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坤

作品数:18 被引量:7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主义
  • 8篇伦理
  • 5篇政治
  • 5篇马克思主义
  • 4篇哲学
  • 4篇社会主义
  • 3篇政治伦理
  • 3篇苏联解体
  • 3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形而上学
  • 2篇哲学研究
  • 2篇证法
  • 2篇生活政治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集体主义
  • 2篇辩证
  • 2篇辩证法
  • 1篇大众化
  • 1篇当代境遇
  • 1篇道德

机构

  • 17篇华侨大学
  • 1篇国立华侨大学

作者

  • 18篇卢坤
  • 3篇杨楹
  • 1篇罗建平
  • 1篇孙利萍

传媒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经济师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探索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思想的伦理向度
由于对马克思学说的长期教条化、实证化、知识化理解,马克思的新伦理学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从而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伦理学基础的历史争论。对马克思伦理精神的解蔽将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更为明确、清晰...
卢坤
关键词:社会主义
文献传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境遇下的历史反思与未来使命被引量:2
2010年
在全球化的未来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完成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及其超越,构建马克思主义特质的中国新文化范型,保障本土生活方式、政治模式、价值观和语言文化传统安全地融入全球化历史实践中,等等。对当下生活的矛盾特性和未来走向的清醒审视,以及对"中国化"的历史成果的反思,目的都在于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理论路向和理论使命所在。
卢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反思当代境遇本土社会
从个体伦理到“集体与个体”二维伦理——论当代集体主义道德建构路径被引量:32
2005年
卢坤
关键词:集体主义道德建构个体伦理道德合法性道德需要道德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多向度表述的概念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开始趋于多向度理解、多样化架构的发展格局,成为诸多基于对本土文化及社会实践语境的自觉反应、参与和应对从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人们之间的话语。对"中国化"的多维表达应采取宽容态度,理性对待它们各自合法的生存空间及其对本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通过积极对话和相互支持,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卢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边缘话语
论政治宽容的两种形式被引量:2
2009年
政治宽容的理念实际包含两种形式即消极宽容和积极宽容。消极宽容是被动地自制或容忍,而积极宽容则是热情、尊重、积极肯定。两种宽容在价值基础、目标、手段上有很大差异,但也是相互关涉、互为支撑的。
卢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建构
2007年
追求和谐正义的社会伦理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当下,中国社会的伦理焦点正从单纯不平等问题转向对社会不正义的关注。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伦理严重失序、个体道德责任意识普遍缺失的困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本土性与全球性结合的原则,建构基于正义的现代制度伦理和现代生态伦理秩序。深化市场化改革,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卢坤
关键词:和谐社会伦理困境制度伦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学风问题
2016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风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理论历史的虚无主义、伪学术主义、解经主义、拿来主义、文本实用主义和学科关门主义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仅必须反对只讲学术不讲政治的政治冷淡主义,而且要反对只讲政治不讲学术的理论官僚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开放性和自足性的统一,保持一定的理论边界意识;既要追问理论为何脱离实践,更要追问实践缘何背离理论的问题,以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风问题产生之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
卢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风学术性政治性
苏联解体:不同意识形态的解读及其影响
2016年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围绕苏联解体的理论解释路线多元纷呈,折射出后冷战时代全球观念政治秩序重构中的种种不同的势力图谋。依循认识论逻辑,形形色色针对于"解体"的认知观念可分别划归到客观主义路线、主观主义路线、道德主义路线和历史主义路线之中。从意识形态类型上看,"解体"阐释成为马列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主义、俄罗斯共产党以及俄罗斯戈尔巴乔夫支持者等彼此殊异的意识形态的目的性表达。苏联解体的中国解读表达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重振主流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认同和意识形态合法性信仰,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力的强烈愿望。
卢坤
关键词:苏联解体意识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
康德哲学的人类学归宿
2004年
如康德晚年所示 ,人类学为其哲学之最终归宿 ,以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因而从人类学视域解读批判哲学实为高屋建瓴的方法 ,会大大拓展批判哲学的价值意蕴。而对批判哲学的人类学视域的剖析表明 ,批判哲学应被视为广义的 (哲学 )人类学体系的一个部分 ,它是从先验论上论证了“人何以可能为人 ?”乃在于 :人是能够自己造就自己并造就自然的“目的”
杨楹卢坤
关键词:人类学哲学研究先验论
近世伦理精神与马克思的伦理之思
2006年
解读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必须把握从近代伦理传统到马克思伦理之思的转换路径。在近代伦理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历史的、生成性的理论语境将近代伦理非历史的话语图式予以重构,形成了一种与现代资产阶级伦理相异质的、批判性、生成性的历史人道主义伦理,从而实现了现代伦理精神与无产阶级利益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对接。
卢坤杨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