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耕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覆土时空优化研究
- 2018年
- 科学确定有覆土需求的地块,是耕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工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采用信息熵法构建了规划期内山地丘陵区耕地耕作层覆土需求优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覆土优先度综合分值划定近期覆土区、中期覆土区、远期覆土区.结果表明:1)基期(2013年)至规划期(2020年),非农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的现象覆盖了研究区大部分区域,覆土区总面积为648.27hm^2;2)基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用地条件,采用熵权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出2013-2020年江津区覆土优先度综合分值Q,Q≥0.49的覆土区域划为近期覆土区,0.35≤Q<0.49的覆土区域划为中期覆土区,Q<0.35的覆土区域则划为远期覆土区;3)近期覆土区覆土迫切性较高,具有较强的社会可行性,应优先安排耕层土壤覆土工程;中期覆土区优先度次于近期覆土区,为后备覆土区域;远期覆土区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总体来说该区域覆土迫切度较低,覆土社会可行性不高.因此,覆土改良不仅要考虑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还应考虑社会条件和用地条件,而确定合理的覆土时序和覆土区域则关系着耕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工程的投资、工期和效果.
- 张国栋魏朝富陈心佩信桂新刘卫平
- 关键词:信息熵
- 基于PSR模型典型山区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耕地集约利用对地区特别是民族山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凉山州)为例,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20.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凉山州2005-2014年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较大,2011年后增幅逐渐增强,状态、响应、压力子系统依次对耕地集约利用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三大子系统也相互影响.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为:自然条件、工程政策措施、经济水平、人口与投入等因素.研究得出:凉山州耕地集约利用变化与PSR模型的三大子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所选指标较好体现凉山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符合凉山州实际,证实PSR模型的普适性的同时体现出凉山州耕地集约利用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 廖仕梅刘卫平魏朝富谢德体倪九派
-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驱动力
- 丘陵山地土地整治区与非整治区景观梯度格局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以重庆市綦江区2001—2013年土地整治项目布局图为基础,利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土地整治区与非整治区景观梯度格局特征。由此得出:地形地貌决定了丘陵山地非整治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土地整治工程显著地改造了整治区景观格局。建议今后仍应积极开展耕地整治工作。
- 阎叙酉刘卫平魏朝富
- 关键词:土地整治梯度分析
- 微地貌及气候对山坪塘空间分布及灌溉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山坪塘在丘陵区农田灌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作用,揭示丘陵区山坪塘的空间分布及灌溉能力,可为山坪塘等小型水源工程整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缓丘区、低丘区和中丘区3个小尺度丘陵地貌区为样区,利用1∶2 000地形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Arc GIS软件提取了样区内共计85口山坪塘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并在1961—2010年气象数据基础上从供水能力和集水区水土资源利用的角度探讨了不同微地貌条件下的山坪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缓丘区山坪塘平均蓄水面积(3 371 m2/口)及景观面积比(171.64 m2/hm2)均明显大于低丘区和中丘区,低丘区和中丘区山坪塘平均蓄水面积及景观面积比相当,中丘区山坪塘空间分离度明显小于缓丘区和低丘区。2)缓丘区山坪塘地形指数平均值14.34,明显大于低丘区(11.81)和中丘区(11.35),3个样区山坪塘蓄水面积与地形指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山坪塘蓄水面积随地形指数大致呈现指数变化趋势,且变化的敏感性在样区之间存在差异。3)山坪塘灌溉保证能力总体上均随着蓄水面积的增大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灌溉保证能力在样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缓丘区和中丘区山坪塘灌溉保证能力相当,但明显高于低丘区。因此,丘陵区地形条件是山坪塘空间格局的决定因素;山坪塘位置的地形指数是导致山坪塘蓄水容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农田灌溉需要是人为活动导致山坪塘数量及容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集水区地形条件和气候因子能间接影响灌溉需水量,是影响山坪塘特征的根本原因。
- 刘卫平钟守琴魏朝富
- 关键词:灌溉地形气候因子丘陵区
- 基于土地整治的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被引量:20
- 2018年
-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 王婕魏朝富刘卫平钟守琴信桂新
-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
- 基于“三生”视角的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功能分区——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被引量:20
