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玲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抒情
  • 2篇审美
  • 2篇文学场
  • 2篇写作
  • 2篇美学
  • 1篇当代女性
  • 1篇寻根
  • 1篇寻根文学
  • 1篇意识形态化
  • 1篇占位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人
  • 1篇政治人格
  • 1篇政治抒情
  • 1篇政治意识形态
  • 1篇政治意识形态...
  • 1篇治人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价值

机构

  • 8篇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刘东玲

传媒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伤痕文学再思考被引量:8
2007年
伤痕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文学思潮,距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文学潮流及写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重新回头反思伤痕文学的历史价值是必要的。
刘东玲
关键词:伤痕文学文学思潮文学潮流历史价值
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审美转型被引量:3
2006年
现代文学在20世纪40至50年代从文学观念到审美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与文学体制化密不可分。文学体制化的核心是国家的组织制度,而这种组织制度所代表的是国家意识形态权威的强制力量。这种强制力量有无形的精神力量,如意识形态权威的影响、对作家的思想改造;也有有形的物质力量,如文学生产的体制化。同时,作家个体人格构成的主观因素与这些客观因素相互纠结,最终促成了作家向体制化文学写作的转型。
刘东玲
关键词:文学场占位政治人格
孙犁的战时浪漫主义写作美学被引量:1
2005年
唯美的抒情风格、优美的意境、口语化的语言构成了孙梨早期作品的写作特征,而孙犁早期创作又是个体经验写作与政治抒情写作的糅和,且在政治抒情写作大背景下实现了个体写作。
刘东玲
关键词:政治抒情
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误区被引量:1
2005年
论文选取了三位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阐释当下女性文学写作的大致走向:张洁的情感叙述方式,注重对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追求;陈染个人化的叙述方式,只关注个体的生活,尤其注重追寻个体女性身份的精神轨迹,是极为感性化的叙述方式;卫慧欲望化的叙述方式则完全滑向个体的身体欲望、消费欲望的叙述。
刘东玲
理论与实践:寻根的悖论——以《爸爸爸》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在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许多年青作家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而不再盲目的跟随批判的大方向,开创了从细微处寻找文学出路的局面。他们的创作被形象地称为“寻根文学”。这种对文学本体意识的探索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学政治意识形态化影响的超越。
刘东玲
关键词:《爸爸爸》政治意识形态化寻根文学悖论民族文化心理
抒情的力量——沈从文文学风格形成论
2006年
论文立足于文学创作背后的文化氛围与沈从文审美风格自觉形成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成就了沈从文独特的个人审美风格,但同时也限制了沈从文对于自我风格的超越。
刘东玲
关键词:情绪宣泄审美自觉文学场
从抒情到反思——孙犁创作美学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对孙犁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进行审美解读,对其审美风格的变化进行界定,认为孙犁创作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由早期唯美浪漫主义风格向后期精粹现实主义风格转变的特征。基于风格改变的事实,探求转变的深层因素,认为其审美风格的转变是由作家精神气质的变化决定的,从影响其精神气质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人生活境遇、社会历史氛围、文化积累,阐述其精神人格的构成变化,影响和决定了孙犁审美风格的转变。
刘东玲
关键词:人文价值历史反思
不可超越的抒情——沈从文后期文学创作发展论被引量:1
2005年
考察沈从文自觉文学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后期文学探索的困境,结合他个体人格构成及气质特征,呈示出抗战时期,沈从文由于与现实湘西经验的疏离,知识理性的一再缺失,最终无法完成审美理性的超越,使其创作走向停滞。
刘东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