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南 作品数:31 被引量:37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Becker-Mulligan偏好下的Sidrauski模型 冯旭南关键词:货币增长率 货币政策 政府支出 债务融资和掠夺——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以295家公司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动机。结果发现,无论是用短期债务融资还是长期债务融资来衡量,银行借款行为都反映了家族终极控制人的掠夺动机。具体表现为:终极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越大,负债融资... 冯旭南关键词:代理问题 债务融资 公司治理 文献传递 家族控制、治理环境和公司价值 被引量:51 2011年 本文以2007年年报披露的391家家族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家族控制、治理环境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由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家族控制人掠夺中小股东利益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抑制家族控制人的掏空动机。但当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非常大时,治理环境的约束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来自其它国家的实证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还发现,家族拥有的终极所有权和公司价值呈现倒U型关系。这说明,当家族的终极所有权较大时,其主要发挥"筑壕效应"而非"激励效应"。对终极所有权能否抑制家族控制人的掏空动机,我们应持谨慎态度。 冯旭南 李心愉 陈工孟关键词:公司治理 债务融资和掠夺--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47 2012年 以295家公司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动机。结果发现,无论是用短期债务融资还是长期债务融资来衡量,银行借款行为都反映了家族终极控制人的掠夺动机。具体表现为:终极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越大,负债融资的比例越高;在治理环境不完善的地区,这一特征尤其明显。这说明上市公司进行银行融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挥债务的治理效应,而是为了增加其可以控制的资源,为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提供便利。本文的分析有提醒金融监管当局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含义。 冯旭南关键词:代理问题 债务融资 公司治理 承销关系影响分析师行为吗?——来自证券分析师荐股和预测活动的证据 被引量:12 2012年 以2005--2009年间的分析师荐股和盈余预测活动为背景,本文探讨中国证券分析师活动的独立性。结果表明,承销关系对分析师荐股和预测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证券分析师更愿意对其隶属券商承销过的股票给出更为积极的评价。我们还发现,在盈余公告即将发布时,关联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乐观性却降低,盈余预测与真实值的相对偏差也更大。这说明,关联分析师具有盈余预测预期管理的动机,他们会以牺牲预测精确性为代价而在盈余公告即将发布时调低预测,使公司的实际每股收益战胜市场预期,从而博得公司管理层的好感。借鉴MalmendierandShanthikumar(2009)的说法,就是关联分析师的战略性扭曲动机非常强烈。 冯旭南关键词:分析师 盈余预测 参与成本、基金业绩与投资者选择 被引量:41 2013年 以2005~2011年间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本文首先分析基金投资者选择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基金投资者追逐绩优基金而抛弃绩劣基金。这说明,我国投资者非常看重基金经理的短期表现,优胜劣汰在基金业的竞争中得到了突出反映。此外,基金的风险水平、市场走势也对投资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接下来探讨参与成本对资金流量——基金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使用不同的基金公司特征作为信息搜集成本降低的代理变量,结果都表明:参与成本对投资者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结论对政策制定和财富管理行业具体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冯旭南 李心愉关键词:基金业绩 投资者选择 参与成本、基金业绩与投资者选择 以2005-2011 年间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本文首先分析基金投资者选择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基金投资者追逐绩优基金而抛弃绩劣基金。这说明,我国投资者非常看重基金经理的短期表现,优胜劣汰在基金业的竞争中得到了突... 冯旭南 李心愉关键词:基金业绩 投资者选择 文献传递 法律、经济转轨和金融发展——法和金融学研究综述 法和金融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核心成果是:法律至关重要。该领域主要研究法律对金融发展的作用,认为投资者保护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较全面地梳理了这一领域十年来的重要学术成果,突出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力图为我国金... 冯旭南 李心愉 陈工孟关键词:投资者保护 公司治理 转轨经济 文献传递 中国投资者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吗?——来自“业绩预告”效应的证据 被引量:35 2014年 用Baidu指数作为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代理变量,以2007-2011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事件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这一基本问题。结果表明,在"业绩预告"公布之前的四个交易日内,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力度日益增加,并在预告公布当日达到顶峰,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McNichols and Trueman(1994)关于"公开信息披露刺激投资者私有信息获取行为"的理论推断。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讨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否影响到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业绩预告"前投资者信息获取力度的增强,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即时反应却较弱。这说明,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行为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对"业绩预告"的信息作出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随着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增强,股票交易量也显著增加,从而呼应了信息获取影响股价变动的观点。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投资者具有信息获取能力。 冯旭南关键词:投资者行为 信息获取 业绩预告 控制和掠夺——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 在公司治理文献中,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以分散所有权结构为基础研究了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仅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 冯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