- 2018年
- 采用"三生"功能指数测算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街镇地形差异较大,其"三生"功能指数随立地条件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生产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22),生活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95),生态条件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负(r=-0.134)。(2)结合聚类结果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分为4个土地整治区,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 王婕魏朝富刘卫平钟守琴张国栋
-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
- 乡村转型视角下山地丘陵区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与分区被引量:4
- 2018年
- 乡村发展转型下,结合地理空间差异探讨农地规模经营,对厘清山地丘陵区规模经营条件空间差异及经营模式分区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为研究区,并以乡村转型发展为研究视角,运用Pearson分析方法对村域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探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地规模经营条件进行评价及分区。结果表明:水田面积比重、流转租金、农村剩余劳动力指数、灌溉保证率、道路网密度与农地规模经营呈显著正相关,地块细碎化程度、坡度及距城镇距离等与农地规模经营呈显著负相关;农地规模经营条件空间差异显著,可分为规模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拓展区、山地农业特色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因此,山地丘陵区农地规模经营应全面考量经营条件并引导经营模式分区配置。
- 廖仕梅刘卫平谢德体谢德体
-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
- 西南丘陵区小流域蓄水池优化选址(英文)被引量:1
- 2014年
- 该文以保证蓄水池合适的汇水面积和实现最大程度自流灌溉为目标,同时考虑了丘陵地区地形高差的"天然优势",提出了丘陵地区蓄水池选址的方法。在研究区地形数据和研究时段降雨数据的基础上,以保证200 m3蓄水池汇流量和流域作物7至10月份灌溉需水量为目标,通过设置合理的集水工程选址约束条件,利用Arc Gis水文分析、叠置分析及空间查询等空间分析工具筛选出65处适合修建200 m3蓄水池的位置。经计算得到蓄水池平均汇水面积为0.31 hm2,在当地降雨条件下能够保证200 m3蓄水池的汇水量。选址优化后蓄水池能够对流域内近50%的农田进行自流灌溉,较好地实现了保证蓄水池灌溉效用和降低灌溉成本的统一。该选址方法可指导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阶段不同规格蓄水池的选址,也可为其他类型雨水集蓄工程选址提供借鉴。
- 刘卫平刘涓魏朝富
- 关键词:降雨灌溉丘陵地区蓄水池
- 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田块特征——以重庆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参数设计的技术要点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重庆山地丘陵区2010—2015年间实施的28个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其对耕作田块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选址方法:地形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为禁止建设区,地形坡度在25°以下的区域为有条件建设区,其中,15°以下的区域为重点建设区。在地形坡度<6°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A)重点布设条田与缓坡地;在扣除类型区A的基础上,地形坡度<1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过渡区域(类型区B),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均可布设;在扣除类型区A和B的基础上,地形坡度<2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C)主要布设梯田与梯地。(2)工程设计参数: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的田块长度宜分别设置为50—200、50—200、30—200及50—300 m;田块宽度宜分别设置为30—100、10—30、5—20及50—100 m;条田与梯田的田面坡度均为0°,梯地与缓坡地的田面坡度宜分别小于10°与6°;条田及缓坡地的田坎一般均可采用夯砌土坎,但如果其土壤特性不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时,亦可采用条石或块石为主材进行修筑。而梯田与梯地则可分别采用浆砌条石与干砌条石,但如果区域内条石匮乏,其运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以满足工程稳定性为前提,亦可采用浆砌块石或夯砌土坎。(3)对田块特征的影响:耕作田块修筑工程打破了
- 钟守琴刘涓刘卫平魏朝富
-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
- 基于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土地整治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这也是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概念首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表明了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位置和国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视。近年来,土地整治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农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产品需求增长并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越发展现出其优越性。新时期应在考虑丘陵地区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家庭农场的特点,借助其特殊的组织形式,高效开展并逐步完善丘陵地区的土地整治。
- 刘卫平廖兴勇王永啟
- 关键词:土地整治家庭农场丘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