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彦顺

作品数:64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哲学宗教
  • 18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时间性
  • 17篇美学
  • 17篇美育
  • 13篇审美
  • 12篇美学思想
  • 10篇美育思想
  • 6篇身体
  • 6篇审美生活
  • 6篇礼乐
  • 5篇文学
  • 5篇美育理论
  • 4篇艺术
  • 4篇美学精神
  • 4篇教化
  • 3篇电影
  • 3篇主义
  • 3篇文艺
  • 3篇席勒
  • 3篇礼乐教化
  • 3篇空间感

机构

  • 57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1篇刘彦顺
  • 1篇张萍萍
  • 1篇曹月芳
  • 1篇房赞赞

传媒

  • 6篇社会科学辑刊
  • 4篇美育学刊
  • 3篇文艺争鸣
  • 3篇求是学刊
  • 3篇当代电影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强化的栖居——论南朝园林的空间
2012年
从整体上看,南朝的园林设计水平在历史上还远未达到基本成熟的水准,值得称道的只是那强烈的江南地域精神、觉醒了的栖居意识与对江南风物的喜好乃至癖好,并以栖居意识为核一D。自栖居意识而言,亦如海德格尔所说:“栖居的真正困境并不仅仅在于住房匮乏。真正的居住困境甚至比世界战争和毁灭事件更古老。真正的栖居困境乃在于:终有一死的人总是重新去寻求栖居的本职,他们首先必须学会栖居。”④南朝园林所反映出的空间感正是这种鲜活的“我在这里”而不是“神在这里”、“皇上在这里”的个体栖居感。这种个体栖居感是通过强烈的江南地域精神具体展现出来的,在南朝那里,则是通过对陈设于园林空间的某些自然物的爱好甚至癖好展现出来的,比如对于“竹”的爱好。
刘彦顺
关键词:空间感栖居园林南朝世界战争
“公共阐释论”与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空间性、同时性——论“强制阐释论”与“公共阐释论”的内在关联被引量:4
2018年
在"强制阐释论"与"公共阐释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这就是审美活动作为流畅的时间意识或时间视域。在这一前牵后挂、晕圈化的愉悦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指向审美对象,且这一时间意识是由审美主体与特定的、高度固化而不可能进行化约、改易的构成艺术作品诸因素之间的空间性关系所奠基的。西方当代文论中的"强制阐释论"倾向就是以科学主义的无时间性、非时间性来僭越审美活动的时间性,取消了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流畅性及其空间构成的固化。就"公共阐释论"而言,不管是个体的还是群体性的针对文本的审美活动,都会呈显原发性的、前反思的、前理论的公共状态,而且这一公共状态的内在机制正是"同时性",也就是高度固化的、时间意识相位完全一致的审美活动作为域状时间在不同审美主体之上的演历,文本自身的意蕴与阐释活动自身的意义皆然,审美共同体的产生正是审美时间视域的再生产。
刘彦顺
关键词:空间性
论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概念被引量:1
2008年
王国维针对中国古典美学中过于强调"善"的倾向,提出应以游戏、形式与时间为核心概念建构新的美学知识体系。他对审美时间与形式、游戏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以此介入和提升国民的日常生活质量,而且"意境"理论在此概念上才能得到更彻底也是最准确的解读。
刘彦顺
关键词:游戏
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2009年
本文认为,梁启超在反思西方哲学要么偏执于于主体,要么偏执于客体的基础上,提出"人生"存在于"主客之间",并主要借助佛教哲学之精义,对由"主客之间"而产生的"时间性"构成做了精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审美生活中"时间性"问题之思,涉及审美意识的时间性构成、阅读过程分析以及国民情感生活的重建与教育等关键问题。
刘彦顺
关键词:审美生活时间性
“艺术使时间的齿轮停顿了”——叔本华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之二被引量:3
2016年
叔本华哲学是典型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表象"是主客不分离的、原发性的生活本身,而"意志"则为"表象"提供源源不绝的推动力,尤其是提供未来时间涌出的可能性,可见时间性是其思想的机杼之一。在美学思想上,叔本华认为艺术作品可以理想地呈现位于"意志"与"表象"之间的"理念",而"理念"则是意志时间化的直接、直观呈现,以"理念"消除"根据律"的内涵就是使时间的齿轮停顿了,也就是以无欲之时间暂时中止"意志"、"欲望"之时间。
