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祥
- 作品数:1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二例
- 1987年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比较少见的疾病。Colocok等五年间38000次上消化道X线检查中,仅占0.013%[2]。自1983年以来我们曾遇到两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例1]女,21岁,住院号6178,反复发作性腹痛六年,近半个月腹痛腹胀,有时呈绞痛,腹部起包块,伴恶心呕吐,吐物为所进食物及胃液,有酸臭味。于1983年8月11日疑为空腔脏器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而收住院。
- 武冠军于海祥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胃肠型侧侧吻合压痛十二指肠降部蠕动波
- 承德地区254例胆石初步分析
- 1989年
- 本文对254例胆结石,按其类型进行初步分析;其结果为:以41~60岁组发病率最高,占69.7%;农民和女性占多数,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为多。
- 于海祥张学军武冠军常辉
- 关键词:胆结石胆道探查
- 肝总管癌2例
- 1989年
- 病历介绍 [例1]女性,52岁。发作性右上腹隐痛伴全身黄染1个月。查体: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及矾膜重度黄染。右上腹深压痛,肝脏肋缘下1.0cm,剑突下2.0cm,质地中等,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血GPT、AKP、Y—GT升高,HBsAg阳性。
- 韩杰于海祥
- 关键词:肝总管上腹肝区胆总管肝管
- 58例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后血象变化
- 1988年
- 本文分析58例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全部患者血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1),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明显。13.8%出现幼稚红细胞,67.2%杆状核白细胞增高,70.7%术后1月内淋巴细胞下降,但于二周左右开始相对升高。术后1个月内仍显示轻度贫血,认为与肝功能不良等因素有关。作者认为,切脾术后确实可改善门脉高压症所致的血细胞减损现象,但因只观察了28天,故远期效果尚难定论。
- 韩杰于海祥
- 关键词:门脉脾机能亢进血细胞计数
- 脾切除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治疗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45例
- 1990年
- 1982年初至1987末,我科行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4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着重对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手术操作方法及术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比较好的一种术式。
- 于海祥武冠军张学军常辉
- 关键词:手术外科
- 老年胆道疾病138例分析
- 1990年
- 1983~1988年共收治老年胆道疾病138例。其中手术治疗81例,痊愈68例、好转4例、退院4例、死亡5例;非手术治疗57例,痊愈32例、好转20例、退院1例、死亡4例。体会:老年胆道疾病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应早期诊断,并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武冠军于海祥
- 关键词:胆道疾病手术老年
- 胆囊息肉样病变10例
- 1991年
- 近年来,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报道及讨论也渐增多,证明本病并非少见。1988年以来,我科共收治10例,就诊断和治疗问题报告如下。
- 杨曙光于海祥张淑英
-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区腺肌瘤胆囊颈部
- 胆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1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1986年
- 胆道出血临床并非少见,占上消化道出血第四位[1、2、5、12]。Sandblom报告545例胆道出血原因分析,创伤260例(47.7%),感染性153例(28.1%)。而我国胆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感染性(占87%)。其中以胆道蛔虫最为常见,其次是胆管结石。出血多来自于肝内(占94%).
- 武冠军于海祥
- 关键词:胆道出血感染性非手术治疗
- 哺乳期急性乳房炎83例诊治体会被引量:3
- 1999年
- 王立平于海祥
- 关键词:哺乳期急性乳房炎
- 脾切除术对门脉高压症血象变化的影响
- 1992年
- 脾切除术作为门脉高压症治疗的一部分,已证实确可降低门静脉压力、解除肿大脾脏的机械性影响及纠正脾机能亢进。为探讨脾切除术对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血象的影响,我们对5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前后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病例资料1980年~1988年间应用脾切除或附加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5~68岁,平均39.2岁,病程9个月~21年。
- 韩杰程庆龙于海祥
- 关键词:脾切除门脉高压血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