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凤媛

作品数:42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文学
  • 10篇老舍
  • 5篇新文学
  • 5篇教育
  • 4篇文化
  • 4篇小说
  • 3篇国文
  • 2篇大学时期
  • 2篇代文
  • 2篇叙事
  • 2篇学时
  • 2篇知识分子
  • 2篇中国文学
  • 2篇圣约翰
  • 2篇启蒙
  • 2篇人道主义
  • 2篇文教
  • 2篇文学研究
  • 2篇文艺
  • 2篇戏剧

机构

  • 33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41篇凤媛
  • 2篇李蕾
  • 1篇罗岗
  • 1篇王宇平
  • 1篇王鸿生
  • 1篇李海霞
  • 1篇倪文尖
  • 1篇文贵良
  • 1篇朱羽
  • 1篇谢昭新
  • 1篇蔡翔
  • 1篇倪伟
  • 1篇刘勇
  • 1篇高明
  • 1篇李国华
  • 1篇陈越
  • 1篇沙垚
  • 1篇田延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学术月刊
  • 3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戏剧艺术
  • 1篇语文学习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传记文学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史林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话语生存论到现代汉语诗学:回归新文学本位研究——文贵良教授访谈被引量:1
2021年
一、话语研究的动因和理论自觉文老师好,非常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首先要对你表示衷心祝贺,就在不久前你的论文《从"闹"说起——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翻言"问题》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奖。在这篇文章中,你独出机杼地创造了"翻言"这个词,它既是小说中"翻身""翻心"这些主题词的一种巧妙延伸,也非常恰当地体现了你长期以来深耕的话语研究的特色,即你的话语研究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形式的研究,而是融合了话语研究、语言研究、叙事研究,甚至是思想史研究等诸多方法和思路的一种综合性的研究,这也是你努力建构的"话语生存论"的一种研究特色: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个话语生存论构建最初的动因是什么?
文贵良凤媛
关键词:现代汉语诗学话语研究叙事研究思想史研究生存论
异域体验和老舍世界主义思想的形成
2023年
老舍世界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他1920—1940年代在英国、南洋和美国的三次异域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五年的英伦经历赋予了老舍放眼看世界的眼光,以及对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代价值观的接受,同时身处异邦的弱国子民境遇又催生了他的国家意识及对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思维的高度警惕。南洋经历让老舍东西方文化双向批判的思路增加了“南洋”维度,他一方面以孩童视角中的新南洋颠覆了西方人的东方主义式书写,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去建构一个以东方弱小民族的联合为主体的理想的东方世界,这也成为老舍世界主义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40年代的抗战和战后的访美经历,让老舍既开始对理想的东方世界是否可能存续发生怀疑,又深刻体会到冷战背景下东西方阵营对垒背后的意识形态力量,进而意识到要超越冷战思维追求人类社会和谐平等相处的必要性,至此老舍已经建构起了以国家意识为底色,以文化审视和文化重造为途径,以承认人类间的差异,并以人类的和平共存为最终目标的世界主义思想。
凤媛
关键词:老舍世界主义
新课程与新文学观:周作人1920年代燕大新文学课程建设再探被引量:2
2020年
关于周作人1922年出任燕大国文系"现代中文部"(theDepartmentofModernChinese)主任,并开设新文学课程的相关事实,学界近年来已有过一些讨论。王翠艳认为,周作人的到任,和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胡适从中斡旋、司徒雷登"中国化"的治校理念、周作人对于基督教所持的包容立场及其当时在北大"多余人"的尴尬处境多有关联。
凤媛
关键词:翻译课文学学科国语教育
用“戏剧”的方法打开老舍——从小说《离婚》到话剧《老李对爱的幻想》
2019年
方旭对小说《离婚》的改编,既体现了他对小说原著内涵的精准把握和揣摩,同时也通过带有他个人印记的"戏剧化"的方式。小说《离婚》成全了舞台上《老李对爱的幻想》的成功,同时《老李对爱的幻想》又在当下的时代文化语境中再度成功"复活"和诠释了这部小说,让《离婚》凸显出了超越于时代社会之上的普泛性的意义和价值。
凤媛
关键词:《离婚》老舍
早期老舍与宝广林之关系考论——以宝广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宗教思想为切入点被引量:3
2017年
