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宏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陕西省2002~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被引量:38
- 2008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2-2006年采集8个监测点内的7大类市售食品共计2772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弯曲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772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菌765株,总检出率33.67%。其中生肉类、水产品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31%(536/969)和43.50%(144/331),其次熟肉制品检出率17.57%(71/404)。监测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各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6.68%和9.15%;0157:H7检出率为0.66%;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达30.15%;生猪肉、生禽肉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达14.81%和26.07%。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9个血清型,并发现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和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5年对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高危食品及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 张芳马国柱潘立刘长宏王安礼李雪梅连西兰石一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食品安全
- 2002年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被引量:11
- 2003年
- 为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2 0 0 2年对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监测 ,在 5个监测点采集 6类 4 6 8份食品样本 ,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E .coliO15 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共分离到沙门氏菌 4 4株 ,E .coliO15 7∶H75株 ,单增李斯特氏菌 35株。以生肉类食品的污染率为高 (38 5 % )。分离的E .coliO15 7∶H7菌株中有 1株具有stx2、hly、eae毒力基因。调查结果提示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 马国柱王安礼刘长宏连西兰潘立张芳
- 关键词:食品卫生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
- 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想结合。结果:检测三地15类22种2960份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916份,目标菌检出率30.95%。沙门菌、阪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7.78%、31.12%、24.75%、24.48%、15.56%。生猪肉、生牛肉、生禽肉、生羊肉、水产品、速冻类、速冻类荤馅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6.50%、10.96%、20.58%、10.77%、15.92%、12.66%、24.10%。在时间上以05年最高07年最低。在空间上陕北高于关中高于陕南。结论:要严把生肉尤其是鸡、鸭、鱼肉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关口,防止生肉食品变质;把握关中陕北人口密度高流动大特征的食品卫生工作;落实监管措施,促进食品安全。
- 席昭雁汪改宁薛行彩吴荣刘岭张芳潘立马国柱刘长宏李雪梅王安礼岳永杰孙永利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
- 陕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6年本省不同地区不同食品中收集到的123株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10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方法对携带呕吐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用Bio Numeric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3株蜡样芽胞杆菌均携带有毒力基因且均携带3种以上,最多携带9种。nhe基因和ent FM基因是本省的主要毒力基因。不同地区溶血素hbl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食品bce T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株携带呕吐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的PFGE结果显示没有聚集性。结论本省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基因型多样,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的毒性威胁,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 李文涓刘东立马琳刘长宏马国柱
-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陕西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监测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情况。方法 2002-2007年检测陕西省8个监测点的14类2 960份食品,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 960份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污染230份,沙门氏菌检出率7.77%。其中生猪肉、生牛肉、生禽肉、生羊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9.10%、21.93%、11.63%、16.59%;熟肉和水产类为检出率5.76%、3.83%;奶类、速冻米面等食品中未检出。在时间上,以2005年检出率最高,2007年最低。在空间上,陕北高于关中高于陕南(χ2=12.16,P<0.01);病原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8个血清型,发现了陕西省未曾报道的Q群和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结论要在努力把关生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和严格控制熟肉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防止肉食品变质;根据关中、陕北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的特征开展食品卫生工作,落实监管措施,防范新种群菌株的扩散,保障食品安全。
- 席昭雁张阿峰吴荣张芳潘立马国柱刘长宏李雪梅王安礼岳永杰孙永丽
- 关键词:食品污染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研究
- 鼠伤寒沙门菌引起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实验室检测被引量:3
- 2005年
- 潘立张芳王安礼马国柱连西兰刘长宏李雪梅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新生儿腹泻流行病学
- 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掌握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陕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信息。方法:2002年-2008年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要求和方法,对陕西省监测点内的农贸市场、超市、饭店销售的熟肉制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O157:H7/NM出血性大肠杆菌开展主动监测。结果:采集样品522件,检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6.3%。3种致病菌都有检出,主要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沙门菌。结论: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存在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是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严重,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 李雪梅王安礼刘长宏马国柱石一张芳潘立岳永杰
- 关键词:熟肉制品致病菌
- 陕西省市售肉与肉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对陕西省市售生肉类(猪、牛、禽、羊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趋势监测分析,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PM)和HACC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内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市售生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下称单增李斯特)、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下称O157)及弯曲菌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从采集的1175份四类生肉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633株,最高检出率79.02%,最低检出率32.12%,平均检出率53.87%。544份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5.81%。二者均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高,沙门菌次之。检出的237株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9个血清群或亚群、32个血清型,并检出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或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7年对陕西市售生肉类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肉与肉制品的卫生状况堪忧,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 王安礼马国柱李雪梅刘长宏岳永杰石一孙亮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
- 一起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被引量:3
- 2003年
- 张芳潘立连西兰马国柱王安礼刘长宏李雪梅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食物中毒卫生学检查
- 两类食品中三种致病菌和卫生细菌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散装熟肉制品和生食蔬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以便更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特别是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集各监测点市场销售的样品621份,对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O157∶H7三种致病菌和卫生细菌学指标进行检测,依据国标方法和全国食品污染物检测网技术要求方法进行。结果从382份熟肉制品和239份生食蔬菜中检出沙门菌28株,检出率4.5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3株,检出率8.53%;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1株,检出率0.16%;对98份熟肉制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指标菌的测定。结论根据连续5年来对陕西省部分地区食品污染物检测工作,表明我省部分食品在某种程度上被致病微生物污染,污染率为13.21%。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生食蔬菜,χ2=25.0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装熟肉制品卫生细菌学指超标严重,超标率在86.73%(85/98)。
- 王安礼刘长宏马国柱潘立张芳李雪梅石一
- 关键词:食品污染物监测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