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贤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大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大鼠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其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数目及表型的变化和意义。方法12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射频组(6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表型分析。同时处死动物取材做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从中心到外围呈凝固性坏死-细胞变性-肉芽组织形成的演变特点。正常大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0.34±0.08)%表达大鼠特异性标志OX-62,射频后1周为(0.70±0.16)%,射频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X-6(大鼠MHCⅡ)和CD86在正常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0±9.40)%和(37.57±12.24)%。射频后1周分别为(19.63±5.94)%和(46.38±9.67)%。射频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都没有显著性。结论射频消融促使大鼠外周血DC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会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刘静贤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树突状细胞
- p53基因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1998年
- 为了探索p53蛋白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4例肺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阳性表达率为肺鳞癌27.3%(6/22),腺癌36.8%(8/20),腺鳞癌100%(1/1),小细胞癌75%(9/12)。随着分化程度的不同表达率亦不同,高中低分化肺癌分别为35.7%、42.9%、45.5%。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患者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8.4%和34.8%,各组之间的差异较显著。提示:p53蛋白表达可以反应肺癌细胞的活性,为研究肺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标志物。
- 刘静贤周立新
- 关键词:P53蛋白免疫组化肺癌
- 肠系膜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一例
- 2003年
- 刘毅强刘静贤李吉友
- 关键词:肠系膜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病理诊断手术治疗染色体易位
- 食管鳞癌与p53及CD44v6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分析 p5 3、CD4 4v6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原发食管鳞癌 p5 3癌基因、CD4 4v6的表达。结果 p5 3的阳性表达为 4 7.8%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及肿瘤大小未见显著相关 (P >0 .0 5 )。CD4 4v6阳性表达为 79.9% ,分化程度高的阳性表达大于分化程度低的 ,侵及外膜、淋巴结有癌转移的表达大于无外膜受侵和无淋巴转移 ,但未见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5 3阳性表达预示食管鳞癌分化程度低 ,有较强的侵袭能力。CD4 4v6作为对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标记物并不十分理想。
- 高琨刘静贤刘毅强陈柯
- 关键词:食管鳞癌P53CD44V6抑癌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被引量:2
- 2010年
- 患者女,28岁,因头晕、心悸伴黑便15 d,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患者出现周身乏力倦怠,近一周体重下降近5 kg,有贫血,糖尿病吏2年,未孕.患者入院前在外院做过胃镜及活检,胃镜结果提示胃小弯侧见一直径约4cm的肿物,活检结果:(胃体)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肿瘤.我院CT结果为胃内占位性病变-平滑肌瘤?浆膜下肌瘤?建议做相关检查.随后行胃次全切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胃小弯前壁,向胃壁外突出生长,约6.0 cm×6.0 cm×5.0 cm,表面光滑界清.大体病理:肿物位于胃黏膜下,凸向浆膜面生长,切面灰白灰黄,实性,质韧.
- 李长新刘毅强刘静贤白秀清刘文亚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占位性病变浆膜下肌瘤体重下降平滑肌瘤细胞肿瘤
- 胆囊癌肉瘤1例被引量:2
- 2004年
- 刘毅强刘静贤李吉友
- 关键词:胆囊癌肉瘤结石CT检查
- 肝脏射频消融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的影响(英文)
- 2009年
- 背景:既往已有研究证实经皮射频消融在有效灭活肿瘤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目的:观察肝脏射频消融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62,OX-6和CD86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射频后1周组各6只。方法:对照组大鼠处死后抽取外周血2mL。将射频后1周组大鼠肝脏左叶牵出,斜置电极针入肝,展开电极针,射频作用时间4min。射频完毕给予抗感染治疗,射频治疗后1周处死后抽取外周血。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鼠肝射频后大体和病理学改变。②射频前后外周血内单个核细胞OX-62,OX-6以及CD86表达水平。结果: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从中心到外围呈凝固性坏死-细胞变性-肉芽组织形成的演变特点。射频后1周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标志OX-62的阳性表达率为(0.7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34±0.08)%,P<0.05]。2组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OX-6,CD8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促进大鼠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数量增多,可能会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刘静贤
- 关键词:射频消融单个核细胞
- 大肠癌中CD44V6、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为探讨 CD44V6、P53、PCNA 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CD44V6、P53、PCNA 在5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51例大肠癌 CD44V6 阳...
- 刘静贤李吉友张培荣周立新
- 关键词:大肠癌肿瘤转移CD44V6P53PCNA
- 文献传递
-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 2002年
- 宋桂云刘静贤高志安刘建祥
- 关键词: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外阴肿瘤外科手术
- 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在NH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3例NHL患者和 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 (对照组 )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结果 10例对照组中PCNA表达以淋巴滤泡中心为主 ,均为低度阳性。 5 3例NHL患者PCNA表达全部为阳性 ,但强度明显不同。低度恶性组PCNA表达均为 (+ )~ (+ + ) ,无 (+ + + )者 ,中、高度恶性组均为 (+ + )~ (+ + + ) ,且 (+ + + )占 42 .2 %(19/4 5例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显示 ,PCNA(+ + )组生存率明显高于PCNA(+ + + )组 (P <0 .0 1)。
- 卫燕勇威本朱军张运涛郑文孟松娘刘静贤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增殖细胞核抗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