刘彦顺
关键词:叔本华时间性美学意志
涌动着的意义——论什克洛夫斯基文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快感,而且此阅读快感体现为涌动着、兴发着的时间性过程,因而他从"注意"的自动化及其被打破出发,针对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认为三种语言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奠基于文学作品语言之上的阅读快感是直观的、新鲜的、新奇的,不仅强度被增强,而且长度被延长。在其论著中,对作品中"延缓"、"阻滞"等的精彩分析都透露出他对文学阅读过程这一内时间意识构成的远见卓识,而且在晚年更提出文学作品意义存在的运动性思想,来反对结构主义(雅各布森)过于执著于对文学作品形式进行孤立分析的倾向。
刘彦顺
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时间性陌生化
论黑格尔美学中的“身体”与“时间性”的缺失被引量:1
2012年
黑格尔美学在根本上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美学,其根本的基点在于从一个纯主观的教条——"理念"出发,衍生出"心灵"高于"肉体"的美学观,而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不仅在"时间性"上把"美的理念"体现为一个具有自身内容的孤立发展"过程",从而不可能把"审美生活"的"时间性"理解为"主客不分"的"整体性",而且这一美学观也必然忽视"身体"诸感官在"审美生活"整体中复杂的"时间性"构成,因而,黑格尔美学在整体上呈现为仅仅能够描述与阐释一小部分纯粹艺术品的"艺术美学"、"视听美学"或"残象美学"。
刘彦顺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身体时间性
从“时间性”论生态美学对象的完整性被引量:2
2013年
生态美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在于其研究对象——与生态相关的审美生活,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完整的,这是生态美学的首要问题;它体现为审美主体在生态环境中的具体生活体验,在其基本的构成上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及其时间性三个要素,具体而言,是审美主体的体验奠基于生态环境诸物的质料之上,在时间性上的整体特征是审美主体"始终"指向生态环境;具体而言,这种时间性又有两种基本的可能性,其一是描述生态审美生活的内时间意识的静态构成,其二是从"意义"与"价值"角度,阐述此内时间意识得以形成的动力及其机制,并与艺术美学、设计美学进行比较。
刘彦顺
关键词:生态美学时间性质料
论叶朗的美育思想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认为,叶朗先生的美育思想是其审美活动论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自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叶朗先生先后对于美育的本质论提出了人道主义说,对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作出了全新的探讨,并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极富创见的提出与论证了美育的经济功能。
刘彦顺房赞赞
关键词:美育人道主义德育
以“无时间性”消弭审美丰富性——论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被引量:3
2017年
柏拉图美学思想是其"相"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相"作为"普遍性原则"在时间性上的体现就是"无时间性",由此出发,柏拉图把知识论中概念产生的过程与神学思想中的身心二分、灵魂独存的思想完全运用于美学思想。自前者而言,概念产生的过程是经由否定或者化约感官对具体对象的感受来进行的,其最终得到的概念一如柏拉图所形容的——永恒、不变化等等,是不具有时间特性的;自后者而言,他倡导禁欲主义美学,力图把来自肉身的美感消除殆尽,经由或者利用一个个具体的审美活动去达到"美本身"。而审美活动的价值却恰恰在于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不分离"且必定呈现为一个流畅、愉悦的内时间意识过程,因而,柏拉图不仅把审美活动的时间性完全抽空,而且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审美价值的湮灭与审美丰富性的消弭。
刘彦顺
关键词:柏拉图时间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