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志平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吡格列酮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格列酮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MAFA
  • 2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大鼠骨髓
  • 2篇大鼠骨髓间充...
  • 1篇蛋白
  • 1篇乙酰半胱氨酸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细胞
  • 1篇糖毒性
  • 1篇吡咯列酮
  • 1篇细胞分化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李裕明
  • 4篇刘志平
  • 3篇邓丽萍
  • 3篇方海宁
  • 1篇陈璐璐
  • 1篇李丽华
  • 1篇高海波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糖对INS-1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PDTC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高糖毒性对INS-1细胞胰岛素基因及其转录因子PDX-1和Maf A表达的影响,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的保护作用,探讨"糖毒性"的生化机制。方法分别以4.0 mmol/L葡萄糖(NG组)、16.7mmol/L葡萄糖(HG组)及16.7 mmol/L葡萄糖+50μmol/L PDTC(HG+P组)培养INS-1细胞,48 h后,离心收集细胞,提取总RNA,以real-ti me PCR法检测胰岛素基因及转录因子PDX-1和Maf A的mRNA水平。结果HG组与NG组比较,胰岛素mRNA的表达下降了64.9%(P<0.05);PDX-1 mRNA的表达下降了82.3%(P<0.01);Maf A mRNA的表达下降了80.9%(P<0.01)。HG+P组与HG组相比,胰岛素mRNA的表达则提高了6.67倍(P<0.05);PDX-1mRNA的表达提高了7.52倍(P<0.05);Maf A mRNA的表达提高了5.70倍(P<0.01);而与NG组相比,胰岛素、PDX-1和Maf A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毒性"可以通过激活INS-1细胞内的NF-κB途径,使胰岛素转录因子PDX-1和Maf A的表达下降,而导致胰岛素基因表达下降,抑制NF-κB可起到保护作用。
刘志平李裕明方海宁邓丽萍
关键词:糖毒性PDX-1MAFA核因子ΚB
硫氧环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INS-1细胞中硫氧环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达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艾塞那肽(Exenatide,Ex-4)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含11.1 mmol/L葡萄糖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INS-1细胞,当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转入含有4.0 mmol/L葡萄糖(NG组)、16.7 mmol/L葡萄糖(HG组)及16.7 mmol/L葡萄糖+10 mmol/L NAC(HG+N组)、16.7 mmol/L葡萄糖+100 nmol/L Ex-4(HG+E组)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8 h;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XNIP、胰岛素基因及胰岛素转录因子MafA的mRNA水平。结果HG组与NG组比较,TXNIP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胰岛素mRNA、MafA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G+N组、HG+E组与HG组比较,TXNIP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胰岛素mRNA、MafA mRNA的表达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通过介导TXNIP的过度表达而导致胰岛素基因及MafA表达下降;特异性地抑制高糖下TXNIP的过度表达可以恢复胰岛素基因及MafA的表达。
高海波李裕明李丽华刘志平陈璐璐
关键词:MAFAN-乙酰半胱氨酸
葡萄糖及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糖浓度下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和吡格列酮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扩增,在诱导成脂培养基(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中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实验分为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50mmol/L)及正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两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0.1,1μg/ml)干预分化过程各21天,油红O(Oil Red O)染色鉴定分化后的脂肪细胞,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LPL,PPAR γ mRNA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培养21天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随糖浓度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增多,PCR结果显示HG+NC组比NG+NC组LPL,PPAR γ mRNA表达分别增加1.40倍(P<0.05)和1.63倍(P<0.05),在两种糖浓度下,分别加入吡格列酮后脂肪细胞分化均显著增加,数量明显增多,体积明显增大。与NG+NC组相比,NG+LP组LPL和PPAR γ mRNA表达分别增加1.43倍(P<0.05)和1.50倍(P<0.05),NG+HP组mRNA水平增加更明显,达2.41倍(P<0.05)和2.17倍(P<0.05),HG+HP组和HG+LP与HG+NC组相比,HG+LP组和HG+HP组LPL和PPAR γ mRNA表达递增。结论高糖会促进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机制。吡格列酮有显著增加B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其诱导成脂分化的效应越明显。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增多而向成骨细胞分化减少从而导致成骨作用减弱,这可能是吡格列酮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方海宁李裕明刘志平邓丽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吡格列酮骨质疏松
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体外观察葡萄糖与吡格列酮(PIO)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OB)分化的影响,探讨二者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大鼠长骨骨髓分离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糖浓度(5.6、25、50mmol.L-1)与PIO(0.1μg.mL-1)干预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21d;茜素红染色、光镜计数矿化率;realtime PCR测定OB的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转录因子Runx2 mRNA表达,进行不同糖浓度组间及PIO干预后的变化比较。结果随糖浓度升高,矿化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5.6mmol.L-1)相比,25mmol.L-1糖浓度组降低了21%,50mmol.L-1糖浓度组降低了5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LP、BGP、Runx2 mRNA表达也均降低,与对照组(5.6mmol.L-1)相比,25mmol.L-1组的ALP、BGP、Runx2 mRNA表达分别降低了21%、12%、1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0mmol.L-1组的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下降也具有显著性(P<0.05)。在3种糖浓度下,与相应组未加PIO相比,PIO干预组,矿化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20%、25%、2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糖抑制BMSCs向OB分化,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在高糖条件下,PIO干预可加强抑制BMSCs向OB分化,这也可能是PIO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邓丽萍李裕明方海宁刘志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吡咯列酮成骨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