • 10篇齐秀玉
  • 10篇邢超
  • 9篇陶兴永
  • 9篇高国朋
  • 9篇马双双
  • 9篇段晓楠
  • 8篇张辉
  • 8篇徐亮
  • 8篇宋先兵
  • 8篇李迎春

传媒

  • 93篇中国学校卫生
  • 16篇中华预防医学...
  • 12篇中国公共卫生
  • 9篇卫生研究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国儿童保健...
  • 5篇中国校医
  • 5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淮海医药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9篇2024
  • 16篇2023
  • 21篇2022
  • 13篇2021
  • 18篇2020
  • 14篇2019
  • 17篇2018
  • 14篇2017
  • 18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亲密伴侣暴力演变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2022年
目的:分析亲密伴侣暴力(IPV)转变模式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11月-12月,选取安徽省两所医学专科学校的4211名大一年级学生开展基线调查(T1),1年后进行随访(T2)。采用IPV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大学生的IPV和抑郁症状,通过潜在转变分析(LTA)探讨IPV的变化模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PV不同转变模式和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潜在转变分析显示,70.6%的大学生T2与T1保持一致,其中64.0%的大学生持续低IPV,命名为低水平稳定组;6.6%的大学生持续高IPV,命名为持续高危组。22.4%的大学生高IPV转变为低IPV,命名为缓和组,7.1%的大学生从低IPV转变为高IPV,命名为恶化组。各转变模式中,相对低水平稳定组,缓和组(OR=1.37,95%CI:0.98~1.91)、恶化组(OR=3.68,95%CI:2.33~5.81)与持续高危组(OR=3.80,95%CI:2.37~6.09)与大学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结论:IPV随时间的转变与大学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减少IPV有益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防控。
汪瑞李书琴金正格钱燕蒋志成李若瑜张诗晨万宇辉
关键词:抑郁症状
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心理亚健康症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研究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心理亚健康症状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3330名,使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乡镇、城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84.46±23.38)、(188.10±24.00)、(192.09±23.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15,P<0.01);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91.48±25.24)、(186.37±2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8,P<0.01);学习日住校与不住校的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85.75±23.25)、(190.33±2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4,P<0.01)。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初中生(64.1%)低于高中生(68.9%),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6,P=0.002);不同性别、户籍、是否独生和学习日是否住校中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72、1.231、0.485、3.557,P均>0.05)。有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中学生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得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中学生(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中生、乡镇学生、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低健康技能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健康素养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从提高健康素养入手,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顾璇李红影汤建军万宇辉
关键词:亚健康中学生
安徽省临床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网络成瘾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安徽省3所医学本科院校(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中抽取1 41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轻度网络成瘾率为36.25%,中度/重度网络成瘾率为9.59%。影响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学校、父母的期望值、学习负担及学习能力(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男性高于女性(OR=1.48,95%CI=1.20~1.82),重点学校高于普通学校(OR=1.65,95%CI=1.34~2.03),父母的期望值高及中等低于期望值差的(OR=0.19,95%CI=0.05~0.71;OR=0.18,95%CI=0.02~0.67),学习负担重高于一般或低者(OR=1.23,95%CI=1.05~1.61),学习能力强低于一般或弱者(OR=0.61,95%CI=0.48~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安徽省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应针对性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季文平高荣张志华马双双万宇辉苏菲娅李文强左俊章飞郝君强孙业桓
关键词:因特网
大一年级学生失眠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症状的关联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失眠和负性情绪症状之间的关联,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大学生失眠症状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4—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淮南联合大学3 221名大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失眠情况、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症状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失眠和负性情绪症状之间的关联。结果 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7.5%,22.7%和7.8%。调整混杂因素后,失眠大学生产生抑郁、焦虑、压力等负性情绪症状的风险增加,OR值(95%CI)分别为5.09(4.05~6.41),4.89(3.91~6.12),6.39(4.82~8.48)(P值均<0.05)。中、低水平心理弹性与抑郁[OR值(95%CI)分别为2.86(2.06~3.97),8.77(6.44~11.93)]、焦虑[OR值(95%CI)分别为3.21(2.43~4.23),7.55(5.79~9.84)]、压力[OR值(95%CI)分别为2.48(1.53~4.01),7.17(4.61~11.16)]症状均存在正向关联(P值均<0.05)。失眠和心理弹性的交互项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症状存在交互作用,在同等失眠症状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越低,负性情绪症状检出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 大一年级学生失眠和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症状相关。为改善大学生负性情绪症状,应加强大学生睡眠健康教育和心理弹性的培养。
刘景张至贤金正格万宇辉
关键词:睡眠障碍精神卫生
慢性应激生物标志物发皮质醇浓度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中慢性应激生物标志物发皮质醇浓度(hair cortisol concentration,HCC)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方法 2016年3月在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1~3年级学生中成功收集1263份合格头发样本...
孙莹胡晶晶段晓楠来亚平方姣万宇辉苏普玉陶芳标
关键词:慢性应激青春期发育乳房睾丸容积
炎症因子与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和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2024年
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不仅直接损害个体躯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通过代际传递对子代心理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代际健康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得到广泛关注,其中,炎症因子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炎症因子、母亲ACEs和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两两关联,以及炎症因子在母亲ACEs对其子代的儿童青少年期心理行为问题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母亲ACEs代际影响的生物学基础,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控提供参考。
吴峻李若瑜万宇辉
关键词:母亲炎症因子儿童代际效应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亲子关系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关联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了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亲子关系与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联,为中学生NSSI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郑州、南昌和贵阳4个地区14500名在校中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亲子关系问卷、NSS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14.81%,男生(15.95%)高于女生(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中、高水平童年期虐待(OR值分别为2.23,3.27)以及低水平的父亲/子女和母亲/子女关系(OR值分别为1.80,1.36)均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P值均<0.01)。在低、中、高童年期虐待水平组,低水平的父亲/子女关系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36,1.34,1.56,P值均<0.05);在高水平童年期虐待组,低水平的母亲/子女关系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1.20,P<0.05)。男生在高水平童年期虐待组中,低水平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均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46,1.35,P值均<0.01);女生在各童年期虐待水平组中,低水平的父女关系均与其NSSI的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64,1.54,1.68,P值均<0.01)。结论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不良亲子关系均与中学生NSSI相关联,并表现为一定的性别差异。预防童年期虐待,改善亲子关系,有益于中学生NSSI的防控。
蒋志成徐慧琼汪姗姗李书琴宋先兵张诗晨万宇辉万宇辉
关键词:虐待儿童亲子关系自我伤害行为
月经初潮年龄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中心性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马鞍山市初三年级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结果月经初潮年龄偏早组的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与月经初潮年龄适中和偏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三年级时体型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其月经初潮年龄偏早,在青春中后期的BMI、腰围和腰臀比也较高。结论儿童期的肥胖、月经初潮年龄和青春期的肥胖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齐秀玉陶芳标万宇辉邢超
关键词:月经初潮肥胖症女(雌)性
健康素养和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目的 探讨健康素养、睡眠质量及其交互作用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某中学初一至高三的7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中国青少年互...
姚成玲杨蓉万宇辉许韶君张诗晨
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抑郁症状
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特点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方法采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我省某医科院校2 062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远离家人等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各生活事件应激量在男女生之间大多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进行心理教育。
宋玉梅万宇辉范引光叶冬青聂绍发
关键词:医学生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