宝广林深受自由派神学思想的影响,他对基督教义持有的多元开放的态度、以基督教救国救世以求世界大同的理想,以及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工作导向,都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正在寻找新的价值皈依的老舍惺惺相惜。另一方面,宝广林在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中所体现出的坚执自信的态度,为求教会自立和差会之间的交涉斡旋,更让原本就对洋教态度暧昧的老舍感到同声相契。当然这并不代表老舍对宝广林的宗教观点全面服膺,宝广林和老舍之间的关系,有相互认同、彼此欣赏的思想遇合,也有彼此相左、对话互补的部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保持一种亲密合作的同人关系。
凤媛
关键词:宗教思想
《上海文学》的都市想象:以1990年代为中心
2013年
90年代,"都市"和"都市化"不仅是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为旨归的《上海文学》昂然前行的主线和关键词,也成为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刊物一方面坚持以多种形式对都市问题的讨论、描述和呈现,显示出其都市想象的图景和脉络,使得其在同类刊物中始终处在一种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对自身的结构调整,打造出一种多元化、开放式的刊物风格,使得其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种新的局面和角色定位,进一步营建和巩固自己的"文学场",进而参与到愈加复杂的社会文化结构中。从这两点而言,九十年代的《上海文学》凭借它的都市表述以及它自身的都市生存境遇,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建构的目标。
凤媛
关键词:都市想象
“新青年”如何被“教育”?——从老舍早期创作看其反思“五四”的一种视角被引量:1
2020年
从《老张的哲学》到《赵子曰》,老舍成功地完成了从教育者到新文学作家的身份转变,他充分借助教育者的阅历、眼光和立场,通过写作实现了对民初到五四时期中国教育界生态以及五四运动的审视和反思。在老舍看来,一路高歌猛进的新式教育改革和五四运动因为历史的机缘互为力量,但这些并非都是正向发展的力量,他以一种既旁观又介入的方式看到了这些历史力量背后的某种龃龉、偏差和逆反,从而建构起“知识救国”的缓进改良之路。可以说,老舍是从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朴素立场出发,对五四运动成败得失的影响及其未来出路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和看法,这和主流评价史中对五四运动一边倒的正面评价显示出了分歧,但也因此更显可贵。
凤媛
关键词:老舍《老张的哲学》
城市发展视野中的京味文学被引量:2
2006年
2005年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将文化名城确定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标志着北京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此不断丰富的城市形态与寻求新变的京味文学之间构成了一种更加明确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新的城市定位带来了城市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城市文化形态的全方位的改变,也必然拓展京味文学的表现空间,从外部为京味文学的新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京味文学在新的历史契机中不断孕育新的生长点,强化自身的文化内涵,因而在北京城市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成为保持和彰显北京文化特色和品格的重要角色。
凤媛李蕾
关键词:京味文学城市形态
来华西士的汉语教科书与清末语言变革——以莫安仁的《官话汇编》为例
2024年
英国传教士莫安仁的汉语教科书《官话汇编》是重新理解和思考近代来华西士的汉语实践和晚清切音字运动之间复杂关系的一个重要代表。莫安仁在《官话汇编》中表现出对戴侗《六书故》及其汉字观的高度欣赏,并充分吸纳了其“因声求义”的语言研究方法。《官话汇编》中提出的“现代官话”概念,提升了其适用人群的社会等级,强调了其之于中国社会现实变革的意义,从概念建构、价值提升和教学实践层面为一种统一的民族标准语的形成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劳乃宣等主导的切音字运动的转向及相关主张,在《官话汇编》中也得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回响和发展。
凤媛
关键词:切音字运动汉语教科书
基督教大学里的新文学:“五四”时期圣约翰大学的国文教育改革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素来以英语教育著称的圣约翰大学进入20年代后,开始以国文教育改革作为追求基督教教育"本色化"的重要途径。在这其中,校长卜舫济及校方在传统文学和新学制国语课程标准之间的调和与平衡,国文部主任孟宪承从教育学的实践角度对"五四"时期国文教科书的诸多反思,国文教授钱基博开讲"现代中国文学史",试图寻求一种兼顾新旧言文、博通古今的学术规范,以及国文部教师何仲英、洪北平等在教学实践中对白话文的大力倡导等,构成了20年代前半期圣约翰国文教育改革充满张力的复杂面貌,折射出置身于当时激烈的民族化浪潮中的基督教大学在追求"本色化"还是"基督化"、"现代"还是"传统"、"文言"还是"白话"之间的微妙抉择。
凤媛
关键词:卜舫济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国文教学白话文运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